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现在想来,成长的路上,我确实有些幸运。总是充满许多机遇,也就面临着很多选择。我不敢说搞科研这条路就肯定是正确的选择,我也不觉得选择了其他的道路就未必不精彩。只是,我从未后悔过我的选择,也坚持并坚定地走了下来。这一路上,有坚持、有遗憾、有愧疚……我偶尔也会想,如果当年父亲没有拿出我们六口之家的家底送我去上学,如果1950年我参军了,如果我没有当选院士……我的人生又将会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2.
首先,我衷心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选举我担任第二届中华全国工商联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业商会的会长,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我一定不辜负全联和全体会员对我的信任,不辱使命、恪尽职守、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把商会建设好、发展好。  相似文献   

3.
我叫王娟,是一名普通职工。日前,我提出的"建立碳化渣中碳化钛含量检测方法"合理化建议,获得了攀钢钒公司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奖,我非常高兴。在工作中,我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喜欢创新。每年,我都会针对工作提很多合理化建议,建议被采纳又给我带来成就感。我觉得普通职工提建议,要注重合理化建议的质量,这需要在"准、稳、快"三方面下工夫。具  相似文献   

4.
事故自述     
我叫事故 ,即意外的损失或灾祸的意思。别小瞧我 ,我的家族几乎遍布全球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 ,常常有我相随。我很出名 ,几乎每天的报纸、电台、电视上都能找到我 ,至于一些大的火灾事故 ,海难、空难事故 ,交通事故 ,矿井事故 ,中毒事故 ,等等 ,常常名扬世界。我很无情 ,只要与我相逢 ,轻者受伤 ,重者成群丧命 ,至于财产损失 ,成万上亿的也常有。伤筋断骨的哀鸣 ,家破人亡的哭声 ,旁观者的同情 ,当事人的悔恨 ,都不能打动我的心。我知道 ,人们像对瘟疫一样怨恨我、害怕我、提防我。其实我也不是非要与人作对 ,往往是人们自己给我创造了生存的…  相似文献   

5.
行云流水;读者"changjiang1000"来信说,原单位薪水不高,一年前我跳槽到一家大公司,这里薪水是高了,但复杂的人事关系,却让我始料未及、疲于应对,开始怀念原单位的简单、自在。而就在前几天,原单位领导找到我,说想让我回去。说实话我很犹豫,如果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我还是想回去  相似文献   

6.
退休前,我从未与投资理财沾边,实属“我不理财,财不理我”的一类。退休后,工资少了一大截,当家才知盐米贵。在工行就职、懂点理财之道的儿子,劝我把闲散的死钱“活”起来,教我投资风险相对较小的债券基金、定投基金,让我走上了理财之路。  相似文献   

7.
走进彭家     
沐子 《中国核工业》2012,(12):64-67
"坎坷的童年经历,磨砺了我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几十位"母亲"给我的爱抚,感染了我热爱百姓的本能。父母亲把家产无私分给了农民,直至不惜牺牲生命,给了我要为人民、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热血。延安圣地培养了我自力更生、艰苦拼搏、直率坦诚的习性。总之,我虽姓"彭",但心中永远属姓"百家姓"。——彭士禄"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普通工人,要说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是企业这片沃土培育了我,我得到了组织和各级领导的关怀,我成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等称号,"密封大王"的称谓是组织和大家对我最高的褒奖。  相似文献   

9.
2012年10月,我去王方定院士家中拜访王老夫妇,谈到王老是如何当选院士时,王老告诉我:"我并没有想过当选院士,当时院里领导动员我写申报材料,我拒绝了。后来是院领导找了一位同事帮我写的申报材料。不想仅两页申报材料送到相关部门后,我很顺利地在1990年当选为院士。那个时候还不叫院士,叫学部委员。事实上,我觉得院士是很崇高的岗位,我很不敢当。我所做出的成就应该属于我们的那个团队。"年过八旬的王老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幸运的是1953年我参加了中国原子弹的科研工作,我为此感到自豪!文革后,我重返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一边做科研,一边带学生,这是我感到最幸福也最快乐的事情。那个时候我发现,其实我应该去做一名教师,不但应该做,而且我认为我做得也非常好。”本期《文化·人物》栏目带您一起走近王方定院士,通过王老及夫人的口述、记者的采访、学生与王老之间的故事一起感受这位本没想当院士的院士。  相似文献   

10.
今天,集团公司党组授予我"大庆新铁人"的荣誉称号,我感到非常激动。我深知,这个崇高的荣誉不仅属于我,也属于1205钻井队的全体将士,更属于新时期的大庆石油人,属于中国石油的百万员工。这一殊荣,给了我巨大动力,也让我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我要始终坚定"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信念,与在海外创业的同志们一道,做勇往直前的新铁人,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多打井、打好井,多拿油、快拿油,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相似文献   

11.
读者评刊     
《施工企业管理》2009,(1):21-21
让我受益匪浅编辑同志:您好!《施工企业管理》杂志让我耳目一新,从卷首语到各专栏文章,无不激发我强烈的阅读欲望。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特别策划、视点观察、管理方略、法制在线等栏目的文章。许多文章紧扣行业热点问题,主题鲜明,  相似文献   

