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给安徽对外贸易带来了发展加工贸易、改善外贸商品结构、提高外贸产业竞争力等机遇。同时,安徽外贸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竞争加剧等诸多挑战。安徽应把握机遇,直面挑战,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努力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河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设立示范区将为河南省产业承接带来示范效应及扩散效应,同时,其阻滞效应、极化效应等也将给河南省产业承接带来冲击和挑战。河南省要充分把握示范区建设的难得机遇,趋利避害,积极调整产业承接战略,力争做到"五个结合"。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分析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并运用SWOT分析方法剖析了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得出产业内部的"劣势"比"优势"更为突出,外部"威胁"比"机遇"更突出。从扩大产业生产规模、建立集群化创新网络、建立汽车电子技术公共研发平台、建立产业孵化器中心、依托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产业发展的WT对策、WO对策、ST对策和SO对策,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离岸服务外包是全球范围内掀起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文章深入分析了天津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采用SWOT分析法总结天津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分别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天津发展离岸服务外包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主体和重要动力源,是承接工业经济、配置工业用地要素的重要平台,其对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影响效应是评估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效果的重要内容.以不同城市在不同时间设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7年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对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与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抑制效应阶段性特征明显,且其对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异质性.(3)城市间发展差距的存在对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具有冲击效应,显著影响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政策效果.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城市间政府合作,发挥各城市比较优势,通过城市间分工协作,使市场机制在工业用地要素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此外,要明确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定位,消除妨碍要素配置的各种行政壁垒,通过市场来体现工业用地出让竞争价格.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呈现出诸多新特点、新趋势,承接产业转移既是绝好发展机遇,又是艰巨的挑战。中部地区应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把握时机,科学、合理地承接产业转移。本文提出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要着力提升综合优势、重点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产业链的深化和整合等方面的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大规模从东部向中西部集中转移,且转移方式多元化,“抱团转移”趋势明显;转移产业的层次提高,技术资本转移的趋势加大,产业转移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同时,政府对产业转移的宏观引导也得到加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正逢国内外产业大规模转移的历史契机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大好机遇,应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越、自然资源和科教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较好、市场条件和政策环境好等优势,把握产业转移的趋势,科学理性地承接产业转移;政府应强化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并加强与东部地区政府间的有效合作;要积极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通道,充分利用“长三角”平台,以产业优势为基础,加大产业链延伸,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8.
引导国内产业转移的合理推进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承接地经济发展往往被视为首要目标,但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将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20年中国26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综合评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对承接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1)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显著促进了承接地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承接地碳排放的短期增加;(2)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在长期内对承接地经济的促进效应持续增强,而对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减弱;(3)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两个渠道对承接地的经济与环境产生影响。研究结论为协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参考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于2010年1月12日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芜湖县赶上了机遇.承接什么,用什么承接以及如何承接是需要芜湖县人认真思考的.本文以事实与数据说话,旨在给有同样机遇的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东部产业转移为贺州加快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贺州要紧抓这一重要机遇,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有力推动贺州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已获国务院批准,外资的流入已成必然趋势,但对外资利用的效率与潜力成何种趋势,以及区域内部各市利用情况的差异性。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从宏观、微观效率和潜力三个层面对整体与各市分别客观评价,得出皖江城市带在利用外资效率方面呈增加趋势,但规模效率是影响总体效率的关键,合肥、芜湖、马鞍山和滁州在利用外资效率和潜力方面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中部地区三大城市群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通过建立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择2011-2013年有关数据做主成分分析,探究皖江城市带、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竞争力的动态变化与不足,以及三个城市群产业竞争力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双核+双子”京津冀城市群背景下的张承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以京津唐保为核心的"双核+双子"的京津冀城市体系,不能忽视张承在京北的重要作用。张承需要依托自身条件融入京津,同时京津也要利用大都市的优越条件创造更多的机会吸纳张承,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阈限创造京津冀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是京津张承共生发展的未来选择,进而构建"五核+三带"的京北城市成长线,包括"双核"京圈外围带、"核+子"交合带和"北双子"成长核,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沿张家口-宣化-怀来-延庆-怀柔-密云-兴隆-滦平-承德一线为主线的京北城市成长线,其中要充分发展怀来和兴隆为较高级别的次级城市。  相似文献   

14.
西部的关中—天水地区、川渝地区和南贵昆地带构成了本文所谓"两区"、"一带",而西部其他大中城市构成了本文所谓"多点"。文章认为,应在西部的"两区一带多点"地域重点布局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文章就此进行充分论证,包括在这些区域重点布局示范基地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分析,该区域的基础条件和优势阐述,并提出了布局和创建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参与长三角分工合作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一个重点;既能加快安徽的发展,又可以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文章对皖江城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经验、皖江示范区新时期新阶段的承接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贵州与东盟经济贸易合作机遇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贵州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处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地位,具有很多发展先机,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贵州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抓住良好机遇,积极迎接挑战,在贵州与东盟经贸合作中实现外向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北部湾经济区在迎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时,提出了区域经济嵌入生产网络的发展模式,那么城市群间产业分工与联系的现状是否适合区域整体优势的发挥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运用三次产业相似系数、区位熵和灰色关联度来定量,概述了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现状,进而为制定深化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优劣势两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入世给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新世纪 我国应对WTO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糖业是来宾市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文章在分析来宾市糖业发展现状、优势条件和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来宾市糖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