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深化改革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为建立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新体制而努力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史纪良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党组就农村信用社改革和管理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合作金融改革方向,继续深...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监管与发展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臧景范 《中国金融》2006,(20):40-42
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监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农村合作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持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自2003年8月启动新一轮改革试点以来,迄今已历时3年多的时间。这一期间,银监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人民银行、财政部、税务总局及地方各级党政的大力支持下,精心规划,严密组织,扎实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监管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异化的内在缺陷及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缺陷,分析了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推动和深化当前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1996年《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以来,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在艰难中摸索前行.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历史性突破的前夜.至此,特别有必要对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有关战略问题做出前瞻性探索,以总结经验、纠正偏误,为下一阶段改革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鉴于农村合作金融已陷入"存量改革难"与"增量发展受阻"的双重困境,为更好推进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本文在总结、归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取得的基本经验基础上,把这些经验与理论迁移至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进而提出"农村合作金融增量渐进发展论"这一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2006年农村合作金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银监会党委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经过农村合作金融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农村合作金融监管、改革和支农服务工作在过去的一年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治理结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治理结构,就是建立决策、执行、监督、激励相结合的内控机制.它主要体现为自我约束的一种自律行为,是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合作金融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和发展,首先需要考虑几个约束条件。第一,农村信用社及其他合作金融组织必须始终坚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合作制理论所确定的合作金融性质;第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不能割断历史,不能忽略现实金融宏观控制的要求;第三,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适应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为目  相似文献   

8.
2006年底农村资金互助社合法化文件的出台和2007年8月农村信用社第一阶段深化改革试点工作的基本完成,标志着农村合作金融改革正处于历史性突破的前夜。为更好推进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本文在对农村合作金融存量与增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陷人"存量改革难"与"增量发展受阻"的双重困境,并揭示其深层原因,其中最主要原因是政府在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发展中存在严重路径依赖;最后对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融改革必须法律先行,一项涉及多方利益的改革,必须由法律对各方权利义务责任的分配确立基本的规则及救济渠道。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势头迅猛,但农村合作金融的法制建设却相对滞后。因此,笔者认为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应当尽快制定一部完整的合作金融法律作为配套措施,从立法层面上引导和规范改革,用法律手段对改革成果进行事后确认和保护。本文通过揭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立法现状,简要分析了农村合作金融立法的必要性,提出了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立法模式选择和立法内容。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内部审计存在审计流程不规范、审计方法单一、权责对应程度低及风险防范力度小等问题。鉴于此,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内部审计制度模式,借鉴其成功经验,对建立我国科学有效的农村金融风险管理机制,提升农村合作金融整体实力,系统解决农村金融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3以来的农村金融改革,在农村合作金融方面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性改革,不仅涉及到农村合作金融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三个层面。在此背景下,农村合作金融企业的发展目标将是提高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度、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将农村合作金融建设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金融企业。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比较了台湾和浙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市场占有率等现状。其次,本文从改革背景、内容与成果等方面介绍了台湾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改革过程,并从台湾省与浙江省的经济金融环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背景对台湾省与浙江省的农村合作金融进行了比较。最后,本文从台湾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及发展历程中汲取有利于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而促进其自身的改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建立农村合作银行问题韩雷自从1994年出台的金融体制改革方案中提出要建立农村合作银行以来,农村合作银行是什么性质的金融组织?建立农村合作银行是不是还要坚持合作金融的改革方向?建立农村合作银行是不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措施?一直是人...  相似文献   

14.
当2003年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浪潮不可阻挡地扑面而来时,有这样一群值得尊敬的人,在毫无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带着期盼与憧憬,义无反顾地踏上征程7年来,在银监会的指引下,先行试点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沐浴着改革的春风,焕发着蓬勃的活力,致力于构建产权制度明晰、完善治理结构、落实管理责任、改善服务质量、增强风险抗御能力等多方面的工作。为全方位地展示近年来农村合作金融取得的成绩,本刊特别策划了一组专题,从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管理体制建设、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激励约束机制等多方面进行报道,展现了那些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农信社、农商行的改革发展成果。我们愿中国的农村合作金融改革昂首前行,愿中国的农村合作金融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15.
付平 《甘肃金融》2007,(8):23-25
从2002年起,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法人与组织体系试点"改革拉开帷幕,由此开始了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新一轮改革.  相似文献   

16.
农村合作银行的改革宜取向合作制的区域性银行丁艳组建何种形式的农村合作银行不单纯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发展合作金融问题,它的改革取向应放到整个金融体系背景中来考虑,现实中要涉及到国家银行与区域银行、城市合作金融与农村合作金融组织间多方...  相似文献   

17.
农村合作金融是日本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农村金融需求的特征也决定了合作金融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从日本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历程来看,目前已经进入合作制和股份制混合治理阶段。目前我国农信社的企业化改革方向也是逐步向股份制和合作制发展,如果改革成功将建立具有中国农村特色的合作金融主体,此外中国农村的民间金融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改造成合作金融。  相似文献   

18.
自2003年国家启动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在国家相关政策大力支持下,农村合作金融自身经营管理不断规范和改进,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更加突现。农村合作金融内部审计作为农村合作金融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农村合作金融规范经营、合规运行、规避风险、提高效益所必备的监督机制,具有对监督机制再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和谐的农村合作金融生态环境对于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成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生态环境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应从改善经济环境、信用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和中介服务环境五个方面来完善农村合作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和谐的农村合作金融生态环境对于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成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生态环境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应从改善经济环境、信用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和中介服务环境五个方面来完善农村合作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