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田立  雷国平 《商业研究》2007,(5):134-137
农地金融是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长期资金的重要方式,传统农地金融制度研究着重探讨了土地制度、机构建设等问题,而对由农地金融市场、农地金融机构、农地金融监管、农地金融产品,及其相互关系与机制所构成的农地金融体系的研究还比较鲜见。而在开展有关农地金融体系的研究过程中,诸如农地金融主体、农地金融体系模式、农地金融市场与机构及农地金融体系的研究结构等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农地金融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农业现代化历程中都先后构建农地金融制度。通过对德国、美国、日本、南非和我国台湾农地金融制度构建背景和制度内容的总结分析,可资借鉴的共有特征为资金来源证券化、资金运用长期化、利率水平差别化和操作程序规范化,目的在于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长期资金供给不足背景下的农地金融制度构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由于国外农地金融制度建立较早,体制较完善,考察其历史演化和现行特点,对创建和发展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之处。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农地金融制度的组织结构、资金来源和业务范围以及政府的作用,以期对构建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4.
《商》2015,(31)
"插花地"现象的存在是土地流转不彻底的表现,也是农地金融受到制约的因素,"插花地"使得农地资源的资本功能受到影响,农业的规模生产难以推进。本文从社会保障和农地制度的角度阐释农地金融中的"插花地"的存在,并且由此引出土地流转合约对农地金融的影响,以及解决农地金融过程中"插花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地金融是一种以土地作为信用担保,农户获得抵押担保贷款的一种特殊融资方式。农地金融制度在发达国家已发展得很完善,但是在我国还未真正的建立起来。我国对农地金融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很少关注农村金融机构的供给意愿。本文选取南京和邯郸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两地区农地金融业务供给的区域差异,并提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而农户贷款困难的问题一直是三农得症结所在。立足江苏地区农村金融现状,针对突出的农户贷款难问题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解决经验和我国贵州省的教训,再次针对农地金融制度的可行性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结论主要从政府角度在构建农地金融制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具体政策性建议,主要在支农资金、土地流转和资源有效利用、农村信贷机制和农村土地市场等方面深入分析。对于改善农户贷款困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解决三农问题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岚岚  孔荣 《财贸研究》2021,32(7):42-55,110
探索性构建了要素流动视角下"金融素养—农地转入—农地抵押融资"的理论框架,阐释了农民金融素养、农地转入与农地抵押融资交易之间的关联机理,采用陕西、宁夏、山东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1947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探究了金融素养对农民农地转入和农地抵押融资交易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地转入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民农地抵押融资交易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素养对农民农地转入参与及其规模、农地抵押融资参与及其规模均发挥显著促进作用.研究还证实,农地转入规模显著促进农民农地抵押融资交易,且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民农地抵押融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提出系统推进农民金融素养培育工程、协调深化农地经营权流转改革和抵押融资改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商》2016,(10)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业经济的核心,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是农地金融化的关键所在。现今中央政策层面已逐步允许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担保,农地金融化的制度构建正式被提到议事日程。然而,我国现行法律仍对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担保予以一定的限制。本文在论证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法律困境的基础上,基于法律视角从重构土地产权权能、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明确农地抵押程序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地经营权流转有助于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推动乡村振兴。从金融支农视角探讨农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作用与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地理邻接关系空间权重矩阵构建SDM模型,定量分析农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直接效应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从金融支农视角探讨农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农地经营权流转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且这种作用在农业生产效率高的地区更明显;农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农地经营权流转有助于相邻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农地经营权流转主要通过凸显农地金融资本属性、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因此,推进农地经营权流转不仅有助于直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而且有助于通过加大金融支农力度间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推进农地经营权流转、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促进农地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必经之路。应优化农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制度,为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以劳动力自由流动为基础推动农地经营权流转,充分调动农民参与...  相似文献   

10.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国家为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变局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即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本文基于农地金融和资产证券化,多维度解决新型城镇化发展下的金融问题.通过使用金融创新的相关措施,解决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资金严重供求不平...  相似文献   

