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头条     
《中国报道》2011,(5):9-9
4月7日[英]《经济学人》退休年龄为什么要提高在许多富裕的国家,政府已经着手提高官方退休年龄以减小养老金发放压力,同时也鼓励人们更多地去工作。工作年限的延长有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了解学界关于延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影响因素的看法。然后对养老金支付的公式进行假设,利用两个假设条件:一是延迟退休年龄后职工的养老金收入,二是工人没有延迟退休年龄的养老金收入。通过对两者数据结果的比较,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延迟退休年龄是否真的能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的效果及作用。  相似文献   

3.
编读互动     
《浙江经济》2012,(14):4
退休年龄争议要先厘清旧账近日,关于退休年龄和养老基金的讨论比较多。此前,《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将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我国的养老保险的管理是分权的。地方政府负责其运营和基金的增值。上世纪90年代末,地方政府的统筹账户就出现亏空问题。为了保证退休人员能获取养老金,地方政府挪用个人账户  相似文献   

4.
《发展》2010,(7):157-157
(巴黎路透电)法国政府公布养老金制度改革方案,要把退休年龄提高到62岁;富人也须支付更高的税率。政府希望通过改革来降低预算赤字,但预料将面对工会的强烈反弹。  相似文献   

5.
1.9万亿?2.2万亿?18.3万亿?养老金缺口到底有多大?演算方法和具体数额已经出现了N个版本,但都指向同一个问题——我国基本养老体系收不抵支、亏空巨大、令人堪忧。为了补足缺口,有人想到了用开源节流的方式:延长退休年龄——让更多的人缴纳养老金,更少的人提取养老金。消息一出,这个关乎所有人切身利益的话题就引发了公众的激烈讨论,反对之声不绝于耳。但延迟退休年龄真的是唯一的办法吗?其中最受争议的就是养老金"双轨制"。从1992年起,我国就实行两种退  相似文献   

6.
延迟退休已经是媒体和劳动者们一直备受关注的话题。人们的预期寿命和受教育年限在不断提高,导致了劳动成本加大、养老金亏空、人才浪费等问题。为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考虑适当延长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文章分析了现行退休年龄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延长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不管延迟退休是不是为了"减少养老金支出",要实现延迟退休,养老金改革都是绕不开的步骤。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后,延迟退休从什么人群开始、采取何种方案等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虽然此前公开倡导延迟退休的专家可以预料地被网民的口水淹没,但其实谁都知道,随着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8.
金博轶 《山东经济》2013,(4):97-103
通过改进的OLG模型分析了在死亡率动态变化情况下最优退休年龄的确定问题,讨论了弹性退休计划对养老金收支平衡的影响。得到以下三点结论:首先,弹性退休计划并不能使所有个体都推迟退休,在其他参数给定的情况下,个体是否延迟退休取决于退休时工作带来的负效用水平,只有负效用水平低于某一临界值时个体才会选择延迟退休;其次,长寿风险的存在使个体的退休年龄不断往后延迟,但延迟的幅度小于预期寿命增加的幅度;最后,弹性退休计划能够部分缓解但不能完全消除长寿风险给养老金带来的支付压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旭 《特区经济》2011,(1):140-142
2010年11月,全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初步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步入老年社会,而且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在加速。然而,与该消息一同报道出来的是:我国养老保险金存在着若干亿元的巨大亏空。在法国,萨科奇政府推行的养老改革计划,推迟了法国工人的退休年龄和全额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引发了大规模的罢工,造成极大地动荡。综合这些隐私,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金供求平衡的矛盾再次被社会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该问题细致深入的分析,试图对我国解决该矛盾提出一些可行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的精算模型,研究了延长退休年龄后,基金支付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延长退休年龄不一定能够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因为延长退休年龄后,虽然缴费期限延长了,缴费收入增加了,但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也增加了,最终结果就是不确定的,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利率、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率、养老金增长率和死亡率分布等等。如果要通过延长退休年龄来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应全面分析各种相关因素的共同作用,否则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1.
老有所依     
近年来,养老金双轨制、延迟退休年龄、养老金缺口、养老基金投资体制等有关老有所依的话题一直触动着人们的神经,是社会长期关注的焦点。养儿防老的时代早已远去,我们又迎来了未富先老的新局面。不管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还是企业职工,都需要在晚年有一份体面的生活;不论制度怎么改、办法怎么变,不论加多少薪、交多少保险,每个人都向往着退休后能过上幸福生活!养老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我国养老金制度及管理上存在着许多问题,饱受诟病的养老金双轨制就是其中的核心焦点问题,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早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严重违背了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2.
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消退、劳动力成本上涨、养老金亏空等问题的重要决策之一。基于天津市351位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列联表和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意愿的因素。结果发现: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身体越健康、收入越高的居民更易于接受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身处管理岗的居民要比非管理岗的居民更易于接受该政策;与民营、私营企业职员相比,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外企单位的职员更易于接受该政策。  相似文献   

