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新古典贸易理论一般均衡的框架之下,运用1997-2014年中美两国的投入产出、贸易和工资数据,本文定量考察了中美制造业产品的双边贸易同美国制造业相对工资差距的关系。结果发现,美国从中国的净进口对美国制造业非熟练劳动力和熟练劳动力相对工资差距扩大存在影响,但影响幅度较小,贸易并不是引起相对收入差距扩大的唯一原因。但随着中美双边制造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美中贸易对美国工资差距的影响可能越来越大,以保护非熟练劳动力为名对中国产品实施贸易限制的呼声将会更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中美韩三国的三角贸易模式,对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是否存在汇率波动的第三国效应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利用三角贸易指数刻画了中关韩三国三角贸易的动态演变,并对“韩国出口中国”和“中国出口美国”的贸易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证实了“韩国出口中国中间品-中国出口美国消费品”的贸易模式是中关韩三角贸易关系的实质,并基于此建立了包含美元和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变量的中美出口贸易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长短期内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中都受到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即存在显著的汇率波动的第三国效应;在长期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对美出口有正向的显著的第三国效应,其效应弹性要小于中美汇率双边波动效应弹性并与之方向相反;而短期内韩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出口的增长有显著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3.
王智慧 《经济师》2008,(3):162-164
国际贸易可以使劳动力需求弹性发生改变。劳动力需求弹性变大,就业和收入受到的冲击就大;劳动力需求弹性变小,就业和收入就不容易受到冲击。文章利府中国工业行业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各行业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函数模型,考察在加入贸易自由化变量后。模型中反映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变量值发生变化,从而在数据上说明贸易自由化时中国工业行业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美贸易差额逐年扩大,两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愈演愈烈,由此引发的贸易争端也与日俱增。对此,本文利用具体的理论和数据分别从对投资母国和东道国的外贸影响角度,结合美国在华FDI的规模、行业、市场情况等特点以及现今跨国外包、供应链重组和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等国际经济活动的新趋势综合研究了美在华FDI对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5.
曾婧 《当代经济》2006,(22):72-74
随着中美贸易差额逐年扩大,两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愈演愈烈,由此引发的贸易争端也与日俱增.对此,本文利用具体的理论和数据分别从对投资母国和东道国的外贸影响角度,结合美国在华FDI的规模、行业、市场情况等特点以及现今跨国外包、供应链重组和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等国际经济活动的新趋势综合研究了美在华FDI对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1994年1月到2005年3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用ARDL框架下的协整方法,对中美贸易的收入弹性和实际汇率弹性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后发现:第一,我国对美进出口的收入弹性都是显著的,并且我国对美国出口的收入弹性约为我国从美进口的收入弹性的6倍,但是我国对美进口和出口的实际汇率弹性都是不显著的。因此,文章认为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没有显著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将无法改善美国的对华贸易收支。  相似文献   

7.
盛斌  魏方 《当代财经》2012,(5):85-93
二元劳动力市场模型的分析表明FDI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取决于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的供给弹性以及FDI对他们各自的需求影响。同时,利用1998-2010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也表明FDI在整体上有助于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这种效应在东部沿海地区尤为明显。此外,FDI通过改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提高其工资性收入,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FDI的流入会通过贸易效应有利于缩小依赖加工贸易发展的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另一方面,FDI通过人力资本效应的非均衡性扩大了城乡收入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增加值贸易隐含的要素流向扭曲程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双边HOV基本框架下同时引入要素生产率(TFP)与综合贸易成本(CTC)的跨国差异,并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WIOD),多角度评估了在全球价值链(GVCs)分工背景下中国增加值贸易(TiVA)隐含的净要素含量流向扭曲程度。研究发现,资本与劳动力流向扭曲程度总体上趋于下降;相对于进口,出口隐含的资本流向扭曲程度较高、劳动力流向扭曲程度则较低;相对于高技能劳动力,中低技能尤其是低技能劳动力的流向扭曲程度较低;相对于跟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金砖"国家的双边贸易,中国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和台湾等五个最重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隐含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流向扭曲程度较轻;受到中低技能特别是低技能劳动力要素流向扭曲影响的行业较少,贸易量较大的行业受到要素流向扭曲的影响较轻。本文初步表明,要素禀赋结构仍是反映一国增加值贸易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受到要素流向扭曲影响的基础。因此,中国要促进增加值贸易(及其产业链基础)转型升级,同时减轻贸易所含要素流向的扭曲程度,应首先着眼于国内(相对于国外)的要素禀赋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9.
美国页岩油革命改变了美国原油贸易格局,使得美国进口原油品质趋于重质化,且地域来源趋于集中化。本文通过挖掘页岩油革命后美国原油进口策略转变的内在原因,提出美国国内页岩油需求与对加拿大原油进口之间存在互补效应,而与对欧佩克原油进口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并通过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美国页岩油需求和对各国原油进口的互动关系。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中国的页岩油战略和中美原油贸易关系均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美国的巨额贸易盈余,导致两国摩擦不断增加,美国及西方国家在贸易问题上对中国频频施压.但是,其中关系比表面所观察到的更为复杂.通过对中美贸易相关数据进一步的结构分析:两国的贸易额,包涵了中美两国从世界进口的中间投入,中美两国,尤其是中国,为生产出口货品而进行的巨大的中间投入比重,以及为维持外来加工微薄利润所付出的庞大的隐性代价,从而提供了从价值链角度分析中美之间贸易逆差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