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形式理论在我国的实践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所有制和所有制形式两个概念在内涵上的区别是十分明确的,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有中国特色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理论不仅指出了深化改革的方向和途径,而且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形式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探索适应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形式,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这些创新的一个要点,就是正确把握所有制与产权制度的联系与区别.这正是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实践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论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凸现的一系列结构性非均衡问题,根源于或可归结为以“三农”问题和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均为表征的城乡发展的非均衡,引发城乡发展失衡的根本原因则是“一国两策、城乡分治”的二元经济社会体制和城市偏向,工业优先的战略与政策选择,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以建立和保护农民平等权利为核心,逐步统一城乡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最终实现城乡制度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郭振宗 《全国商情》2009,(7):83-83,100
我国曾是世界上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但长期以来没有实现农业企业化,这既源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也源于难以孕育农业企业化发展条件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及经济体制,还源于理论与政策的非明确的企业化导向.  相似文献   

4.
论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农业经济体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农业经济理论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五十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农业经济理论在农业经济体制观方面,就农业生产资料所有制、农业经营体制、农业经济运行机制和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等问题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成熟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体制观。这是当代中国农业经济理论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多种经济形成的共同发展、平等发展、分工发展和全作发人而体现出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然而,评价这种多元所有制结构,则必须在特定的原则下,以换发经济活力为中心,选取适当的评价指标,并进行实事求是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6.
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型期。通过对经济增长与所有制结构关系的分析以及对转型期所有制结构变迁路径的考察,结合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实践,探讨了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如何通过所有制结构的变迁来促进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沈阳国有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肯定国企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其市场化程度低、体制机制不够灵活、股权激励不足等问题,因而为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实现沈阳国有企业的资本多元化改革,成为促进沈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沈阳国有企业资本多元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资本多元化改革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促进资本多元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反对“左”的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划清两个根本界限:一是划清公有制为主体与单一公有制的界限,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政策,为非公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划清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私有化的界限,避免和克服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坚持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动摇。  相似文献   

9.
以“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题,“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一个重要论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股份制精辟的论述;这在所有制理论认识上又有了一个实质性突破;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4个方面阐述了学习《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加强新兴前沿交叉领域部署,推动跨学科研究,是增强我国科技创新活力、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跨学科研究顺应大科学时代科学发展趋势,越来越成为当代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承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需要通过跨学科研究;通过制度创新,建立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体制和思想规范,增强科技创新活力,推动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其负外部性如结构畸形、生态环境恶化、经济社会失衡等也日益凸显并加重。传统的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必须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文从技术、体制、供给、需求等四大因素,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出发,就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了理论探讨,提出以制度安排为根本保证,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策略来促进其转变。  相似文献   

12.
转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转轨目的的实现过程中,所有制改革是基础,市场机制的建立是保障,所有制改革和合理的国民经济总体所有制结构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中的生产性激励。"北京共识"提出,对于转轨国家而言,不仅要解决体制问题,更要解决发展问题,转轨中的路径选择对两个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各国应该结合自己的国情,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对于转轨实践模式研究的突破,必须以转轨经济学理论范式的创新为前提。  相似文献   

13.
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内容,所有制的变革和调整也就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的所有制发展、调整过程,揭示我国所有制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是混合所有制。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指出:"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地质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地质勘查和科学研究成就显著,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地质勘查行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地质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但是,当前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之处,具体表现在体制不顺、活力不足、投入不够、功能不强和人才缺乏等方面.目前,按照国务院关于地质勘查行业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在逐步向企业化转变的进程中,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适应自身特点的改制之路,其核心是企业制度的创新和经营机制的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以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适应地质勘查单位改革需要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述了邓小平关于所有制的理论要点和精华,概括了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新突破;而这些新突破,又正集中地体现在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升华,同时也是对邓小平关于所有制理论的新丰富、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资本形成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失衡和差异扩大化已是当前经济发展中不争的现实,并已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而区域经济失衡又根源于现行体制约束下的西部地区资本形成不足,在此情况下,分析西部资本形成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又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出了很多新的理论或新的突破 ,如“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抓大放小”、“企业战略重组”、“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与完善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奋斗。概括地说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筑与发展需要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第一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重塑市场微观主体。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改革工作,特别是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注重改革的综合配套和统筹协调,注重改革的重点突破和难点攻坚,注重改革的试点带动和经验推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  相似文献   

19.
所有制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重大问题,而且是现实实践中有关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过去我们在社会主义所有制实践中既取得了一些经验,也走了不少弯路,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观点。党的十五大在所有制问题上的新突破,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不仅对社会主义所有制实践有重大指导作用,而且为我们正确认识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这一理论难点提供了必要的理论环境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伟林 《全国商情》2009,(8):130-131
邓小平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脉络清楚、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全面而又完整的、科学的整体理论.其具体内容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模式;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模式;"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与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