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济危机下许多企业的生存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中国企业缺乏什么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说中国企业缺的是人才,有人说中国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模式,也有人说中国企业缺少的是创新……然而从宏观角度讲中国企业缺的是良好的品牌形象。在日趋同质化的市场中,良好的品牌形象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日企在中国的衰败,是中国企业,尤其是想到国外发展的中国企业的前车之鉴,认真研究日企在中国衰败的原因能够给中国企业很多有益的警示。  相似文献   

3.
梳理中国企业正在破解的10大难题,展望中国企业管理的全新境界。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制造的产品被运送到世界各地。令人遗憾的是,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并没有同时输出它们的管理观念和方法。聆听、学习、借鉴和模仿仍然是中国企业这些年来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主要  相似文献   

4.
2004年9月,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公布了2004年中国企业500强评选结果,国家电网公司名居榜首,并成为第一家跻身世界企业500强前50名的中国企业。上榜的中国企业在一些成长性指标上已经赶上或超过世界500强。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世界500强企业基本上是在竞争性行业,而中国500强上榜企业仍然是国有垄断企业占主导地位。中国大企业在加强竞争力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5.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专门从事软土隧道的企业,是中国施工行业第一家上市的股份制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施工企业,是上海第一家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的施工企业。曾获全国先进集体“五一”劳动奖状;连续11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1999年被评为中国最佳施工企业,2000年被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型企业和上海市首届100强企业。  相似文献   

6.
自2004年下半年开始,一年多时间里,由中国企业参与的海外投资接连不断,这些案例使中国成为全球并购浪潮中最令人瞩目的买家。中国企业一连串的“大动作”不仅牵动着国人的眼球,也引起了发达国家的关注。然而,仔细分析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现状,不得不承认,中国企业整体上还远未发展到能实施大规模海外并购的阶段,目前也仅是具备了资金等“硬件”方面的部分条件。无需质疑,低成本和相对充足的资金是目前一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优势,但并购后的整合能力,恰恰是中国企业的“软肋”。一方面,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明显的文化差异加大了整合难度…  相似文献   

7.
24日下午,国际纺织学会国际事务部主任约翰史密斯(JOHNSMITH)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为在世界视野内观察中国纺织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问:您如何评价中国纺织业?答:这是一个太过复杂的问题,是超过我的知识范畴和能力的。中国的纺织产业是由一个一个具体的企业组成的,要看他们各自的经营状况如何,是各个企业的业绩组成了中国纺织企业的整体水平。以我对中国企业的不太多的了解而论,中国企业的发展是参差不齐的。有的企业很大,应用了现代化的设备;有的则很小,设备很落后。我觉得这些先进的企业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问:您对这次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崛起,需要世界级企业、世界级产品、世界级品牌,更需要世界级管理!21世纪,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会成为世界级企业。伴随中国其他行业企业的发展,中国管理软件业将有机会出现世界级企业,而与本土企业紧密合作,利用技术后发优势,以及产品与商业模式创新是中国管理软件企业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从引进技术到并购国外公司,中国机床企业在发展道路上是如此地不遗余力。理由在于:首先,中国市场的繁荣及国际机床产业的重组为中国机床企业发展带来了希望;同时,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是中国机床企业国际化的最大难题。机遇与挑战同在,这对矛盾统一体,在中国机床企业国际化进程中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企业战略的主要特征及常见弊病进行了概要性的论述,进一步分析了中国企业实施企业战略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未来要面对解决的难题,提出实施企业战略管理是确保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2009是中国服装企业在变革中思考未来的一年,2010是中国服装企业理性思考后回归的第一年。来自企业的声音告诉我们,把服装做到更精准、更到位、更有灵魂,是中国成为时尚帝国的第一步。惟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国服装业在新的10年内进入快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12.
孙贤胜 《国际石油经济》2007,15(12):72-74,80
中国跨国石油企业文化是基于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实际,以中国石油企业特有精神文化为基础,融合各国文化特色的跨国企业文化的特有体现.中国石油企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是中国跨国石油企业文化形成的外在条件.在十多年的跨国经营中,中国的石油企业已经形成了一批直面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团队,这是中国跨国石油企业文化最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面对国际石油市场激烈的竞争,通过有效整合跨国石油企业组织要素来降低交易成本是提高跨国石油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跨国石油企业的价值观是指导跨国石油企业决策和行为的理念基础,是跨国石油企业管理和发展的灵魂.中国石油企业在跨国经营时面对多元的文化环境,"爱国主义精神","铁人精神"、"奉献精神"是中国跨国石油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13.
2004年3月25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搜房研究院推出的“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成果发布会暨“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家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是继1994年由建设部、国家统计局举办的“首届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效益百强”十年后,首次在全国范围内针对房地产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综合性研究。“百强”的诞生"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搜房研究院共同组成的中国房地TOP10研究组推出的关于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状…  相似文献   

14.
加强核心能力的培养--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中国建筑施工企业目前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和巨大生存压力,提出企业核心能力是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维持生态和发展的关键,并给出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培养核心能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冶金财会》2008,(5):47-47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所称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法律、行政法规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第三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所称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企业,包括依照中国法律、行政法规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  相似文献   

16.
欧美企业的中国战略卢东斌一、欧美企业中国战略的形成欧美企业的中国战略是以世界经济发展中心转向亚太地区为背景,中国巨大的潜在市场正在变为现实市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这一战略有两点非常值得关注。一是欧美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重点的转移。过去,欧美企业是比...  相似文献   

17.
第四部分 中国化工500强常青树仓业的成功之路 我们推出“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十年中,每次上榜企业都有一些变化,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下榜了,也有不少新上榜的企业。即使仍在榜上的企业,排名位次也有上下很多变化。这说明企业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这是正常现象,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都有类似情况。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中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下,汽车企业也更多地投身于各种慈善公益事业。由中国汽车报网近期发起、商用汽车新闻全程协办的“中国汽车企业爱心大调查”活动,旨在全面调查中国汽车企业的各项慈善、捐赠和公益活动;详细报道中国汽车企业的爱心活动;真实反映中国汽车的爱心现状,宣传中国汽车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爱心理念和参与的各项爱心活动。活动结束后,我们将根据各企业的调查情况汇总成《中国汽车企业爱心调查报告》,并评出“最有爱心的汽车企业”。本期接受爱心调查的企业是: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  相似文献   

19.
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企业的活力在于科技进步。我们认为发挥企业劳动者的积极性,特别是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企业科技进步的主导力量,是国营企业振兴的关键。(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提高企业的活力正在逐步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方向。企业科技进步将成为90年代中国建设的主旋律。面对中国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状况,学人论者见仁见智;振兴  相似文献   

20.
全球价值网络下中国企业低端锁定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核心能力,中国企业处于全球价值网络的低端状态。这样会强化中国经济的粗放式发展,并可能造成环境破坏。在全球价值网络体系中,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的地位是不对称的,跨国公司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挤压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迫使其长期锁定在价值创造的低端状态。本文从企业间能力差距的微观角度构造了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之间低端锁定博弈模型。在低端锁定状态下,中国企业面临是否需要突破低端锁定的博弈选择。而跨国公司则存在是否需要封锁中国企业的突破行为的博弈选择。模型分析得出:跨国公司会无条件地对中国企业的价值升级路径实行封锁,但中国企业仅仅依靠自身能力却很难突破低端锁定状态。中国企业突破低端锁定存在的主要障碍表现在国内消费市场结构与规模、企业资金缺乏、企业心智模式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因此中国企业突破低端锁定需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