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银行卡犯罪案件不断增多,不法分子以银行卡为载体,借助移动电话、互联网、银行自助终端等手段,通过短信诈骗、复制和篡改他人银行卡信息等形式实施银行卡犯罪。银行卡已成为不法分子归集与转移诈骗资金、非法使用他人账户资金的主要工具和作案对象。因此,深入分析银行卡案件反映出的银行卡账户和与其关联的支付账户开立、使用和管理,以及居民身份证管理中存在难点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对有效预防和打击银行卡犯罪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银行卡功能的不断拓展,银行卡已成为百姓生活、理财不可缺少的金融载体.无论是投资理财、消费购物,还是ATM机、网上银行,都需要借助银行卡来实现.但近年来银行卡相关的收费也不断增加,如:ATM跨行取款手续费、借记卡年费、小额帐户管理费……市民如何使用银行卡,既能享受现代电子金融产品带来的便利,又能避免支付不必要的费用呢?不少消费者计划使自己的银行卡"瘦身".其实,在银行卡"瘦身"的同时,消费者更应注意"强身".笔者认为,面对银行卡收费,个人的理财思路要随之改变,掌握一些科学的用卡技巧,不仅可以享受便捷,节省费用,还可以实现个人理财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银行卡业务迅速扩张和竞争日趋激烈,各类银行卡犯罪也相伴而生,信用卡套现、伪卡欺诈、ATM资金诈骗及短信和电话转账诈骗等案件日益增加.银行卡犯罪手段不断向高科技化、集团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案件实施过程更为隐蔽,手法不断翻新,对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4.
银行卡诈骗属于金融诈骗,是洗钱的上游犯罪。近年来,银行卡的广泛使用为广大金融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但一些不法分子也在利用银行卡进行诈骗,其骗术可谓花样翻新,不断变种。实践证明,诈骗最终获得的资金大都通过银行卡或银行账户支取,有的金融机构通过履行反洗钱义务,有效终止了犯罪,挽回了消费者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何小敏 《时代金融》2011,(29):23+27
随着银行卡业务在我国的普及,ATM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据调查,我国境内有近17万台ATM机,数量如此庞大的ATM机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不断有利用ATM机进行盗取和盗刷银行卡的现象,对我国的ATM机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挑战,本文就针对ATM机的监控安全与防范措施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不断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实施银行卡专业化服务.积极鼓励设立银行卡专业服务机构,并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管理,建立健全对银行卡专业化服务机构的管理制度,规范其经营行为,防止垄断及其它不公平竞争行为;优化资源配置,落实POS设备"一柜一机",合理摆放自动存款机(CDM)和自动取款机(ATM),不断扩大POS、ATM机具的布放数量和范围,在中型商业企业和餐饮娱乐企业全部布放POS,对加油站、学校、医院等服务行业大力推行POS机具,使用卡环境得到根本改善;规范扣率,防上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7.
基本案情2007年10月,陈某在福建省福州市某银行营业厅通过ATM机取款,在输入银行卡密码之后恰巧手机响起,陈某转身接电话但未将银行卡从ATM机中取出.此时,在营业厅内值班保安龙某趁机将陈某银行卡中33000元人民币通过ATM机转到自己银行卡中,并在取现后逃逸.陈某发现后随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相似文献   

8.
ATM风险的应对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银行的ATM数量不断增多,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给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由于ATM大部分为室外墙壁嵌装,采用全天候、自助式操作,其防护力较差并难以实施特别保护.最近,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少利用ATM盗取客户钱款的犯罪活动以及各种破坏ATM的恶性事件.如何保障银行ATM的安全使用、防范各种ATM犯罪、保护客户及银行的利益,已成为银行岖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银行卡发卡量的高速增长及ATM机等自助银行和自助设备的迅速普及,针对银行卡的金融犯罪活动也日益增多.犯罪分子在ATM机等自助银行和自助设备上加装读卡器,摄像头等高科技设备来窃取客户银行卡信息和密码,然后通过克隆客户银行卡来盗取客户存款.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金融》2013,(5):72-72
1、使用广泛。您可以利用银行卡实现在百货超市购物、酒店餐饮、休闲娱乐、美容美发、购买机票、汽车、房产、给汽车加油等等消费。还可以利用银行卡理财,并可以通过ATM办理存、取款、转帐和查询。目前,银行卡不仅全国联网通用,而且在全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POS机和ATM机实现了受理。  相似文献   

