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资源编排理论视角探索技术能力对产品创新的影响,以及创业者政治技能和创业经验等创业能力的调节效应。以281家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地区的技术型新创企业为调研对象的实证结果发现:技术能力与产品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技术能力对新创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存在一个阈值,超过这一水平,技术能力的创新收益开始下降;创业者政治技能和创业经验等创业能力对技术能力与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有助于强化技术能力的创新收益。结果还表明技术能力和创业者创业能力水平是影响新创企业资源管理效率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
创业者的有效领导是新创企业实现创业目标的保障,然而,目前创业者领导行为的情境有效性研究不足,如企业类型对创业者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利用大规模问卷调查的方式实证研究了不同的创业者领导行为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企业背景下创业者领导行为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创业者领导行为(指令领导和授权领导)均积极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科技型企业背景下,创业者授权领导行为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强于指令领导行为;非科技型企业背景下,创业者指令领导行为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强于授权领导行为。研究弥补了相关理论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创业机会识别是创业实现的重要前提,也是创业成功的重要保障。采用三峡库区移民创业者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创业者先前经验和信息资源对创业机会识别有显著正向影响,先前经验对信息资源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资源在先前创业经验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先前创业培训经验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政策环境负向调节信息资源与创业机会识别的关系。政策环境的改善,使创业者更多地接受来自正式渠道的信息,通过非正式渠道获取信息的重要性降低,因此,良好的创业政策环境有助更多的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和实现创业。  相似文献   

4.
破解乡村地区新创企业成长难题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本文对返乡农民创业者先前经验与新创企业制度拼凑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研究,并通过264份问卷调查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返乡农民创业者的行业经验和职能经验均对制度拼凑产生正向影响,且行业经验的影响高于职能经验;规范和认知环境负向调节行业经验和职能经验对制度拼凑的影响;行业经验和职能经验的交互作用对制度拼凑有负向影响。为此,本文提出有利于提升乡村地区新创企业制度拼凑效果的如下建议:返乡农民创业者应优先注重行业经验的累积,并通过职能经验将其优化;制度建设者应优先注重对乡村非正式制度环境的优化,使之与正式制度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组织学习理论的视角构建创业拼凑、创业学习能力与企业商业模式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266家新创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创业拼凑分别对开拓性商业模式创新和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拼凑对创业学习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学习能力对开拓性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探索性学习能力对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不显著。资源匮乏、创新难度大是我国新创企业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不仅影响企业的竞争利益,而且很难维继商业模式的持续发展。企业需要注重自身的、现有的资源,通过拼凑对资源进行内涵和外延上整体的重新认识,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进行资源的重新排列和组合,实现颠覆性的资源创新是当前新创企业应该积极追求和把握的。创业拼凑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创业学习能力,而且有利于企业规划商业模式开辟新的市场领域。  相似文献   

