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卡业务的飞速发展,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与银行卡有关的犯罪活动也开始出现,且犯罪手段不断升级,犯罪手法更加隐蔽,犯罪金额越来越大,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因此,防范银行卡犯罪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当前银行卡犯罪案件不断增多,不法分子以银行卡为载体,借助移动电话、互联网、银行自助终端等手段,通过短信诈骗、复制和篡改他人银行卡信息等形式实施银行卡犯罪。银行卡已成为不法分子归集与转移诈骗资金、非法使用他人账户资金的主要工具和作案对象。因此,深入分析银行卡案件反映出的银行卡账户和与其关联的支付账户开立、使用和管理,以及居民身份证管理中存在难点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对有效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银行卡市场快速发展,发卡量大幅上升,用卡环境明显改善,持卡消费比例不断提高,银行卡已经成为我国非现金支付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但与此同时,银行卡犯罪也在迅速增多,并呈现出上升趋势。银行卡犯罪成为影响我国银行卡市场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障碍,提升惩治银行卡犯罪的有效性和效率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4.
随着银行卡功能的不断拓展以及使用频率和使用人数的不断增加,一些不法分子的诈骗活动给持卡人带来了不少隐患和风险。因此,我们应认真分析银行卡犯罪的特点,了解银行卡犯罪的主要手段,分析银行卡犯罪存在的风险,找出防范风险的对策,维护金融市场安全,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快速发展,银行卡相关的犯罪活动也不断升级,诈骗手段逐步趋向网络化、数字化.银行卡犯罪的形势日益严峻,涉案金额呈激增态势,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值得高度关注与警惕.  相似文献   

6.
银行卡犯罪的高发是银行卡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犯罪现象,随着我国银行卡市场的迅猛发展,银行卡犯罪相对呈现一种高发的态势。为有效预防和坚决打击银行卡犯罪,人民银行和公安部2008年以来联合开展了银行卡犯罪专项整治行动,前不久还专门成立了联合整治银行卡违法犯罪办公室(以下简称“整治办”)。从前一阶段的工作效果来看,  相似文献   

7.
银行卡犯罪按照作案手法可分为克隆银行卡、信用卡恶意透支、伪造银行卡、冒用银行卡、使用作废银行卡等犯罪形式。目前社会上比较多且危害大的主要是克隆银行卡和信用卡恶意透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银行卡犯罪案件的上升速度惊人,由于银行卡犯罪的高科技性、跨国性和隐蔽性,其社会危害是传统型财产犯罪无法比拟的,研究银行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控制对策对构建和谐社会大有裨益。金融犯罪  相似文献   

9.
吴昊 《中国信用卡》2009,(16):54-56
随着银行卡业务迅速扩张和竞争日趋激烈,各类银行卡犯罪也相伴而生,信用卡套现、伪卡欺诈、ATM资金诈骗及短信和电话转账诈骗等案件日益增加。银行卡犯罪手段不断向高科技化、集团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案件实施过程更为隐蔽,手法不断翻新,对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ATM的不断普及,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但目前的“只需据卡和密码即可完成金融业务”操作方式,不仅便利了银行卡法定持有人,同时也便利了欲实施银行卡犯罪的人,致使关于银行卡犯罪的数量日渐增多,犯罪形式更是不断翻新.为有效地解决此问题,切实强化银行对客户银行卡中钱款安全的保护,通过科学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由可视验代器、电动门锁及ATM机室门组成的、基于阻断盗用他人银行卡的有效装置,通过对该装置的使用,可有效地强化对银行卡实际使用者身份的确认,实现对ATM机室门的电动门锁开与否的控制,从而主动防范盗用他人银行卡行为的发生,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银行卡诈骗属于金融诈骗,是洗钱的上游犯罪。近年来,银行卡的广泛使用为广大金融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但一些不法分子也在利用银行卡进行诈骗,其骗术可谓花样翻新,不断变种。实践证明,诈骗最终获得的资金大都通过银行卡或银行账户支取,有的金融机构通过履行反洗钱义务,有效终止了犯罪,挽回了消费者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全国打击银行卡犯罪专项斗争开展以来,瑞金市被列为江西省银行卡犯罪重点整治地区。公安部门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5月,瑞金市涉嫌银行卡犯罪的外地上网的在逃人员共74名,其中外省作案72名。而瑞金市2009年以来本地银行卡犯罪立案仅1起,瑞金市银行卡犯罪明显呈现输出性特征。输出性银行卡犯罪不仅侵害了银行卡相关当事人的权益,而且极大地损害了红都瑞金的形象。本文以输出地为视角,以瑞金为个案,从分析输出性银行卡犯罪特点和防治难点入手,提出防治输出性银行卡犯罪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所谓银行卡犯罪,是指利用贷记卡、准贷记卡、借记卡、信用卡实施犯罪,包括银行卡诈骗和伪造银行卡等行为。由于我国1996年修订刑法时,当时的行业管理办法还是《信用卡管理办法》,银行卡这一名称是在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时才正式启用的,所以借记卡犯罪理应纳  相似文献   

14.
资讯     
《金融博览》2009,(11):14-15
人民银行等四部委联合发布通知 要求加强银行卡管理打击银行卡犯罪 5月5日.人民银行,银监会、公安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有关问题作出部署。《通知》称.此举旨在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规范银行卡市场秩序,维护持卡人权益和社会公众对银行卡支付的信心,更好地发挥银行卡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金融环境复杂多变,银行卡市场面临的风险日益严峻,犯罪手段不断翻新,风险案件快速增加,这些对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成为制约银行卡长期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如何加强银行卡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已经成为当前十分迫切的问题。目前,本刊记者采访了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亚太地区安全及风险管理服务资深业务主管兼地区负责人王克强。  相似文献   

16.
肖春波  赵征 《河北金融》2010,(11):14-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卡作为消费、交易、贷款的重要工具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但随之而来的银行卡犯罪活动屡屡发生,作案手段也不断翻新,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群众的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本文对目前银行卡犯罪的主要类型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其中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快速发展,各类银行卡风险也逐渐凸显,新型犯罪手段不断涌现,其中克隆银行卡犯罪呈高发态势,成为影响金融稳定的高风险因素,也阻碍了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分析当前克隆银行卡犯罪特点及激增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克隆银行卡犯罪的对策建议。一、克隆银行卡案件的特点1.案件数量增长迅速,呈高发态势以我国中部某省为例,2011  相似文献   

18.
金融服务领域的拓宽,使银行卡成为我国最主要的非现金个人支付工具,普及到各个领域,同时对我国生活消费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带来了风险,本文通过归集目前较为常见的银行卡犯罪形式和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打击和防范银行卡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金融服务领域的拓宽,使银行卡成为我国最主要的非现金个人支付工具,普及到各个领域,同时对我国生活消费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带来了风险,本文通过归集目前较为常见的银行卡犯罪形式和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打击和防范银行卡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金融服务领域的拓宽,使银行卡成为我国最主要的非现金个人支付工具.普及到各个领域,同时对我国生活消费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带来了风险,本文通过归集目前较为常见的银行卡犯罪形式和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打击和防范银行卡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