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第一条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耕地,是指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相似文献   

2.
仲娟 《中国外资》2013,(5):100-100
<正>一、农用土地经济评价的目的农地经济评价指标的确定,服从于评价的具体目的:1、确定生产耗费和产品对比关系,为土地税费的合理拟定,包括土地使用费、征地补偿费、土地出让金、转让金等,提供依据。2、了解土地生产能力,为制订耕地保护法规,防止乱占滥用耕地、随意变更土地用途等土地立法工作服务。3、揭示土地质量和分布状况,正确估计土地利用改变趋向及后果,以便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决策。4、采用经济指标对土地评级,以反映土地质量的变化和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变化,引导人们加强土地经营管理,鼓励对  相似文献   

3.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加强土地管理,严格保护耕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一基本国策.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收支管理行为是措施之一。这一政策出台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4.
日前,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严格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尽管我国采取了世界上较为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但耕地保护的效果却不甚理想,现行体制可能是耕地流失的深层次动因。本文主要从耕地保护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耕地保护政策低效或失灵的体制障碍,着重探讨了耕地保护在市场经济体制、财政分权体制、地方政府竞争体制三个方面的体制障碍: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地方经济权力分化凸显,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存在占用耕地的利益驱使。因此,需要对影响我国耕地保护的体制障碍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6.
由于生态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还会占用大量的耕地,今后实际耕种的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减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粮食市场的一体化,实际耕种的耕地面积将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同时,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少,区域间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耕地保护政策面临区域协调问题。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耕地保护的战略目标应为:从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土地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为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的具体措施,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国六条”等规定,开展了一系列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巳初显成效,初步遏制了乱占耕地的势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土地管理特别是土地调控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  相似文献   

8.
为了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以及撂荒现象的持续发展,本文主张应用经济激励方式对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补贴。本文通过对于各地相关试点的回顾以及相关政策系的关系梳理,得出了应协调相关政策重点关注欠发达地区治理的结果。在具体的治理思路上应当充分整合相关资金,由农业补贴资金做引导,耕地保护资金做激励,重塑农户增产增收与耕地保护的一致性逻辑,建立长效可持续的激励性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9.
耕地质量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当前在影响耕地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农业生产造成的对耕地的污染和城镇化过程中对优质耕地的占用是导致耕地整体质量进一步下降的两大主要因素,而现行的财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污染的控制起到逆向调节作用,同时也更易引发城镇化耕地占补平衡过程中"占优补劣"情况的发生。因此,进一步完善现行财税政策,有效控制农业污染,抑制城镇化耕地占用中的"占优补劣"现象,对于保护耕地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博览》2006,(7):39-39
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6月20日在第四届世界华人论坛上表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好基本农田, 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充分运用价格机制调控用地,大力推进节约和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11.
保护耕地并保育农田生产力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本研究从耕地生产力总量平稳增长和耕地面积动态平衡两个维度出发,探讨区际耕地保护策略。基于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2000~2010年耕地面积变化和耕地用途转移态势;应用农田生产力估算模型(ESAP)估算耕地生产力,并与土地利用数据叠加分析了耕地用途转移对耕地生产力总量的影响。论文提出在经济快速增长区实行集约化发展。适量放宽耕地资源配置;在农业主产区严格控制耕地转移,实行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在西部地区改良中低产田,提高耕地生产力,保证耕地面积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博弈论视角下的耕地保护制度与失地农民补偿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我国耕地保护的现状和失地农民补偿体系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基于博弈论的分析和当前现状,中央政府应对现有的耕地保护制度进行创新,改革当前的失地农民补偿体系,提高保护耕地补贴,妥善处理好中央、地方、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和谐的人类家园。  相似文献   

13.
1987年开征的耕地占用税是根据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农用耕地这一目的而设计出台的一项土地资源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当时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与后来不断修改  相似文献   

14.
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说,它更是一个事关国家安危、经济进退、民生祸福以及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因而长期以来受到我国政府和理论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所面临的形势,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耕地保护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一项任务,针对我国耕地变化态势,提出如何制定正确的政府规划决策制度来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16.
土地开发,土地整理项目是保证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方法,本文从探讨耕地对国家战略的重要性开始,第一部分探讨了土地开发整理与耕地占补平衡的理论内涵.第二部分通过对于土地开发整理现有模式的讨论,讨论我国现有土地开发整理的不足和改进方向.第三第四部分提出土地开发整理的市场化的设想,并对于土地开发整理市场化的利弊做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当前耕地保护基本手段是实行规划和用途管制,强调耕地保护主体要承担耕地保护义务,却忽略了其损失的利益:导致保护主体缺乏内在的动力,不利于我国耕地保护目标实现。对此,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政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要求"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浙江省于2009年开始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耕地保护既需要耕地制度本身的改革创新,也离不开国家财政金融系统的支持。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形成了与耕地产权和保护制度持续创新相配合的比较有效的耕地保护财政金融融合支持体系。借鉴其经验,我国需在深化耕地产权和保护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构建相互协调、共同发力的财政金融融合支持耕地保护新格局,加快发展多层次专业化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为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但有些地方在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所征用的大量土地中,并未严格落实“占补平衡”要求,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得在“占补平衡”中出现了种种“猫腻”。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土地违法行为呈现出量大面广、地方政府主导、形式手段多样化等特点,不仅扰乱了土地管理秩序,而且阻碍了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为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对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财政部联手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审计署重拳打击土地违法。鉴于此.本期刊发一组文章,围绕土地违法相关问题展开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