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证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总量迅速扩张,出口结构和竞争力不断优化和提高,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逐步上升。一方面,工业制成品出口高速增长是中国工业化和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国内制造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结果;另一方面,工业制成品出口也带动了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和竞争力的提高,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加入WTO后,中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为全面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制成品出口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参照《安徽统计年鉴》可得的SITC两位数分类贸易数据,结合OECD以及Lall的技术分类方法,从安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进行结构分析,得出结论:安徽业已实现了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结构,但制成品的内部结构依旧低级化;制成品集中度总体较为稳定,内部结构变化体现了轻微的技术升级,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优化,但商品优化程度低、类别少。  相似文献   

3.
安徽、江苏业已形成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结构。但从内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相异性。2000-2009年.安徽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以6类为主导,江苏以7类为主导,且安徽相对江苏结构相对“匀质化”。在产品竞争力上,安徽、江苏均有部分产品表现出口竞争力,但具备稳定竞争力的产品类别较少。可能归结于国际市场动态需求变化、产品结构调整政策以及出口规模粘性,安徽绝大多数产品出口变化速度均高于江苏。如果结构调整是以提升产品技术附加值为目标,那么历经十年的出口结构调整使得原本具备相似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的两省已经表现出较大的不同,安徽相对江苏而言,有较高技术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较少。  相似文献   

4.
安徽、江苏业已形成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结构。但从内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相异性。在产品竞争力上,安徽、江苏均有部分产品表现出口竞争力,但具备稳定竞争力的产品类别较少。安徽相对江苏而言,有较高技术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较少。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初级产品出口主导型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主导型;由资源密集型出口商品结构向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出口结构逐级转变;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加工贸易取代一般贸易成为主导出口贸易方式;外资企业取代内资企业成为出口主体;发达国家成为中国主要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6.
广东工业制成品出口环境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广东污染物排放随出口的增长而上升,即目前广东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的综合环境效应以负面为主,尽管贸易的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均有利于环境改善,但在较大的规模效应负面影响下难以发挥主导作用。这启示我们目前数量扩张型的外贸发展模式是加剧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的根源,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是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中韩1992—2018年面板数据,分析两国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规模和结构,测算双边工业制成品贸易的GL指数、MIIT指数和GHM指数,并基于扩展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韩工业制成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其中按材料划分的工业制成品和杂项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略有下降趋势,而与化学有关的各种产品以及机械与运输设备产品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对较低,但呈上升趋势。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收入差异因素对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最大,另外还有对外开放程度、经济规模和外商直接投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贵州省1990年~2010年出口贸易的总体发展状况、周期波动性和贸易竞争力指数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贵州出口贸易21年间的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发展滞后;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绝大多数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市场区域、出口贸易主体和出口地区过度集中,结构均不合理;出口贸易总量整体上升,但有长短期的波动;出口产品贸易竞争力总体不强。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传统贸易理论,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进而获得利益,贸易条件便是度量一国所获利益多寡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工业制成品出口占主导地位的外贸局势下,通过分析我国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以及影响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因素,旨在寻求比较优势战略在我国工业制成品上的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贵州省1990年~2010年出口贸易的总体发展状况、周期波动性和贸易竞争力指数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贵州出口贸易21年间的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发展滞后;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绝大多数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市场区域、出口贸易主体和出口地区过度集中,结构均不合理;出口贸易总量整体上升,但有长短期的波动;出口产品贸易竞争力总体不强.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东欧作为连接欧亚大陆的桥梁,有较强的影响力,研究中国对中东欧的出口商品结构,把握中国与中东欧贸易往来情况,对现有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尤为重要.中国商务数据网2014-2016年数据统计分析显示,中国对中东欧的进出口额在陆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家和地区中都排第一;工业制成品占出口产品比例极大,工业制成品中资本密集型产业占比极大;中国对中东欧出口中,排名前五的商品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国对中东欧进出口竞争力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对中东欧出口的产业中有一半具有极大竞争优势,产业内贸易指数较大的产业占比约1/3,这些产业在中国和中东欧地区有较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2.
产业内贸易的出现与发展是二战后国际贸易结构发生的显著变化之一。中国产业内贸易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通过选取1992年至2012年的中国对外贸易数据,对中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据此确定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类型,并提出中国发展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储蓄率在促进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对于其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选择了32个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2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储蓄率对处于工业化阶段国家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有助于其制成品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对于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我国来说,应该维持高储蓄,充分利用高储蓄的优势,将高储蓄安全有效地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实现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最终完成工业化。  相似文献   

