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房地产不是普通商品,房地产市场也不是完全自由竞争市场,房地产周期波动对国民经济影响重大。这些都决定了政府必须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适时适度调控房地产价格。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多种多样。但总体上可分为调控供给与调控需求两类。无论是从经济金融理论还是从过去调控的经验教训看,国内的房地产市场都应坚持以需求调控为主,并分层次具体实施需求调控。  相似文献   

2.
张红  刘洪玉 《西部论丛》2005,(10):24-26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房地产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进行交易的重要场所之一,是聚集、分配房地产资金的“水库”和“分流站”。由于资金需求和沉淀量的巨大性,中国房地产行业在其产生和发展的二十年里,“房地产金融风险”一词始终如影随形,也在各种风险中备受瞩目。也因此,使得房地产市场成为国民经济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重点调控的对象,几乎在每一次“金融秩序整顿”或“规范金融市场”的活动中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3.
如今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还是仍然只能用一个“涨”字来形容。这也使得迫切希望改变“屡调屡涨”现实的大众一直翘首关注新政策的颁布。而备受期待的新“国五条”及细则的出台,是否真的能让房价恢复理性,圆人们一个购房梦?  相似文献   

4.
博燕 《上海经济》2006,(11):54-54
在最近出台的房地产数据中,几个“回落”和“放缓”颇引人关注:前8个月我国房地产投资增幅回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放缓。数据背后的几个重大变动,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调控以来最大的变局。  相似文献   

5.
“日前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不会对房地产市场的土地供应造成太大负面影响,相反,房地产用地比例将因此有所增加。”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副局长郭宝平日前表示。  相似文献   

6.
陈恒 《中国西部》2012,(22):21-21
当房地产调控遭遇经济下行压力,当扩内需目标遭遇“限购”门槛,当“稳增长”遭遇“防通胀”,当个别地方几度试探微调底线,房地产市场已陷入多方博弈的漩涡之由……针对近期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淡季开局的2010年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最强音。 继2009年12月底中央密集出台一系列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以来,1月10日,一份被称作“国十一条”(即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的综合运用了土地、信贷、税收、行政监督等多种手段的调控蓝图,正式确定了2010年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基调和架构。  相似文献   

8.
从2010年国十条出台以来,政府对房地产的严厉调控一波接着一波。在近两年的时间内,尽管这种房地产宏观调控一直难见切实有效的效果,但毕竟遏制了国内楼市”高烧”不止的势头,并推动了房地产市场渐渐转向健康的发展方向,且相关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约束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当一线城市的住房销售出现快速下跌,当一些城市的住房价格开始松动并向下调整时,当国内经济增长有放缓迹象时,总是会有利益攸关的部门或人出来要求政府弱化这种“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暗暗希望当前的房地产政策会如2008年下半年那样突然逆转。而这次美国债信危机,  相似文献   

9.
《山东建设》2005,(12):34-34
七部委关于稳定房价的意见被形容为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组合拳”。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日前在此间举办的一个房地产论坛上说,这次调控是多年来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继续和发展,意在解决4个方面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潘亮 《环球财经》2011,(3):94-98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公布八条最新楼市调控政策,这是继2010年4月份“新国十条”和9月底的“国五条”之后的第三轮调控。鉴于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一些地方高价地再度出现,部分未实施限购的区域中心城市住房成交出现量价齐升的势头,本次调控最具实际“杀伤力”的莫过于出台了范围明确的限购令。有评论将此轮调控的严厉程度比喻成在屡调屡涨下的“破釜沉舟”。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一线城市房价与地价的比翼齐飞,城市核心地段的日益稀缺,地王成交价格屡创新高,宏观调控对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重点关注,不少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始感到高处不胜寒。与一线城市的巨大调控压力相比,二三线城市的政策环境相对较为宽松,  相似文献   

12.
朱大鸣 《西部论丛》2010,(12):24-25
风暴“限购令” 房地产调控进入所谓的“金九银十”之后,管理层出台了“9.29”新政,地方政府强化了第一轮调控的内容,其中最惹人注目的要数“限购令”。  相似文献   

13.
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今年将继续调控和引导住房需求。“坚持保障生存性需求.支持自住性需求。引导改善性需求。抑制投资性需求,遏制投机性需求”,建设部日前用对五个“需求”的调控引导来概括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中房协副会长朱中一无疑是近期房地产市场中最富争议的人物。日前与广州召开的“中国地产金融年会2010华南峰会”上他表示,“中房协建议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消息一出,立刻遭到舆论和民众质疑。  相似文献   

15.
胡建生 《发展》2010,(9):5-6
“房地产新政”及其主要特点 4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新国四条”);4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新国十条”),由此拉开此轮房地产调控的序幕,随后全国各省市的“房地产新政”相继出台。从目前情况看,“房地产新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从最初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到“国八条”、“国六条”相继出台,力度不可谓不大,措施不可谓不全,但政策效果却始终不尽如人意。其中的原因,从内部看,是地方与中央博弈的局面未根本转变,中央有令难行,大大消解了调控的力虎从外部看,外部压力朱变,外资仍在加速涌向内地房地产市场。所有这些都预示着,未来一年,房地产调控仍将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逐步走强,市场上对房地产住宅投资需求会呈增长趋势,改善性商品住房,包括保障性住房土地的供给将进一步增加。在充分解读国家土地政策、税收政策、房地产流通市场调控和信贷调控基础上,如何把握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机会,如何确定投资策略和测算投资效益,无疑是房地产商投资决策的基本问题。对于“投资环境好”、“资源环境良好”、“住房政策好”、“社会秩序优良”等模糊概念,人们常常会遇到划分的困难。因为这些概念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也就是说,这些概念没有绝对明确的外延。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房地产投资机会选择中定量分析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一线城市房价与地价的比翼齐飞,城市核心地段的日益稀缺,地王成交价格屡创新高,宏观调控对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重点关注,不少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始感到高处不胜寒。与一线城市的巨大调控压力相比,二三线城市的政策环境相对较为宽松,  相似文献   

19.
“‘钉子户’也导致了房价上涨,把开发商都当成高房价的罪魁祸首和过街老鼠不公平。”3月4日的十一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分组讨论中,身为北京某房地产公司老总的政协委员穆麒茹屡出“麻辣语录”。(3月5日《新快报》)  相似文献   

20.
李战军 《上海国资》2011,(12):28-29
房地产有个“金九银十”的规律。现在媒体都在讲,由于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今年的金九银十不复存在,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