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QDII的资格和投资限制不断放宽,近日QDII再次引起了市场的关注。然而,对于QDII可能对海内外市场的影响,目前仍然存在很多误区。国内市场主要担心,QDII会引起资金大规模流出A股市场,引起A股市场价格的大幅下降,这是对QDII制度的误解。QDII制度是一个国家在资本没有完全可兑换的情况下,有限制地允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中国QDII投资现状为研究对象,探索中国QDII投资风格、QDII基金失败的原因以及QDII基金的治理措施,旨在发掘改良我国QDII投资发展的对策,寻找中国经济新增长的潜力,从而推动我国QDII投资全面活跃和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3.
自发行至今,我国的QDII产品出现了巨大的亏损.因此,文章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现正常开放、具有代表性的4支QDII基金,自07年下成立以来的经营绩效及资产配置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绩效为负,组合管理效率低;交易策略在不同QDII、不同季度存在差异,反转策略能带来正面效益.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实施QDII制度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QFII制度的实施,相对应的QDII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对QDII制度之实行可能对我国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其对外汇管理和国内证券市场稳定的效应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实施QDII制度的具体规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邓淑斌 《资本市场》2003,(10):57-60
考虑到QDII机制被国内投资者视为资金外流的利空政策,以及市场目前的承受能力相当脆弱;再加之,QDII机制对香港市场的资金供给作用有限,而旨在推动香港经济振兴的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协议刚于2003年6月份签署。因此,我们认为,QDII的推出是大势所趋,但管理层不会在年内贸然出台该政策。  相似文献   

6.
首批QDII产品的运作情况整体而言不尽如人意,但各款产品之间较大的收益差别更值得进行仔细的思考。本文结合各产品的收益情况,对各QDII产品之间的设计条款进行了比较,力图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为今后银行QDII产品的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开放金融市场是必然趋势。中国证券市场在2002年引入QFII,在2006年成立QDII。在世界金融风暴席卷之时,这两只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品的诞生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关注。文章分析QFII、QDII对中国证券市场安全性的影响,认为应完善相关制度;提高金融监管水平,从根本上保障我国证券市场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加入 WTO 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挑战,国内投资者必须主动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的投资组合,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QDII 制度的提出有坚实的市场需求为基础,虽然它的推行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可以通过加强对风险点的监控,完善有关制度设计,将不利影响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本文主要对 QDII 制度之实行可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以及对实施 QDII 制度的具体规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玉立 《经济师》2007,(11):264-264
文章认为,银行系QDII产品获利甚微,人才环节成为最大瓶颈.QDII业务取得实质性进展,只欠专业人才之东风.并就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QDII使命未尽     
张卫华 《经济》2007,(10):46-49
缓解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被看作是QDII的两大使命。但目前来看,QDII作为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1.
我国商业银行QDII业务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DII制度是指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国家,允许本国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一种制度,曾为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06年我国各商业银行陆续推出各色QDII产品以来,各产品收益表现极不稳定。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各类银行系的QDII产品平均亏损15%-50%不等。现阶段各商业银行推出QDII产品的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其中隐含各种风险,并重视应用相应的手段与方法去防范和化解。  相似文献   

12.
吴立广  黄珍 《产经评论》2012,(1):138-146
本文运用2009年中国8家QDII基金境外组合的周收益历史数据,与基于全球29个股市指数的收益数据构建的国际投资分散化有效前沿进行比较,探讨QDII基金在境外投资过程中是否存在"本土偏好"。研究发现我国QDII基金与国际投资分散化有效边界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反映出较显著的本土偏好的投资行为。本土偏好减弱了国际分散化效果,降低了QDII基金的绩效。资本管制、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本土偏好的主要原因,因此放松资本管制,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加快资本市场开放和合作能够使投资者更好地享受国际分散化投资带来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银行系QDII产品获利甚微,人才环节成为最大瓶颈。QDII业务取得实质性进展,只欠专业人才之东风。并就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吴立广  黄珍 《经济前沿》2012,(1):138-146
本文运用2009年中国8家QDII基金境外组合的周收益历史数据,与基于全球29个股市指数的收益数据构建的国际投资分散化有效前沿进行比较,探讨QDII基金在境外投资过程中是否存在“本土偏好”。研究发现我国QDII基金与国际投资分散化有效边界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反映出较显著的本土偏好的投资行为。本土偏好减弱了国际分散化效果,降低了QDII基金的绩效。资本管制、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本土偏好的主要原因,因此放松资本管制,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加快资本市场开放和合作能够使投资者更好地享受国际分散化投资带来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潘丽娟 《时代经贸》2008,6(1):123-124
加入WTO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挑战,国内投资者必须主动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的投资组合,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QDII制度的提出有坚实的市场需求为基础,虽然它的推行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可以通过加强对风险点的监控,完善有关制度设计,将不利影响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本文主要对QDII制度之实行可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以及对实施QDII制度的具体规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资银行2006年才开始的QDII新兴业务受制于各种风险,总体发展不快。目前,汇率风险是中资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现实风险;信用风险随着国家对经营QDII监管的放松会越来越大;流动性风险是中资银行在QDII业务发展初期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后会逐渐减少;市场风险目前出现的可能性较小,但却是中资银行经营QDII业务必须面对的永恒风险。为防范风险、扩大QDII业务,中资银行应:利用产品策略避险;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保值;选择有实力、信誉良好的交易对手;加强对人民币汇率变动走势的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17.
QDII监管研究     
本文从监管理念与监管效果出发,阐述了QDII监管所涉及的核心理论问题,从宏观的利益目标到微观的方法进行了监管创新尝试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QDII二元监管运动模型和新监管标准,将动态量化的监管模型纳入决策体系,从理论上催生金融宏观实证分析管理格局。依据QDII二元运动监管模型,在宏观更宽泛的层面提出创新监管体系的理论综合思考:创新与风险协调,监管与发展和谐,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并举,国家利益与大众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18.
QDII使命未尽     
一直吊不起投资者胃口的各类QDII产品似乎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在9月12日这天,上海的许多银行营业部长长的队伍中绝大多数是前来抢购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下称南方QDII基金)的市民.抢购新基金的人群中居然有60多岁的老太太.  相似文献   

19.
为中国过多的外汇储备寻找投资和消费渠道,这已不仅是投资者的需求,同时也是监管层的政策指向,然而回顾QDII开办半年来的历程,作为引导居民境外用汇投资的最直接渠道,其发行和销售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名义和实际收益率过低、产品同质、缺乏应有的避险工具等是QDII遇冷的直接原因,QDII要想迎来发展必须在这些方面寻求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QDII是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 (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的缩写。它是在一国 境内设立,经该国有关部门批准从事境外证券市 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业务的证券投资基 金。QDII意味着将允许内地居民外汇投资境外 资本市场,将通过中国政府认可的机构来实施。 QDII最早由香港政府部门提出,是在外汇管制 下,内地资本市场对开放的权宜之计,以容许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