14.
高技术制成品技术复杂度越高,生产过程中需要的高级生产性服务投入就越多,生产性服务进口可通过提供更多更好的中间服务投入来促进一国专业化生产和出口高复杂度的高技术产品,从而提升一国商品尤其是高技术制成品的出口复杂度。本文根据52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与所有商品出口复杂度相比,生产性服务进口对高技术制成品出口复杂度的促进效应更大;与发展中国家相比,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发达国家出口复杂度的影响更突出;不同部门生产性服务进口对高技术制成品出口复杂度的促进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高技术制成品出口复杂度的影响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
已有文献在研究出口质量的经济效应时,主要关注"中国贸易增长之谜",对危机冲击时的贸易波动重视不足。利用2006-2011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金融危机期间出口质量对出口波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危机期间企业出口质量对出口波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出口质量越高出口波动越小。需求侧收入效应和供给侧多样化效应作为较高的出口质量能够抑制出口波动的重要渠道,大约能够解释1/2的抑制作用。出口质量较高的企业通过高收入国家较高的消费比重、较低的需求波动和较低的市场集中度抑制了出口波动。但是,高技术行业的企业出口质量越高出口波动越大,金融危机期间该类产品较高的需求波动加剧了出口波动。此结论可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高质量发展"和"调结构、稳增长"的外贸战略提供理论与实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外商直接投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制成品出口和总出口的平稳性检验,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制成品出口、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总出口之间分别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接着建立起了两个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了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结论:我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导致制成品出口,制成品出口的增加不是引起外商直接投资增加的原因;对外直接投资不是我国出口增加的原因,出口是对外直接投资变化的原因。外商直接投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制成品出口的计量模型进一步度量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丁悦  王惠桐 《西部金融》2023,(3):32-38+51
近几年,欧盟和印度经贸合作迅速加快,尤其是欧盟不断主动行动推动双方合作。文章分析欧盟推动深化欧印经贸关系的背景和目的,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认为欧印深化经贸合作将加剧中国贸易和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竞争,并通过定量分析发现,欧印深化贸易合作,将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产业和贸易发展,尤其对中国主要是机械和运输设备等工业制成品对欧出口产生较强冲击。我国需多管齐下,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运用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协整分析,考察了生产者服务进口与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生产者服务进口与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接着本文以生产者服务业FDI为替代商业存在式服务进口的变量,运用2004~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一步检验了中国生产者服务进口对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者服务业FDI对我国制成品出口的技术结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结论是,加大生产者服务业的引资力度,扩大先进生产者服务进口,是提升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出口贸易特征表现为加工贸易的低端化和高碳化、出口产品的中低端化和高碳化、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出口产品分布集中化和高碳化、贸易伙伴分布集中化。碳关税的实施将导致我国高碳企业出口产品成本大幅提高、制造业出口额不同程度的下降、商品出口结构和贸易方式的改变、出口贸易环境的日趋紧张。我国应积极参加与碳关税有关的国际多边谈判以制定互利共赢的新规则;广泛开展低碳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推动低碳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以改善我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的结构;积极寻求更加多元化的贸易伙伴以有效改善我国出口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20.
尽管遭受贸易壁垒不利于出口增长,但可以倒逼企业出口产品和市场的多样化发展,并促使出口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出口多样化和技术进步均有利于出口稳定,因而贸易壁垒的强化对出口波动可能具有负向影响。采用1998—2018年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4分位行业(ISIC)数据,以涉华贸易救济案件数量作为贸易壁垒的代理变量,分析发现:涉华贸易救济案件数量的增加对中国产品出口波动具有负向影响,且该影响对制造业和下游行业更为显著;对华贸易壁垒增加可以显著降低中国对进口中国产品多样化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波动,而在进口中国产品多样化程度低的国家和地区没有显著影响;对于出口市场多样化程度较低的产品,贸易壁垒增加会增强出口波动,而对于出口市场多样化程度较高的产品,贸易壁垒增加会减弱出口波动;相比研发强度较低的行业,贸易壁垒增加对研发强度较高行业产品出口波动的弱化效应更强。面对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应实施多样化高质量发展策略,提升出口贸易多样化水平,并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出口产品质量,进而增强出口稳定性,提高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