12.
假如我是客户,我最希望被尊重,工作人员接待我时应礼貌、热情、亲切。同时,希望接待我的工作人员对我的疑或和提问能不厌其烦地解答,即使我的要求有点过分,也保持耐心为我解疑答惑,让我能够真正体会到"客户至上"。  相似文献   

13.
打开xue24.com的网页,映入眼帘的标题都充满了十足的个性化味道,比如我要讲、我要学、我的档案、我的社区以及我要推荐,如果不是事先了解,恐怕很少有人会将这些酷酷  相似文献   

14.
徐林 《董事会》2020,(3):58-60
一家公司、一份职业,20年初心不改,正所谓努力到无能为力、尽心到感动自己!我感激我骨子里的那份信念与执念、情怀与情结,将我的职业生涯与南钢股份的发展壮大紧密相连,陪伴并见证南钢股份的成长今年,恰逢南钢股份上市20周年。从1999年公司改制设立起,我在董秘这个岗位上坚守至今。一家公司、一份职业,20年初心不改,正所谓努力到无能为力、尽心到感动自己!我感激我骨子里的那份信念与执念、情怀与情结,将我的职业生涯与南钢股份的发展壮大紧密相连,陪伴并见证南钢股份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王兰 《汽车观察》2016,(7):74-75
在质疑中成长的李河君认为,没人怀疑就不是伟大的事情。李河君正在实现第二个梦想。"当时我做金安桥的时候,全中国都笑我。我做薄膜发电的时候,全球都笑我,说我是个疯子。"过去20多年,李河君在质疑声中成长。首富、做空、疯子、执着、质疑、颠覆、身家缩水1150亿元、画饼、水电站、太阳能汽车……无数个关键词都因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而聚焦在李河君身上。7月2日,夜晚,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里,一场4000余人的"颠覆创新。  相似文献   

16.
正每个周末回家都要穿越一百公里,由于路上堵车,上个周末回家已是晚上八点多了。一路上心急如焚,想见到儿子的心情尤为迫切。一口气跑上楼,还没来得及掏出钥匙,家门却开了。"是妈妈回来了吗?"传出儿子的声音。我悬着的一颗心落了下来。进了家门,儿子接过我手里的东西,一边给我拿拖鞋一边问我:"妈妈,吃饭了吗?"得知我还没有吃饭,儿子却一脸自豪地说:"妈妈你回来得正好,我刚关了微波炉。我把饭都热好了,你先坐一下,我去给你端饭。"我呆住了,这个小人儿从什么时候开始长大的?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那么细心、体贴、懂事?在我吃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读者反馈《炫我》贵刊《流行·风尚》专栏的《炫我》让我眼前一亮。鲜艳的色彩搭配、时尚的冬季服装款式、模特青春靓丽的容貌、委婉而又优美的文字,都格外吸引眼球。作为一个阅读了贵刊一年多的读者,这种方式让我倍感新鲜。与此同时,我也想提出一些意见,在版面上,《炫我》略显死板,缺少变化和设计上的时尚感。而且,能否配上每件衣服的型号和价钱?对于读者来说,我们更希望掌握这种流行服饰的价钱,以便自己购买。  相似文献   

18.
一天晚上,我突然觉得,我想要个妻子。可我想要个什么样的妻子呢? 我想重新回到学校学习。我想要个妻子,她有工作而且能送我去学校。当我去学校的时候,我想要妻子照顾我的孩子们。我想要个妻子,能保证孩子们按时吃饭,而且保持清洁。我想要个妻子,为孩子们洗衣服、缝补衣服。我想要个妻子,她是孩子们的好保姆,安排他们的学习,保证他们与同龄的孩子有充分的接触,带他们去公园、动物园……我想要个妻子,孩子们生病的时候,她要照顾他们,当孩子们需要特别关心的时候,她要陪在他们的身旁。我的妻子必须经常  相似文献   

19.
正"从这边到那边,辗转千里,雄踞高原,你我之间,只要一线相牵。"一句《爱如电》中的歌词,是我对高原电力援建工作的最初印象。以前的我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也会与高原来一次亲密的接触。我是何喜,来自国网宣化县公司,2015年11月,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首批"东西人才帮扶"人员,带着公司领导的期望、家人的惦念、同事的关心,我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向来被认为是孕育泱泱中华的根源,这种根源又衍生出了我大中华的五千年文明而这种文明所具有的延续力传承至今。我出生在黄土高原,在我出生的那一刻,注定了我这一生的黄土情结。二十几年转瞬间过去,我才开始真正理解,我所生活的空间,是怎样一个丰富的世界。离开了我所生活的环境,看到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建筑型式,这一切是不同于我所理解的世界。我才知道,我所在的地域有着怎样的特色。祖祖辈辈们利用他们邻人惊叹的智慧进行了伟大的创造,这种创造是我们一直沿用了上千年甚至到现在都在不断探索、追寻的建筑。它们所包含的丰富内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及其发展的客观条件是我们华夏民族必须要不断关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