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1998年我国实行以国债政策为主体的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实现了经济的软着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我国的国债规模有了迅速的发展,累计国债规模已经达到相当大的水平,这自然引起人们对国债的债务风险问题的关注。本文试图就目前我国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国债风险如何以及如何实现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国债规模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良 《华东经济管理》2004,18(3):141-143
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以国债政策为主体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功不可没。但是国债规模的日益扩大最终也可能产生其负面影响,因此对国债规模的研究日益受到我国经济学界和财政学界的广泛重视。同时,对国债规模的大小也是争论不休,存在的分歧较大。本文从对国债规模指标体  相似文献   

3.
自1994年以来,我国的国债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国债规模进一步膨胀,因此,不免使人们产生了一些担心:现有的国债规模是否过度了?这样的国债规模是否会造成沉重的偿债负担从而影响到未来的经济发展?这是当前学术界和实际决策部门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我们通过对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国际比较,结合分析中国现在的财政经济状况及其未来一段时期内的走势认为,今后若干年内,对国债发行规模进行增长中的"微调"或许是一种有效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从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发行规模增长十分迅速,特别是从1998年开始,为了减轻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我国推行以发行国债为重要内容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得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国债规模的增大,我们应该同时关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增大,国债利息和财政赤字激增,在未来需要还本付  相似文献   

5.
适度的国债规模会对经济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国债规模过大会引发沉重的财政负担,规模过小难以发挥其经济调节功能。本文通过指标分析和因素分析方法对我国国债规模的适度性进行实证分析,得到我国国债规模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资金负担能力相适应,但财政负担较重的结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便是改革税制、提高我国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6.
自从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市场在摸索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债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学术界对国债发行方式、国债适度规模、国债流动性等方面的讨论也日益增多。本文主要对国债发行、国债规模、国债流动性、国债收益率、国债风险、国债回购等6个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事实说明,在经济出现过热苗头的形势下,保持一定量的国债发行规模,以确保宏观调控的能力及国债政策的连续性是非常重要的。当前,中国国债政策应在保持适度规模的基础上,要按照公共财政的构建模式,适时转变国债投向,把目标从防止经济下滑向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进一步优化国债结构,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8.
张悦 《天津经济》2009,(7):41-43
一、导言 国债是以国家财政为债务人,以国家财政承担还本付息为前提条件,通过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的国家信用行为,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自1979年重新举借国债以来,国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自1998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债规模更是以年增近500亿的速度上升。  相似文献   

9.
对当前我国国债政策的评价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国债的规模日益扩大,尤其近两年国家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大规模发行国债,国债政策已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手段,国债的负担问题已备受人们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国债政策的评价、对国债规模的各种衡量指标的分析,展望我国国债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发现无论是从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还是衡量国债规模的量化指标来看,我国的国债规模都日趋偏大,超过了一定界限,其负面效应将逐渐显露出来,形成财政风险,因此我们应慎重对待和处理国债负担及其规模,坚持适度国债规模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行增发国债为主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从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状况和衡量国债规模的三个主要指标定性定量地分析了我国国债的规模,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国债规模的逐渐扩大,国债风险已露端倪。  相似文献   

12.
国债、财政赤字、财政风险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手段,财政赤字规模和国债发行规模必须适度,否则,会引发财政风险."九五"期间,我国实施了以增发国债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扩大了内需,拉动了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从国债负担率,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国债清偿率等相关指标分析看,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的交互增长,不断扩大趋势,已隐含了财政风险."十五"期间,我国国债政策的取向应当是:①实施适度的国债控制政策.②加强国债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③适应加入WTO,完善国债管理制度.④适应市场经济法则,优化国债结构.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国债规模适度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衡量国债规模适度性的指标分析随着各国国债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于国债规模适度性的问题越来越关注,人们开始运用一系列的指标来对国债规模进行衡量。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国债规模的几个指标主要有:1.债务依存度。即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的加大,国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在国债投资效率不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基本上是依靠国债积累率,进一步说是依靠国债规模投资的推动。本文在重点分析国债规模投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三条对策性建议;一是矫正国债资金使用方向,提高国债投资效率,使经济增长由速度型向效率型转换,二是调整国债积累率,控制国债规模,努力防范财政风险。三是改变国债资金使用方式,加强资金管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出现明显的通货紧缩迹象,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指数下跌,经济增长率也从1992年的14.2%下降到1997年的8.8%。在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1998年下半年,政府决定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在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下降的情况下,政府不得不采取积极的国债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筹集更多资金,以加大公共投资支出,国债政策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动态趋势来看,中国国债发行规模从1994年以年30%的速度急剧扩张,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及与日俱增的财政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6.
张燕  王刚义 《南方经济》2001,(1):59-61,80
本文从理论与现实两个角度对我国的国债规模进行分析,认为结构调整是防范国债风险的主要措施,并就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日前,国家计委宏观院投资研究所"国债政策可持续性与财政风险问题"课题组邀请财政部财科所、国家计委综合司、计委经济协调司以及社科院财贸所的有关专家学者,就国债政策目标、国债发行空间、财政风险度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连续数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促使我国国债规模急剧扩张,考察我国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对于控制和防范国债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债规模与国债市场金融功能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毅 《南开经济研究》2005,(2):99-100,106
摘要:我国国债市场的未来发展面临着维持政府财政收支平衡与促进金融市场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扩张性财政政策淡出之后,对国债发行规模如何调整将影响着我国国债市场和整个金融体系的长远发展。由于国债市场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维持足够的国债规模是极为必要的。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通过将隐性国债逐步显性化,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既能够化解潜在的政府债务风险,又能够推动国债市场和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20.
结合实验经济学理论,综合分析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最优国债发行规模进行了数理分析。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进行了具体的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对国债发行规模的最优化理论进行了实验分析,结合我国国债发行的历史数据,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提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