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舆论与司法的界限与权责问题,一直是社会争论的热点之一。对社会舆论、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通过对受到社会舆论干扰和促进司法公正的案例的剖析,力求寻找到社会舆论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平衡点:社会舆论应正确行使对司法的监督权;社会舆论要在立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社会舆论自身要保证理性。  相似文献   

2.
董建军 《商》2014,(17):160-160
新闻媒体作为一个有力的监督工具,对于促进司法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新闻媒体缺乏制约或运用不当便可能对司法公正造成负面的影响。本文将从民事诉讼的角度出发,就新闻媒体对司法独立的影响问题作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司法独立性大大加强,促进了司法公正;克服了人少案多的不足,司法效率大大提高。但当前我国不规范的司法行为还一定程度存在,司法公信力还有待加强。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内部监督作用,加强检察监督作用,高度重视律师监督作用,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科学对待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构建科学司法权监督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司法独立性大大加强,促进了司法公正;克服了人少案多的不足,司法效率大大提高。但当前我国不规范的司法行为还一定程度存在,司法公信力还有待加强。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内部监督作用,加强检察监督作用,高度重视律师监督作用,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科学对待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构建科学司法权监督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新闻舆论对热点案件的报道和评论逐渐增多,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也备受关注。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逐渐凸显,运用得当能够有效防范与纠正冤假错案、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运用不当则有可能干扰司法独立、损害司法权威。为了实现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平衡协调、和谐共存,应当规范新闻媒体监督行为,提升监督司法的工作水平;健全司法制度,注重司法公开并妥善处理投诉;完善新闻立法,明确规定新闻舆论监督的范围和方式。  相似文献   

6.
社会舆论对于司法的监督本应是促进司法公正之举,但是太多的案例表明媒体的不当介入会使司法偏离公正轨道,大有干涉司法独立之嫌,使得裁判结果更多的体现了民意而非法律。纸媒作为传统传媒方式,在公众中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媒体与司法关系的构建中,纸媒的立场至关重要。我们应使纸媒和司法都保持应有的理性,实现新闻自由和司法公正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刘焕奇 《中国报业》2012,(6):125-126
传媒监督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支撑,然而传媒的不当监督又会干扰司法公正的实现,因此,传媒监督与实现司法公正既有一致的一面,又有相冲突的一面。一方面,传媒对司法监督缺乏理性,存在传媒对司法活动报道重实体轻程序、重主观评论轻客观报道、评判重道义轻法律等问题;另一方面,司法对传媒监督也存在缺乏理性配合和理性回应等非理性排斥现象。目前条件下,传媒应加强自身法律素养建设,传媒监督应注重对司法程序的监督,司法机关对传媒监督报道应加强配合与回应,最终实现传媒监督与司法公正的理性结合。  相似文献   

8.
颜林 《商》2012,(17):141-141
本文联系司法实际,阐述了实现独立审判与司法公正的重要意义,揭示了独立审判与司法公正二者之间的关系。针对司法实践中影响独立审判与司法公正的现实情况,提出了维护独立审判,实现司法公正的设想,意在为司法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司法公正可以说近年来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和质疑是比较多的。随着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要求司法公正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虽然司法公正是各级司法机关追求的目标,但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司法不公正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群众对公共权力机构的信任,而且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因此必须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10.
我们处在一个媒体监督日益张扬威力的传媒时代,现代媒体被誉为与立法、司法和行政并列的“第四种权力”,由于其自身既具有开放性、广泛性、传播性,同时又具有利益性、大众性,成为监督司法的一面双刃剑,既为司法监督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促进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自由或运用不当也可能侵害司法公正,危害司法权威性。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媒体监督对司法公正双重影响的分析,探讨如何构建二者和谐关系,从而共同实现二者的终极关怀目标即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1.
任慧娟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309-310
司法公正可以说近年来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和质疑是比较多的。随着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要求司法公正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虽然司法公正是各级司法机关追求的目标,但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司法不公正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群众对公共权力机构的信任,而且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因此必须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12.
《商》2015,(40)
对社会有影响的案件通过网络技术传播,在民众中形成社会舆论,对司法机关造成不小的影响。通过舆论影响司法的主体及途径进行分析,对司法机关,主要是法院提出建议,借此达到减弱社会舆论对司法独立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司法公正的最终实现,离不开司法判决的得以执行。当司法判决无法全部兑现,司法的权威与信用将受到严重的挑战,司法的公正也就成为镜中月、水中花。司法公正不能仅从司法判决的过程来考量,还应从判决后的执行情况来观察。也只有保证司法判决的完全执行,司法公正才能成为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确保司法的公正,对于法官来说,就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自觉树好法官的形象.因为司法公正性是通过法官的行为得以反映的,所以,法官形象便与司法公正有了直接的联系.确保司法的公正,法官的行为必须规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是在吸收和借鉴外国陪审制度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形成的,是以司法公正与司法民主为价值理念的。但在目前的中国司法实践中,人民陪审制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为了使人民陪审制度发挥更好的效果实现司法公正和司法民主,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和司法高效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三大目标,我国现行民事司法体制存在的问题影响了目标的实现.这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应根据十六大精神,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民事司法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监督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新闻媒体运用传媒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公共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公共准则方向运作的重要手段;是新闻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的集中反映。党报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处于社会舆论的中心,是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坚持舆论监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既是党交给新闻媒体的光荣任务,也是群众对新闻媒体的殷切企盼。作为党报,应充分肯定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唱响主旋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秦思 《消费导刊》2014,(5):213-213
新型媒体的普及与迅猛发展,使人们拥有发表自己看法的自由空间,不仅在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数量上有了质的提升,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社会共识之后,甚至会造成社会舆论压力。在各种媒体的交互下,普通民众的声音变得巨大。在近几年的司法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新闻报道和社会舆论对司法工作特别是法院审判工作的影响尤为巨大。  相似文献   

19.
普楷淳 《商》2015,(4):197+174
司法公正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一部司法的历史便是人类不断追究公正的历史,而司法公开机制又是现代法制国家、法治社会建立司法公正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我国的司法公开机制仍有不足,因此我国的司法公开机制要进行改革和完善,由此我国司法机关才能不断向开放型、民主型、服务型司法转型,建立起一个以开放透明为基础的公共服务型司法体系。  相似文献   

20.
钟雯 《华商》2008,(3):86-87
司法公正与司法权体系的独立如今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与言论自由密不可分的新闻监督在司法领域的影响日渐显著,司法公正与新闻自由这两大价值取向,在许多情况下会发生矛盾与冲突,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使之形成良性互动,相互监督与制约,以期实现司法公正中的价值平衡,本文欲就这一问题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