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最近召开的全国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把农村信用社真正办成合作金融组织的指导方针。这对于保持农村信用合作事业稳定健康发展,完善我国金融...  相似文献   

2.
张华 《中国金融》1998,(2):33-34
深化改革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促进农村合作金融事业稳定健康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监督管理局张华根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关于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任务,1998年农村合作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农村信用社合作金融改革方向,以提高农村...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由农民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1999年4月召开的全国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又明确要求,要坚定不移地按照合作制原则改革整顿和规范管理农村信用社,同时提出要建立起以信用社自主经营、自我约束为基础,由县、市(地)联社行业管理,全国和省级协会自律管理,存款保险制度和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监管的合作金融体制.  相似文献   

4.
按合作制原则规范农村信用社内外制约因素的深层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祁 《中国金融》1997,(11):28-29
按合作制原则规范农村信用社内外制约因素的深层剖析中国人民银行农村合作金融监督管理局王祁按合作制原则,把农村信用社规范成由农民入股、由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是党中央、国务院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指导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总体原则...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用社要切实加强支农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社要切实加强支农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农村合作金融监督管理局喻成栋近几年来,各地农村信用社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增加农业投入的指示,以改革为动力,在筹集资金、调整结构、改善服务、增加农业信贷投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也应当看到,农村信用社的支...  相似文献   

6.
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合作金融组织更好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本刊记者全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于1997年2月24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顺利完成脱钩后召开的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中国农村信用社"去合作化"的演变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究了其"去合作化"的成因,论述了政府主导推动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使农村信用社改革成为政府实现特定目标的重要工具,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动逐步背离合作金融特性,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不完善导致实质上的"去合作化","内部人控制"导致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经营色彩越来越浓厚,是其走上"去合作化"道路的重要原因。当前,中国要规范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应认真吸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经验教训,遵循合作金融的基本原则,规范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按照"熟人社会"的要求确定农村合作金融的经营地域;政府应尊重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诉求,发挥好外部监管的作用,着力为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遵循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的特征和规律,稳步发展中国农村合作金融。  相似文献   

8.
一、客观地看待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 1996年国务院颁布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指出了农村金融改革的重点是恢复农村信用社合作制性质,明确了农村信用社是由农民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探析中国人民银行漳州市分行课题组戴相龙行长在会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用两年左右时间.分期分批,由下而上地完成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改革。为顺利买现农村信用社与农行脱钩,本文针对漳州革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现状,就真过渡时期管理...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工作已顺利完成,这表现于农村信用社的人、财、物与农业银行已经分开;县联社已与农业银行县支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县以上各级信用合作管理干部已从农业银行划转到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办公室工作,中国人民银行承接了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工作;农村信用社管理工作平稳过渡,业务得到继续发展。但是农村信用社在改革和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与突出的问题,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深化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一个农村合作金融新体制,真正把…  相似文献   

11.
<正> 我省农村信用社由于管理体制不顺以及自身人员素质低等原因,其金融风险逐步显露,个别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差,存在支付困难。今年初,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针对农村信用社的现状,认真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年初全国人民银行分行长会议精神,明确监管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农村信用社机构和主要负责人任职资格管理,突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2.
关于发展农村合作金融若干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中 ,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目前主要形式是农村信用社 )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下面就几个关于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认识。一、关于进一步发展农村合作金融须遵循的几个原则第一、坚持合作制是办好农村信用社的基本原则。我国农村信用社和国外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实践证明 ,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必须坚持合作制原则。偏离合作制原则 ,必然阻碍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合作制的基本原则应是社员入股、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按照合作制原则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规范 ,才能有利于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兆东 《金融与市场》2010,(8):39-40,52
德国合作金融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本文对德国合作金融做了概要介绍,结合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实践,提出当下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借鉴、学习德国合作金融成功实践经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研究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和发展,首先需要考虑几个约束条件。第一,农村信用社及其他合作金融组织必须始终坚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合作制理论所确定的合作金融性质;第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不能割断历史,不能忽略现实金融宏观控制的要求;第三,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适应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为目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94年出台的金融体制改革方案中提出要建立农村合作银行以来,农村合作银行是什么性质的金融组织?建立农村信用社是不是还要坚持合作金融的改革方向?建立农村合作银行是不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措施?一直是人们关心和研讨的问题。一、农村信用社现在是什么情况?要先弄清情况,然后才能谈改革。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可以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朱鸿轩 《中国金融》1998,(3):29-29,36
农村信用社当前面临的困难与对策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临颍县支行朱鸿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农村信用社与农行脱钩后,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已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  相似文献   

17.
王纲 《中国金融》1996,(3):15-17
推进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开创农村金融工作新局面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行长王纲1996年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加快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从吉林的实际情况看,作为农业大省,搞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具有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8.
1996年国务院作出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何益融服务体系”。建立新的合作金融体系,必须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这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改革的核心是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改为由农民入股、由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这项改革,对于正确引导社会资金向农业流动,进一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将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本文是福福建省农何金融体制改会进程中,通过对全省1022个农村信用社独立核算单位的经营…  相似文献   

19.
本围绕如何稳妥地推进深化信用社改革从十二个方面提出一些看法与具体建议,比如从国际合作运动新进展和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论述我国必须有为“三农”发展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目的、区分合作金融还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标志、对深化信用社改革必须贯彻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信用社构建新的产权关系和选择何种信用社改革摸式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和认真贯彻自愿原则、深化信用社改革切忌重犯专业银行自上而下行政指令搞改革;办好农村信用社必须要坚持勤俭办社,必须要全力建设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  相似文献   

20.
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农村信用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朱镕基总理近期关于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所确定的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