13.
提高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养老保险制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缓解养老金压力成为全世界都在致力解决的问题,退休年龄是养老保险制度中一个很敏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与企业养老保险框架相互衔接的制度,养老金替代率水平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论文通过构建保险精算模型,在给定条件下,模拟测算了视同缴费水平、过渡性养老金调节系数和退休年龄等对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有政策框架下,高收入人群的养老金替代率明显偏低,而低收入者的养老金替代率又过高,其中代表性参保人的养老金替代率仅为73%,而低收入者的替代率可能高达156%。因此,适当提高视同缴费水平,合理设定过渡性养老金,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和建立多渠道的养老保险补充渠道,是我国事业单位养老社会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明显偏低,实际退休状况也出现很多矛盾和问题.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预期寿命增长和养老金支付的巨大缺口等问题,延迟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而不少学者认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会造成就业压力和企业竞争压力.对此文章给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可行性证明,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以房养老在国外已经拥有成熟的运作模式,但千万别以为这样政府就万事大吉了。由于养老金数额有限,对于许多英国老人来说,靠这笔钱难以在退休后过上相对舒适的晚年生活。英国的养老金体系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按比例缴纳的国家基本养老金,高收入者多缴,低收入者少缴,但无论缴纳多少,所有人退休后获得的养老金数额是一致的;二是雇主为雇员提供的职业养老金,因其不属强制性缴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国家多次调整企业退体职工养老全待遇,国企煤矿退休职工养老金也有了较多的增长,但同事业单位及一些垄断企业相比,在基本条件如贡献、职务、职称、工龄等方面近似的情况下,煤矿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要少许多,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退休职工养老金偏低,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需要政府、企业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哈萨克斯坦传统国家担保型养老保险模式陷入了严重的支付危机。面对严重的养老金危机,哈萨克斯坦政府从1997年起进行了养老保险改革,初步建立了以个人账户及统筹账户为主、个人积累及储蓄为辅的混合型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养老基金管理、投资运营、解决转轨成本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哈萨克斯坦养老保险改革比较成功,但养老金替代率较低、地区差距较大、退休年龄偏高等问题比较突出。本文认为,哈萨克斯坦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及运行机制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等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退休前后相对收入变化的角度来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有关男女职工不同退休年龄的规定就总体来说是对女性不利的。除部分低收入者外,大部分女职工的养老金相对水平会因早退休而下降。退休年龄的差异使得男女职工退休前的收入差距在退休后进一步扩大,并且也造成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需要重新审视我国的退休政策,提高女性退休年龄,把男女同龄退休纳入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综舍考虑之中;推行弹性退休制度具有实现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养老保险的基金平衡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纠结中的MPF     
"养老金肉在砧板,将来老了怎么办?"这是目前香港市民最关心的话题。面对这个问题,香港政府想让"打工者自己话事"。可现在"半自由行"了,打工仔真的能够让自己的养老金增值,跑赢通胀么?港府的初衷香港的社会福利制度中,并不包括全民退休养老金,除了针对严重残疾或65岁以上且资产并没有超过规定限额的长者提供公共福利金——"生果金"外,所有的养老金均由市民自己承担。因此,在香港街头经常能够看到捡纸皮、推垃圾车的老人,以及达到退休年龄却依然驾驶小巴的长者。他们并没享有政府直接给予的养老金,来维持他们的养老生活,同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