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传统金融模式下,融资约束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数字金融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采用2014—2018年中国中小板及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比传统金融发展更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增加;融资约束在数字金融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具有显著部分中介效应,缓解融资约束是数字金融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路径;传统金融模式下受融资约束越强的中小企业(高技术产业中小企业、非国有中小企业),数字金融的技术创新促进效应越显著,进一步说明缓解融资约束是数字金融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路径;在制度环境质量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也较大。此外,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正向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但覆盖广度的影响不显著,单纯的数字金融使用数量增加并不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因此,应积极推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致力于缓解和消除传统金融模式下的融资约束;改善制度环境,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数字金融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央环保督察是中国推进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以重污染企业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DID)探究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中央环保督察缓解了重污染企业的融资约束。作用机制在于,中央环保督察通过促进绿色创新以及降低代理成本而缓解了融资约束。进一步分析例行督察和“回头看”都能缓解融资约束,且缓解效果在规模大、无政企关联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信息环境改善效应、公司治理完善效应以及融资约束缓解效应,从而能够优化企业的投资决策,促进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提升。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调节效应模型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会增强企业投资水平与投资机会的正相关性,表明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提升;数字化转型对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代理问题较大、融资约束较强企业具有更为显著的资本配置效率提升作用,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缓解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代理问题和融资约束等提升资本配置效率;对于研发强度较高、金融化程度较高、银企关联程度较低、成长期、规模较小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更为显著的资本配置效率提升作用;数字化转型还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的会计业绩提升。因此,企业应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并积极改善信息环境、完善公司治理、缓解融资约束,以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提高投资决策质量和资本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4.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是资本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现方式,提升企业ESG表现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战略决策者视角出发,使用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海归高管对企业ESG表现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海归高管对企业ESG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海归高管更注重企业ESG战略,能改善企业ESG表现,且分维度检验结果表明海归高管对企业环境责任表现(E)、社会责任表现(S)以及公司治理(G)均产生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第二,考虑外部调节机制,机构投资者关注与媒体治理作为两类外部治理渠道,均在海归高管与企业ESG之间产生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第三,价值效应检验表明,海归高管通过强化ESG表现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创新价值效应。第四,海归高管对企业ESG表现存在产权、行业以及制度环境的异质性,表现为海归高管对国有产权、重污染行业以及市场化程度更高制度环境中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研究有助于我国系统构建“高管战略驱动—外部机构投资者与媒体治理”的ESG推进体系,并为立足ESG制度建设驱动企业...  相似文献   

5.
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是一种直接的绿色融资方式。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后是否会促进企业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式发展值得研究。文章分析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后对ESG表现的影响,与我国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契合,也利于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有效构建。文章选取2016—2021年中国A股市场发行绿色债券的上市公司和发行普通债券未发行绿色债券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经倾向性得分匹配后研究发现,与发行普通债券的企业相比,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有更好的ESG表现,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地,发行绿色债券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代理成本实现对ESG表现的提升。在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和“双碳”目标提出后,结论更显著。另外,发行绿色债券对ESG表现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对“E”和“S”的影响,对“G”的影响仅存在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ESG表现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ESG表现较好的企业能够显著促进其财务绩效的提升。同时,ESG表现通过融资约束影响财务绩效,ESG表现好,能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困境,进而促进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的ESG表现更好,且对财务绩效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发展范式下,企业依靠市场势力获得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实现价值链升级。ESG表现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有助于企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进而促进企业价值链升级路径转变。现有研究多考察ESG表现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本文从间接调节机制视角,以2009~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ESG表现对企业通过市场势力获取竞争优势促进价值链升级模式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发现,ESG表现在市场势力促进企业价值链升级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ESG竞争优势和市场势力竞争优势之间存在显著替代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ESG表现持续改善获得的动态竞争优势越明显,对市场势力竞争优势的替代性也更强,国有性质企业相比私营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ESG竞争优势对市场势力竞争优势的替代效应更为明显。ESG表现主要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和降低企业的供应链集中度两种机制对企业价值链升级路径产生影响。企业应积极践行ESG理念,政府应加快畅通绿色融资体系,形成政府推动和市场驱动并行的ESG管理体系,助力企业通过践行ESG理念获取新型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链升级。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金融体制下,中小企业的金融资源获取一直存在困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数字金融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难题。本文基于2011—2021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数据,匹配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可以显著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三个维度均发挥作用,其中覆盖广度的影响最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降低融资成本,从而促进其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并且融资约束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大于产出,而融资成本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大于投入。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促进技术创新的效应存在企业产权、区域以及监管强度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新创企业在资源获取和配置方面存在相对弱势,尤其是传统金融排斥带来的融资约束不利于其持续成长。具有普惠性和精准性的数字金融则可以为新创企业提供更多更低成本的金融服务,进而促进其成长。然而,现有文献关于数字金融发展影响新创企业成长的专门研究较为缺乏,更缺少相关经验证据。本文认为,数字金融发展能够为新创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提升其金融资源获取和配置能力,从而促进新创企业成长。以2012—2020年中小板和创业板新创企业为样本的分析显示:(1)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对新创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融资约束的部分中介效应和“融资约束—研发投入”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新创企业成长,并存在“数字金融发展→缓解新创企业融资约束→增加新创企业研发投入→促进新创企业成长”的传导路径;(2)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对新创企业成长的正向影响,在东部地区和数字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和数字化水平较低的地区不显著,表明地区市场规模、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水平以及数字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数字金融功能和作用的发挥;(3)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对受融资约束较强的非国有新创企业和更依赖技术创新的高新技术新创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国有新创企业和非高新技术新创企业成长没有显著影响,反映出融资约束是新创企业成长的主要障碍之一,而技术创新是新创企业提升成长能力的主要路径之一。相比现有文献,本文探讨了数字金融发展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为数字金融发展促进新创企业成长及其链式作用机制和异质性提供了经验证据,拓展和深化了关于数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研究以及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本文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存在“长尾效应”,有助于解决企业早期融资中的“最初一公里”堵点问题。因此,各地应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市场化和数字化水平,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积极效应;金融机构要关注各类企业的金融需求,有针对性地优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新创企业应充分利用数字金融发展带来的便利与机会,强化技术创新,进而实现高质量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10.
