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楠 《魅力中国》2011,(15):311-311
本文从审美教育的作用和方法两方面入手,探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最大限度展示出语文教学的美育性。语文美育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情感美和语言美。  相似文献   

2.
聂艳 《魅力中国》2013,(5):259-259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利用课程内容的人文主义思想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庞云方 《西部大开发》2011,(10):122-122
在语文教学中,开发美育资源,深入美育实践,探讨美育的教育方法,摸索美育的教学经验,发挥美育作用,通过美感、审美和关学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已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董俊霞 《魅力中国》2011,(12):335-335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审美观点与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对学生加强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学是一个重要阵地.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观察方法,表现技巧的训练,而且要加强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的培养,以发展他们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梁孔平 《魅力中国》2014,(4):153-153
小学语文教育是以感悟自得为核心的语文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佳作,涉及古今中外。文章立意美、塑造的形象美、抒发的情感美、表达的语言美、方法美、层次结构美等等,这一切构成了语文审美教学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是把审美观的建立和语言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统一在语文教育的全过程,使儿童认识语文美质,培养语文美感,开展语文美育,陶冶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的教学方式,增强美的欣赏能力,拓展美的发现空间,以此完成语文美育的教学任务,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蔡艳山 《新西部(上)》2007,(10X):114-114,106
美育是整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探讨了学校美育与学科教育的关系以及将美育渗透到学科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美育是整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探讨了学校美育与学科教育的关系以及将美育渗透到学科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马小苗 《魅力中国》2014,(2):166-166
语文教材本身具有许多的审美因素,它赋予读者极为丰富的想象,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潜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寓审美教育于教学之中。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浸透审美教育等方面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引起语文教师对审美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凌云 《老区建设》2009,(18):53-54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即通过创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讲读课文、写作及语文课外活动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1.
孙诗银 《魅力中国》2010,(4):142-142
《语文新课标》规定的教学原则之。是:语文训练和思想情感教育相统一。情感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中,比较而言,语文学科是情感渗透的最有效和最得力的一门学科。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渗透,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孙诗银 《魅力中国》2010,(1):104-104
《语文新课标》规定的教学原则之一是:语文训练和思想情感教育相统一。情感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中,比较而言,语文学科是情感渗透的最有效和最得力的一门学科。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渗透,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3.
李莹 《魅力中国》2010,(31):352-353
在语文学习中在语文学习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到寓教于美,使语文教学充满美的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李艳丽  赵志勇 《魅力中国》2013,(13):155-155
语文教材包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性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道德品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通过挖掘审美资源、创设审美情景、分析词句篇章等方式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通识教育课程中实施审美化教学,是适应审美教育的需要,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需要,更是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教师应充分挖掘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审美要素,发挥文学教学的审美优势,并根据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审美加工,同时注意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文学通识教育课程中实施审美化教学,达到以美促教、以美育人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杨常梅 《魅力中国》2014,(9):192-192
声乐教学和其他艺术门类的教学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任。声乐教学是美育的一部分,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教师应根据声乐教学的规律,把审美教育融入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声乐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审美的能力和提高审美标准,使美育在声乐教学中渗透。  相似文献   

17.
美育,即审美教育,就是与美的感受相结合的教育。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果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地揭示物理的对称美,展示物理教学方式的形式美,挖掘物理规律表达式的简洁美,寓美育于物理教学中,那么我们就不但是进行物理专业知识教育,而且也是在进行审美教育,用物理的美熏陶学生的心灵,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浅谈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一般方法及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借助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用关去吸引学生,使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阐述和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审美教育意义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对策:加强美育理论的学习,提高教育者的审美素养;运用美育的形象性、愉悦性、潜移性特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美,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美.  相似文献   

20.
艺术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九年制义务教学中的美术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培养艺术家,也不是单纯提高专业技能,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能生活、学习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艺术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修养。促进他们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