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孔平 《魅力中国》2014,(4):153-153
小学语文教育是以感悟自得为核心的语文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佳作,涉及古今中外。文章立意美、塑造的形象美、抒发的情感美、表达的语言美、方法美、层次结构美等等,这一切构成了语文审美教学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是把审美观的建立和语言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统一在语文教育的全过程,使儿童认识语文美质,培养语文美感,开展语文美育,陶冶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杨伟朝 《魅力中国》2010,(15):71-71
语文包含着生活中的知识,蕴含着人生的真谛。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都是名家名作,语言优美,内容丰富,美的陶冶寓于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杨伟超 《魅力中国》2010,(12):133-133
语文包含着生活中的知识,蕴含着人生的真谛。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都是名家名作,语言优美,内容丰富,美的陶冶寓于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东北之窗》2010,(23):4-4
背景:“先生,早。”“小朋友,早。”两句话,七个字,就是一本最近被拂开积尘重印后,热卖至脱销的一本语文老教材——1932年版的《开明国语课本》第一册第一课的全部文字了。《开明国语课本》由一代大家叶圣陶先生编写课本文字.丰子恺还为每一篇课文精心绘制了插图。教材活泼有趣,贴近儿童口语,在当时同类教科书中也是很新颖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亢雪梅 《魅力中国》2014,(11):114-114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阅读量的量化标准首次被提出来,对不同年级的阅读量提出了标准,这样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小学语文课本主要是由一些优秀的文章组成,这些文章所涉及的领域较广,这样的教材编排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发展》2014,(9):40-40
据《新闻晨报》报道,上海中小学开学在即,提前拿到课本的家长发现:相比旧版,今年一年级语文课本变薄了很多。对比新旧一年级语文课本发现,新的一年级语文课本不仅删除了旧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诗,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6个单元40篇课文,识字量和写字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  相似文献   

7.
胡俊璐 《发展》2009,(11):77-77
一、案例背景 本学期笔者所教读课本是高中语文第三册。很长时间以来,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苦于“之乎者也”的诵读,教师苦于讲解起来的繁琐,在这种文言文教学的共性现状中,笔者的古文课也只能一直用“枯燥”二字来形容。上文言文,也和别的语文教师~样采取同样步骤:逐字逐句地翻译课文,然后对课文主要内容做简单概括。  相似文献   

8.
陈灵君 《魅力中国》2011,(1):234-234
“陌生化”这一理论本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最先提出来的,把这一理论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对于改变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的陌生化原则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黄耀卿 《魅力中国》2014,(2):245-245
我们知道,课文是语文课本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而阅读课文则是搜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低下,就不能从课本中学到知识,阅读理解的能力也不能得到提高。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意味着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书本之间都要确立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交流必须是双向互动、互为依存条件的,特别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更是共同参与以致共同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武晓伟 《黑河学刊》2009,(9):116-117
据研究发现,我国小学语文课本中所呈现的男性的知识能力形象往往是知识渊博、能力高强的,而女性多是无知、孤陋寡闻的;在性格形象方面,男性多为吃苦耐劳、勇敢坚强、正直善良、团结友爱,女性则多为吝啬贪婪、心胸狭窄等。即是说,教科书里的课文将人类的较多优点集中赋予了男性,而将人类较多阴暗面分配给了女性。这样,小学语文课程便通过由系列化文本所组成的整套课本的"累积效应"在实际上宣传着男强女弱、男优女劣、男尊女卑的性别差异观念。  相似文献   

11.
张雪东 《魅力中国》2014,(17):141-141
一直以来,国家教材被教师认为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我们过多关注在语文教材上,忽略了很多有用的课程资源。把语文狭隘地定位为“惟材而走”,同样也忽略了小学语文生活化,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新的课程标准实施后,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挖掘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强小荣 《发展》2010,(7):143-143
近期,我学习了河南省西峡县杨文普团队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得到很大启发。“三疑三探”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我用心摸索,大胆尝试,让“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渗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并根据不同内容合理调整,灵活运用。本文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苏教版)中的《广玉兰》(作者陈荒煤)教学为例谈一谈认识。  相似文献   

13.
杨小勇 《中国西部》2014,(17):57-58
<正>作为一名执教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深感小学语文教学教师教得累,而学生却学得少。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首先得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树立"教语文"的教学观语文课教什么?叶圣陶先生说,课文只是"例子",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写作。但纵观现在语文  相似文献   

14.
林润生 《开放潮》2008,(4):41-43
小学教科书里有很多童年题材的课文,深入分析这类课文里的“童年之美”,才可能在教学中自觉引导学生体验“童年之美”,从而丰富、拓展和升华儿童的童年体验。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一直是小学语文学术界反思的焦点。怎样把小学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呢?我认为,当前最主要的是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使语文课程拥有一个绿色的课堂,一个温情的课堂,努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生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6.
刘晓亚 《魅力中国》2011,(3):207-207
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但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主要的是通过教学育人;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陕乐。不管哪一节语文课,我们都应该抓住关键的问题,围绕一个中心,定准一个基调,升华一种情感……把“语文”的全部交给学生,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根”。  相似文献   

17.
就语文教材是按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汉沿知识等单列编排的.阅读部分每个单元都分为教读、自读两类课文.目的是通过教育对教读课的精讲,学会阅读同类文章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把知识迁移到课内自读课文中去,使所获得的知识货为譬力,最后能独立掌握.因此,语文自读课课型的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申红蕾 《魅力中国》2013,(17):163-163
语文是一门在生活中应用最广泛、内容最富有人文情趣的学科.小学语文作为教学课程中最基本的科目。课本中的文章和学习内容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对学生语言、文字知识和人格健全的培养都有着深远影响,小学生时期正处于儿童关注社会、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对生活和周圃发生的一切充满好奇与渴望,就如何以课堂教学为轴心。为学生展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全方位将家庭、社会生活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成为我们目前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中生活化教学经验和实践经历做以下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桑蕴 《魅力中国》2008,(2):97-97
许多学生不愿学语文,对语文课不是“心驰神往”,而是“恹恹欲睡”,关键是他们对语文没有兴趣。因些,教师应该改变过去那种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的字词的说教式的讲解课文的教学方法。所以从各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粗浅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20.
刘金菊 《魅力中国》2014,(24):130-130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自”字做文章,大力挖掘学生的自学潜能。基于以上认识,根据学生独立学习获取知识的一般规律,我们把一个相对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一般指一篇课文的教学,也可以是一个单元的教学)分成设疑、解答、测试三个基本步骤,为阅读教学设计了“自我质疑──自我解答──自我测试”的“三自”教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