张淑婕  陈继萍 《西部金融》2023,(6):18-27+97
本文以2015—2021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企业在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方面的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媒体关注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ESG表现能够提升企业价值;媒体关注能够增强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缓解融资约束是ESG表现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当企业所处地区法律环境好、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高时,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更强,媒体关注对ESG表现提升企业价值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变得越来越重要,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具有选择性、自愿性、低规范化等特点,因而与传统的财务信息披露存在差异。本文主要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研究,以2009年至201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社会贡献值这一指标来衡量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研究发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2008年中国强制性要求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披露为背景,选取2009~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围绕投资效率和企业创新两个渠道探究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对投资效率和企业创新均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投资效率和企业创新是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提升企业绩效的传导路径,但投资效率对企业绩效的传导作用仅体现在过度投资样本中,而企业创新对企业绩效的传导作用兼顾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检验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经济后果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理论研究的补充,也为厘清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市场竞争环境中,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企业选择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否能够有效促进财务绩效的提高和企业价值的实现?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0-2015年六年数据共3181个研究样本,研究不同作用机制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R&D投入与财务绩效的三者的复杂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2)不同的作用机制不会改变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财务绩效的正相关关系;(3)技术创新投入增强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的积极影响,但是这一结果主要是基于研发投入与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履行保持一致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的刺激效果,而研发投入对利他性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调节作用表现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持续完善,要求企业履行更多社会责任的呼声也日益高涨。2008年底,我国沪深两市相继要求上市公司须披露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继而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对于企业而言,承担社会责任是否与其追求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相矛盾?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是否伴随着高额的履约成本?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到底会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何种影响?针对此问题,本文选取深市主板A股242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分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两者间的关系,以期推动企业主动探寻企业利益与社会公益间的平衡点,由此达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5.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从长期来看,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凝聚力,有助于帮助企业避免风险,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在国际大环境的推动下,我国越来越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目前,在年报中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已成为上市公司一项基本信息披露职责。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数字经济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创新。本文以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分析发现: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对企业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双元创新促进效应在国有企业(相对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相对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相对东部地区企业)中更强;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通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和增进社会责任履行来促进企业双元创新,即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会通过改善企业内外部关系对企业双元创新产生双轨促进作用,其中在促进探索式创新中的中介效应更大(内部控制改善和社会责任承担对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比对开发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且内部控制的中介效应大于社会责任。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双元创新,而且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双元创新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和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各地政府应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企业则应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不断强化探索式创新。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3745家为研究样本,考察高管海外学习背景、海外工作背景、海外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兼备的背景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探讨企业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区域、企业类型(高新技术企业或非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社会责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高管的三类海外背景对企业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高管海外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兼备的背景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较两类单一背景更显著;高管的三类海外背景都能通过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来提高企业绩效;区域和企业社会责任在高管的三类海外背景和企业绩效的关系间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可为不同地区的企业因地制宜地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以及提高创新能力和企业绩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金融企业文化是金融企业长期经营实践的结晶,是金融企业的经营理念。近年来,金融企业文化对于金融企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这一问题。加强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应把强化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的灵魂。金融企业应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促进自身和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显,涉农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受到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探究影响涉农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沪深两市的涉农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2011年年报为数据来源,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影响涉农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涉农企业的规模、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农业补贴率、偿债能力、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非农化经营程度、发展能力、现金流量能力、股权性质以及两职状态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97家重污染上市企业2011—2015年间的短面板数据,对高管特征、环境信息披露和企业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高管性别、年龄、学历和任期与企业环境绩效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环境绩效改善过程中存在管理者效应,且环境信息披露的调节效应显著;但高管特征的不同方面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环境绩效影响存在差异,高管性别是影响企业环境绩效的重要方面。最后给出了促进中国重污染企业环境绩效改善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