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田飞 《魅力中国》2010,(3):151-151
“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长久以来,我们注重教师讲,学生听,而忽视了学生自觉自省独立自主的阅读。这与“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时代要求是脱节的。我们应该在教会学生阅读教材、打开课外阅读视野、给予阅读方法指引方面下功夫,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把“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刘文军 《魅力中国》2014,(25):211-211
我们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一“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指导性教学模式,以语言习得的输入--吸收--输出理论为模式设计的主要依据,认为课堂要“开放”,要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3.
吴巧颜 《魅力中国》2010,(17):313-314
启发探究教学模式是在教师“启”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而达到“发”,去构建新知和发展智能。本课时运用启发探究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取向,注重学生自主和探究,关注课堂中谕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何道明 《魅力中国》2013,(8):250-250
高中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然而,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人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  相似文献   

5.
吴明珠 《魅力中国》2011,(1):277-277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学本身是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究、感悟的过程。因而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谢海英 《魅力中国》2010,(31):307-307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首条基本理念。由此在语文教学中,特别强调要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而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沃土。为什么这样讲呢?学生通过学习应该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基本的语文素养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淑坤 《魅力中国》2013,(26):143-143
从事了很多年的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某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给了我很好的启示。看起来。这种课堂教学平自无奇,课堂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对疑难问题通过小组活动,兵教兵等完成,教师除了时时点播引导以外讲的很少,但却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我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学习为主,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正是洋恩人的高明之处。本人从事一线数学教学多年,体会颇深,我认为:  相似文献   

8.
高建春 《魅力中国》2014,(15):206-206
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学习潜能开发出来,是不断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教育面向现代化,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今天,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把提高学生素质当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周尚平 《魅力中国》2013,(20):186-187
现在,初中学生对久远的历史很陌生,很多同学对历史课不感兴趣,再加上传统的历史教学以老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只注重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便厌恶了生硬刻板、枯燥乏味的历史课。老师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课,课堂就变得死气沉沉,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老师和学生都苦不堪言。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历史课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这是我们历史老师共同研究的课题,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一下我的粗浅认识。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亲近历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我在初一上历史课时,不是一拿到历史书就开始上课,我给学生讲解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吸取营养,获得经验与启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把老人的经验传给儿童,若没有历史,老人也成了儿童。”  相似文献   

10.
杜剑 《魅力中国》2013,(31):169-169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主渠道还要靠学生自己去开掘:从学海里自由汲取,从实践中获得。这样,教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应该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那么打造新课改下的实效生物课堂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略谈浅见。  相似文献   

11.
杜明清 《老区建设》2008,(22):56-57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学习的主人,激发学习兴趣。把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不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实验、分析,自己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从而达到“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王稀 《魅力中国》2010,(32):186-186
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对学习的方式、途径、方法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传统“以讲代学,以问代学,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教学模式亟待改进,必须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到课堂,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是当前教育过程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刘福庆 《魅力中国》2010,(5):170-170
现代教学在不断改革.新的堂课教学模式也已经踏入了教学生活,中职生数学的教材、考试内容不断更新,使课堂教学逐步从注重知识转向注重能力和素质,同时也对广大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教师主宰课堂,满堂讲,满堂问,学生思想呆板.课堂效率低下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积极探寻更加新颖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这是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有益探索,初步构建适合初中数学教学的模式一问题导学模式,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中生动活泼的成长。本文从课堂教学着手,对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模式的体会进行总结,探究如何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吴可 《魅力中国》2010,(18):102-102
历史教学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接触那些内容枯燥的年代啊、时间啊、时代背景等课时,就出现厌倦情绪。教学中,我把历史知识通过趣味性、通俗化的故事形式,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把它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娱乐”中轻松学习历史,这会比单纯化的讲述和阅读,效果要好的多。故事的讲述形式多样。有时让学生自己讲,有时老师讲;有时学生在台下讲,有时到台上讲;有时让学生主动讲,有时老师点名某同学讲。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历史教学中,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找到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的故事中学到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成绩,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5.
吴玉坤 《魅力中国》2014,(14):165-165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课堂有效性的关注点不再仅仅是教师、课程开发,更多的关注到了学习的主人——学生身上。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主动地求发展,才会使教学呈现积极生态并卓有成效.挂子们才会享受到生命成长的快乐。在让学生主动性学习的研究中,我们以“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突破口。以“问题生成单”为抓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研究效果。  相似文献   

16.
吴传贵 《东宇经纬》2000,(12):22-22
梅纽因说:“学习的动力首先还得来自于学生,这一动力正是我们必须从他们身上去发掘的。”那么,如何发掘学生的学习动力呢?依笔的初步尝试认为:让学生去“听课”,不失为发掘其学习动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何谓“学生听课”?即是让本班学生代表像老师一样走人其他班级或其他学校的课堂,耳闻目睹那个课堂的“教与学”的实况。  相似文献   

17.
宋亚培 《魅力中国》2014,(15):196-196
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参与到生动、活泼,以及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就要想尽办法创造教学情境,把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得到发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探究式学习方法注重师生共通的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其方式主要是创设情境,启动学习兴趣;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媒体与课程整合,创设探究情境;尝试角色移位法,尝试做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反馈、矫正当堂作业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实施目标教学,都很注重在教学新课后,让学生进行目标检测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却往往忽视对检测作业的反馈、矫正,或简单地以“做对的同学请举手”这一简单的形式代替反馈矫正。这样,远远没有达到检测作业的真正目的。检测作业,不但要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知道谁对谁错,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检测作业中得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情况的反馈信息,强化正确认识,矫正错误。如:矫正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深刻,计算方法的不对,思维方式的不合逻辑。这对于保障在课堂上做到“一学一得”、“节节课过关”有重要意义。通过反馈矫正,让做对的学生在肯定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教学中抓好信息反馈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谷喜旺 《魅力中国》2014,(3):133-134
备课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尤其是课程改革后,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备好课很重要。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研究者。要使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教和学达到和谐的统一,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过程变得丰富有趣,课堂教学才能扎实有效,所以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是教师每天都要面对的一项工作,为了对教学时间、教学空间、师生活动等实行有效的调控,必须进行有效备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