11.
周小全 《中国市场》2012,(20):80-8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农村的正规金融功能弱化、非正规金融机构长期受压制,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农村土地所有权不明,农业经营难以规模化,农村土地流转率普遍偏低。借鉴国外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和农地制度改革创新的经验,我们认为,在当前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要尽快改变当前农村金融边缘化、功能弱化的格局,关键是要围绕构建一个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为主导并与其他金融相衔接的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重构与整合农村正规金融体系、逐步发展农村民间非正规金融体系、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而在农村土地制度完善方面,则需要围绕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体系,优化农地所有权制度以明确产权界定、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农村社保体系、积极探索农地金融产品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蒋寒迪 《现代商业》2006,(12):28-29
我国的金融制度存在金融抑制现象.政府通过对存贷利率设置上限来管制,非国有经济部门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促使他们选择地下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由此促成了地下金融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何德旭 《财贸经济》2005,(6):F002-F002
在世界范围内,基于不同国家金融制度表现出的较大的现实差异,因此,在理论上就出现了不同的金融制度.金融制度比较分析就是对不同国家的金融制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比较研究,揭示出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经济金融环境中金融制度的变迁规律、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一般而言,金融市场中的资金流动可以是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进行交易(一次合约),也可以是经过金融中介(两次合约)间接进行交易.根据这两种交易方式在金融制度中的典型特征,就可以区分出两种不同的融资模式: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进一步,根据这两种融资模式在一国金融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又可以得出两种不同的金融制度,这就是银行主导型制度(bank-based system)和市场主导型制度(market-based system).按照这种分类方法,美国和英国的金融制度通常被称为"市场主导型",而德国、法国、日本的金融制度则被称为是"银行主导型".由于存在这种制度上的差异.长期以来理论界一直在探讨哪种金融制度为最优.  相似文献   

14.
金融制度作为一种金融管理和金融运行的依据,对于资金的融通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何利用科学合理的金融管理制度,来使金融达到一种可持续的良性发展状态,是我们一直不懈追求的管理目标.笔者就这一问题,表达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夏玉华 《财贸研究》2006,17(4):22-29
环境、制度变迁主体和“路径依赖”是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环境产生了稳定和改革调整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的矛盾需求,政府作为农地制度变迁的主要推动者在维持还是废除现有的农地征用制度上处境尴尬,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取得初期的辉煌后,虽然在现阶段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其自身在不断地朝着改善绩效的方向调整,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的变迁方向。农地私有化和国有化都是不符合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内在逻辑的改革主张,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只能是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当前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首要任务是要进行农地外部制度的重构,其次要在保持现有农地制度基本构架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农地内部制度的局部调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之所以构建不了,就是缺少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金融.通过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调研发现,我国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农村资金互助社正面临被"山寨化"的尴尬,即正规资金互助社发展举步雏艰,体制外的资金互助社"转正难",部分农民自发的资金互助社走向流动性陷阱.宽其原因主要是监管滞后和融资制度缺乏这两大致策短板造成的.为应对这一尴尬处境,应加大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准入力度,推进监管制度的改革,建立起国家财政、贷币、金融政策培育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起农村政策银行、商业银行向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机制,让资金互助社架起小农户与大银行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我们已经逐步意识到农地顺利流转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制度创新.然而,农地流转制度改革本质上是对原有农地利益分配格局的重新调整,关系到各个主体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机制复杂,是一项高难度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8.
农地流转:机制阐释与制度支撑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威漩 《商业研究》2011,(11):196-202
农地流转是指在不改变农地所有权属性及农业用途的前提下,在农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续期内,农地承包经营权以有偿的方式,依法、自愿地从一方农户转让给另一方农户的行为。本文分析了农地流转机制及制约农地流转的不同制度安排,提出实现农地顺畅流转就要构建包括农地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业投入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农地交易市场制度在内的制度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戴书华 《价格月刊》2009,(8):38-39,42
促进农地经营权的市场化流转是落实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的关键.农地经营权的市场化流转,需要进一步稳定地权,需要将其社会保障功能转化为"土地保障基金"的制度安排.将农地制度改革与农民城市化紧密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合理的农地征收制度是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制度保障。因此,严格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完善农地征收补偿制度、健全和完善农地征收程序是改革农地征收制度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