6.
构建了政治战略、突破式创新和政府创新支持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探究了企业发挥突破式创新的中介效应,利用政治战略获取政府创新支持的路径机制,并讨论了技术能力和战略柔性的调节影响。303套我国企业的双份调研数据支持了政治战略对突破式创新和政府创新支持的积极影响,突破式创新对政府创新支持的正向影响,以及突破式创新在政治战略和政府创新支持之间的中介作用。此外,技术能力和战略柔性通过削弱政治战略和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减弱了突破式创新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创新创业时代背景下,技术新创企业的熟化成长需要市场条件支持。能否跨越早期市场和主流市场之间的巨大"鸿沟",赢得市场条件的支持,是实现技术新创企业早期熟化成长的关键。技术新创企业熟化成长的市场支持可以选择以产品为中心的市场要素组合主导逻辑,也可以选择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生态系统主导逻辑。如何跨越产品市场化"鸿沟",取决于技术新创企业家对市场系统主导逻辑的选择、建构水平及其经营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创企业在资源获取和配置方面存在相对弱势,尤其是传统金融排斥带来的融资约束不利于其持续成长。具有普惠性和精准性的数字金融则可以为新创企业提供更多更低成本的金融服务,进而促进其成长。然而,现有文献关于数字金融发展影响新创企业成长的专门研究较为缺乏,更缺少相关经验证据。本文认为,数字金融发展能够为新创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提升其金融资源获取和配置能力,从而促进新创企业成长。以2012—2020年中小板和创业板新创企业为样本的分析显示:(1)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对新创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融资约束的部分中介效应和“融资约束—研发投入”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新创企业成长,并存在“数字金融发展→缓解新创企业融资约束→增加新创企业研发投入→促进新创企业成长”的传导路径;(2)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对新创企业成长的正向影响,在东部地区和数字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和数字化水平较低的地区不显著,表明地区市场规模、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水平以及数字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数字金融功能和作用的发挥;(3)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对受融资约束较强的非国有新创企业和更依赖技术创新的高新技术新创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国有新创企业和非高新技术新创企业成长没有显著影响,反映出融资约束是新创企业成长的主要障碍之一,而技术创新是新创企业提升成长能力的主要路径之一。相比现有文献,本文探讨了数字金融发展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为数字金融发展促进新创企业成长及其链式作用机制和异质性提供了经验证据,拓展和深化了关于数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研究以及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本文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存在“长尾效应”,有助于解决企业早期融资中的“最初一公里”堵点问题。因此,各地应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市场化和数字化水平,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积极效应;金融机构要关注各类企业的金融需求,有针对性地优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新创企业应充分利用数字金融发展带来的便利与机会,强化技术创新,进而实现高质量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9.
从技术和资金与创业之间的联系出发,提出并构建了技术人力资本、自有资金与创业成败的关系模型,通过对CSPED的321个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技术人力资本与自有资金分别对新企业成立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二者水平越高,创业者越不可能退出创业活动。但是,技术人力资本与自有资金的水平,对新企业初期的营利并不具有显著作用;而且,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的技术人力资本与自有资金之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研究从人力资本角度深化了创业驱动因素的分析,同时有助于创业者评价和决策初始资源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战略创业强调同步优势寻求与机会开发,是在动态不确定性环境下提升科创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创新的重要模式。基于对珠三角地区308家中小型科创企业的问卷调查,系统探究管理者跨界能力影响科创企业战略创业的逻辑机制。研究表明:管理者跨界能力与科创企业战略创业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组织学习在管理者跨界能力与科创企业战略创业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对政策关注正向调节了管理者跨界能力与科创企业战略创业之间的关系;跨界努力对管理者跨界能力与科创企业战略创业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不显著,但可以正向调节管理者跨界能力与组织学习的关系,进而对科创企业战略创业产生积极影响。研究结论对于优化组织内外部资源、促进科创企业捕捉创新机会和构建竞争优势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创企业在双创情境下获取关键资源及应构建何种动态能力以助于成长绩效提升这一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利用524家新创企业样本的问卷数据,借助软件SPSS和AMOS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关键资源获取的关系嵌入和资源拼凑方式对成长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且动态能力在其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政府支持和跨界搜寻方式对成长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且动态能力在其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关键资源获取的不同方式对动态能力具有正向影响;动态能力对成长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为新创企业、国家创业创新政策制定者和投融资市场洞察各类关键资源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2.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在西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促进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需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创业能力是影响创业绩效的关键,社会网络为获得创业能力提供了大量的知识、信息资源,然而少有研究从创业者的角度,对社会网络、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文章整合社会网络理论、创业能力理论,构建了创业者社会网络、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基于409位小微企业创业者的调查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创业者的社会网络与创业绩效并非仅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创业能力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旨在对创业者挖掘社会网络价值、实现创业能力提升并获得创业绩效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4.
核心竞争力对企业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如何有效地识别何种能力对企业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这是目前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从分析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入手,分析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核心竞争力难以识别的原因。并提出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内部、外部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胜任力概念的提出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工具和方向。人力资源是酒店业中的重要竞争要素,但是,目前相关研究还不丰富,研究内容也主要停留在酒店员工胜任力的结构和特征等方面。为此,从酒店从业人员胜任力的构成出发,研究了酒店从业人员工作经验对胜任力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酒店从业人员胜任力可分为4个维度,即知识技能模块、价值认知模块、个性特质模块及行为模式模块,其中价值认知模块对胜任力水平的贡献最高,知识技能模块对胜任力水平的贡献度最低。工作经验的定性变量对胜任力的影响,以及工作经验中的数量变量对胜任力的影响较为显著.此外,通过对隶属不同部门和从事不同性质工作的受访者数据进行分析,在酒店部门和不同性质工作间,工作经验的定性变量、定量变量和时间变量对胜任力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Drawing from the marketing capabilities and innovation literatures, we identify aprocess by which a firm’s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impacts profits and show that it is dependent on marketing capabilities. Using a half-longitudinal design we integrate survey data with performance metrics over two time periods, from a sample of 190 firms. While the effect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EO) on innovation is enhanced by architectural marketing capabilities, the effect of innovation outcomes on profits is enhanced by specialized marketing capabilities. Ultimately, the pathway from EO to performance, mediated by innovation, is positively significant at higher levels of both marketing capabilities. The results uncovered using Bayesian conditional process modeling, are robust to alternate model specifications, endogeneity tests, and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capabilities-based understanding of entrepreneurism-marketing interface. We discuss resource allocation implications for managers as they attempt to maximize profits through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产业创新协同战略框架的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新正在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提高一国的创新能力必须有系统化的方向和运行方式,只有把创新提高到产业层次才会对产业竞争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由于产业协同能力是产业创新的重要保障,两者存在着很强的良性互动关系。因此,必须把围绕主导产业而设立的技术主线和技术标准体系作为凝聚产业创新资源的核心,把建立产业协同共享技术平台和消除分割的体制性障碍作为产业协同的基本条件。为此,应研究国家层面突出产业创新作用的产业协同战略。  相似文献   

18.
在对核心能力的本质内涵及特性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了核心能力战略资源构成的"核心能力塔",对核心能力的构成、特性与特性强化途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描述.重点识别和论述了核心能力特性在三类战略资源中的强化途径.  相似文献   

19.
企业面临的环境是不断演进变化的,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与动态环境相匹配进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文从企业动态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强调系统的、动态的、过程的和辩证的观点,在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整合的基础上构建企业动态技术创新体系:基于技术积累的企业动态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机理;基于SWOT分析的企业动态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理;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动态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理;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与其网络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企业动态技术创新体系,指导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