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北州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从2002年开始,先后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几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认真执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指导原则》,积极地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贷款五级分类方法在消除“一逾两呆”贷款分类方法的不确定性,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等方面有了积极的进步,体现出了五级分类方法的先进性。但目前各行在推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是根据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做出评价的贷款分类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审核借款人偿还能力和还款意愿记录为主的一种更加审慎、全面、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它不仅包含贷款质量分类的结果,也包含贷款分类的过程。通过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可以有力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深刻揭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更加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进一步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回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中必须要做好下面工作。  相似文献   

3.
2002年我国商业银行全面实施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各家银行都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以及各自总行“分类实施细则”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实施对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影响整个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姚慧玉 《黑龙江金融》2005,(10):25-25,29
贷款五级分类结果的真实性,是银行监管的重要课题。在五级分类现场检查中判断贷款五级分类的真实性,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把握五类贷款的特征面对浩繁的信息与借款人方方面面的材料,以及影响贷款偿还的诸多因素,如何对贷款分类结果做出正确判断?其关键就是把握住五类贷款的特  相似文献   

5.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这种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可能性,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以此来揭示贷款真实价值的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人总行发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银发[1998]151号)并几次修改以来,关于贷款分类的话题一直成为金融界讨论研究的热点。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个不同档次,即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或贷款风险分类法,俗称五级分类,下同)与以贷款期限为基础的分类方法(俗称四级分类,下同)相比,在标准、途径、手段、措施等方面有了本质的改变,按照这两种分类法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有的甚至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7.
王康 《现代金融》2005,(12):15-16
农信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既便于监管当局动态地掌握贷款形态.又可适时提高农信社贷款质量、及时化解信贷风险,不断提高信贷管理水平。阜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作为银监局和江苏省联社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单位,在实行贷款五级分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贷款风险管理的科学化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在进行贷款管理时不但要将五级分类作为一种分类方法来使用,更重要的是透过五级分类的理念,来指导和完善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工作,预见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9.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这种分类方法是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此前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类。  相似文献   

10.
浅析贷款五级分类与贷款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贷款五级分类又称贷款风险分类,是指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力法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是我国为改善银行经营管理和加强金融监管进行的一项基础性政策建设,它将对商业银行贷款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商业银行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今年2月银监会举办首期农信社高级管理人员贷款五级分类培训班,正式启动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培训工作。2006年底前农信社所有法人机构要全部完成贷款五级分类,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贷款四级分类向五级分类过渡,2007年实行贷款五级分类为主的两种数据共同报送的“双轨运行”制度。农信社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将促进农信社信贷管理水平和资产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管理分类上通常有三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按照贷款到期日和贷款形态,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帐,简称“四级分类”;第二种是按照贷款到期偿还的可能性,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简称“五级分类”;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贷人员素质与五级分类准确定性的矛盾。贷款五级分类与四级分类相比,更能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揭示贷款的风险程度,但其工作量大,涉及计算机、会计、信贷、法律等诸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要求分类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较系统的业务综合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人员目前还缺乏这些系统的综合素质,习惯于传统的“一逾两呆”的期限管理,在开展贷款五级分类的初期,有的甚至认为五级分类就是四级分类贷款占用形态对应科目的简单转换,一度影响了对贷款真实质量的准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林创胜 《金融博览》2006,(10):42-43
通过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农信社的信贷规范化管理正迈上新台阶。贷款五级分类可以真实反映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的情况.纠正了贷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但目前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仍然存在五大矛盾.需要采取相应的化解措施。  相似文献   

15.
周慧虹 《中国金融》2006,(13):66-66
随着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逐步铺开,将贷款五级分类引入农村信用社专项票据兑付考核的必要性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6.
从1994年起,根据世界银行对华金融稽核援助项目的安排,中国人民银行稽核监督局在普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协助下,开始进行贷款五级分类的试点和人员培训工作。“五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风险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1998年,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两种分类制度并行。此前,我国贷款分类一直沿用财政部《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把贷款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类。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从2004年起,我国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始全面实施五级分类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银监会决定2006年在农村信用社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贷款五级分类是现代银行全面、准确识别和监控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近日,渭南银监分局对辖区内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情况进行了模拟检查,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待改进,以促进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全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现行贷款分类存在诸多不足,宜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这套制度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一些条件。  相似文献   

19.
余志海 《南方金融》2004,(11):44-46
农信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初期,普遍存在信贷档案不全,借款人财务信息残缺、失真,甚至没有财务报表等问题,不少信贷员为此束手无策,认为无法通过分析借款企业的财务指标和现金流量来判断借款人的第一还款能力是否充足,特别是对于相邻档次的贷款,更感模糊不清,较难对贷款风险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价。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在总结部分农信社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就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方法提出一些探讨性的意见,供信贷人员在实践操作中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月1日各家商业银行全面实施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其分类标准与原执行的仅仅按贷款期限划分贷款形态相比,要求的知识含量要高很多。五级分类法更能动态、客观全面地反映信贷资产的质量,特别是五级分类后三项贷款分类与“一逾两呆”口径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