11.
银行卡是商业银行向社会公开发行.作为结算支付工具的各类卡的统称,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随着银行卡功能的不断拓展、银行卡已成为百姓生活、理财不可缺少的金融载体。无论是投资理财、消费购物,还是ATM机、网上银行,都需要借助银行卡来实现。市民如何使用银行卡.既能享受现代电子金融产品带来的便利.又能避免支付不必要的费用呢?不少消费者计划使自己的银行卡“瘦身”,  相似文献   

12.
一、当前银行卡盗刷的特点 不法分子的最终目的是诈骗和盗取银行卡资金,一般是通过大肆消费和恶意透支、ATM取现、网上购物和洗钱实现的。取现一般是通过ATM取现和网上洗钱变现,如果将他人银行卡资金划到个人账户,可以追查到最终资金流向,如果通过洗钱变现,需要对网上交易熟悉,交易过于频繁易于被抓获。通过ATM取现,往往是异地取现、雇用他人取现分成、通过网络邀请合伙人取现分成,不法分子本人不易被抓获。因此在ATM上的安全身份认证是不可缺少的防范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苏建华 《金卡工程》2005,9(4):28-2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银行电子化建设迅速发展、ATM自动取款机的数量不断增加和普及,ATM机在方便百姓生活,活跃金融市场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正因为ATM机具有自动取款功能和无人值守这一使用环境,使得利用ATM机犯罪的案件和纠纷不断增加。如何保证ATM机的安全运行,防范和降低银行与储户的风险,打击利用ATM机的犯罪,保护银行与储户的利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金卡工程》2005,9(9):72-73
随着我国礼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银行电了化建设迅速发展、ATM自动取款机的数量不断增加和使用的普及,ATM机在方便百姓生活,活跃金融市场等方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正因为ATM机具有的自动取款功能和无人值守这一使用环境,使得利用ATM机犯罪的案件和纠纷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5.
吴昊 《中国信用卡》2009,(16):54-56
随着银行卡业务迅速扩张和竞争日趋激烈,各类银行卡犯罪也相伴而生,信用卡套现、伪卡欺诈、ATM资金诈骗及短信和电话转账诈骗等案件日益增加。银行卡犯罪手段不断向高科技化、集团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案件实施过程更为隐蔽,手法不断翻新,对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银行的ATM数量不断增多,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给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由于ATM大部分为室外墙壁嵌装,采用全天候、自助式操作,其防护力较差并难以实施特别保护。最近,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少利用ATM盗取客户钱款的犯罪活动以及各种破坏ATM的恶性事件。如何保障银行ATM的安全使用、防范各种ATM犯罪、  相似文献   

17.
ATM视频监控系统是为了更有效地方便技术保障部门对ATM视频机进行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视频机的故障率且预防和阻止犯罪,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方便的服务,以达到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竞争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改善社会支付环境,提供安全、便利、标准、多用途的支付工具有更迫切的需求,而目前可提供的支付工具还不足以满足群众的需要。尤其是当前广泛使用的磁条卡,由于技术简单易被复制,社会上使用磁条信息盗录装置复制银行卡磁道信息、通过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窃取持卡人敏感信息、通过针孔摄像机在ATM终端上偷录持卡人密码以及伪造磁条卡、冒用磁条信息等案件时有发生,给持卡人、银行机均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影响了我国银行业的整体声誉。  相似文献   

19.
IT资讯     
《金融电子化》2011,(11):93-94
日立(中国)推出新款ATM机本刊讯日前,日立(中国)有限公司向中国市场发售新型"2845-SR"存取款一体式ATM机.该ATM机搭载了最新开发的新型纸币鉴别模块和纸币传送模块,容量达到17300张,一次存取款张数达到300张.插卡口采用了防止安装盗卡装置的异型口设计,可通过异物检测传感器有效防止犯罪.同时,通过搭载手指...  相似文献   

20.
用银行卡来消费和理财,已经成为许多持卡人每天的必修课。你是否意识到这小小的银行卡里,蕴含着许多消费、理财大智慧呢?"不知不觉中,相信你早已成为持卡大军中的一员。没错,银行卡正越来越被广泛应用,除了商场购物、预订机票,也渗透到缴纳公共事业费、为手机充值等日常生活中。同时,银行卡的使用方式越来越多样,除了常见的ATM机、POS机外,手机、网络等新媒体渠道愈发被时尚达人们所采用。"一卡在手,世界随行",便利、快捷的银行卡支付在为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消费体验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麻烦"——那些条条框框的使用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