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6 毫秒
1.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出口目的国市场消费者偏好对企业最终产品与中间投入品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企业的微观数据,同时控制出口成本、企业规模与企业出口密集度等变量,验证理论模型的结论。结果表明,企业最终产品质量会随着出口目的国市场收入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部分原因可能来自于中间投入品的质量升级。最后,分别采用海关数据与世界银行数据构建相关替代指标与目的国收入水平的工具变量,在控制内生性问题的情形下,进一步考察目的国市场对于出口企业产品升级的直接与间接影响,以验证模型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2.
文化贸易联系持续期能够彰显一国的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而以往研究往往忽略了文化特征对于文化贸易联系持续期的影响。本文基于1996—2016年中国HS六位码大样本微观文化产品数据,以及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通过构建文化特征以及文化贸易联系持续期指标,采用多种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共同宗教以及高民主程度对文化贸易联系持续期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出口目的国信任度水平、个人主义、外国语言接受度则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负向抑制效应;不同文化产品种类中,视听类、其他视觉品和手工艺等核心文化产品以及非中间品文化特征的影响较为显著;不同文化距离以及贸易持续期样本中,文化距离越小、贸易持续期越长,文化特征的影响越强。此外,本文还探究文化特征视角下出口品质对贸易联系持续期可能的影响机制。基于上述分析,要积极利用多种途径提升核心文化产品的贸易联系持续期,尤其重点关注出口目的国的文化特征影响,降低由于出口目的国文化禀赋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而提升中国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J曲线效应与汇率政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J曲线效应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进出口,但是其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在短期内贸易收支甚至会向相反的方向变动。例如本国货币贬值,应该促进出口,抑制进口使贸易收支改善。但是实际上,本国货币贬值后,因为进出口的合同都是几个月甚至一年前签订的,因此短期内出口数量不会立即增加。但是由于本币贬值,以外币计算的出口价格就会下降,从而出口金额(出口价格×出口数量)也下降;经过一段时间后,价格的下降慢慢使需求上升,使出口金额也随之增加;对于进口,由于本币贬值不影响以外币计算的进口商品价格,…  相似文献   

4.
马荣华 《企业经济》2012,(1):162-165
流动性过剩是指经济主体留于应急的产品数量超过了风险程度和风险偏好所应当持有的数量。一国微观上和宏观上都有可能出现流动性过剩,一旦一个国家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下降过多,该国就会出现流动性过剩。在封闭经济中,流动性过剩的根源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下降。在开放经济中,如果该国的出口状况良好,则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往往就是国内消费下降。流动性过剩会带来消费和投资需求下降等诸多负面影响,政府可以采取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等措施应对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5.
高珊 《中外企业家》2013,(3S):22-22
<正>当提起人民币升值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总是会将它与进出口贸易、热钱涌入、通货膨胀等联系在一起,但它对财政收入中税收的影响却往往被我们忽略。即便提及大多也是谈论它对出口退税和进口征税的作用,且很自然的会得出:人民币升值会促进税收增长的结论。因为人民币升值会提升出口产品的成本,导致出口缩减;同时会降低进口产品的成本,使得进口增加,这样一来便会使出口退税下降和进口税收增长,总体税收呈现增长趋势。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相似文献   

6.
以生产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将对企业的成本结构从而产品价格水平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使用DSGE模型模拟研究发现:技术进步通过产出效应、收入效应等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影响商品价格。但宏观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对通货紧缩的总体影响有限。静态地看,以自动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会通过替代劳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业产品的价格,从而可能带来成本下降导致的通货紧缩;但如果考虑到技术革命的新部门创造效应,则技术进步同时会驱动经济增长并创造新的需求,从而抵消成本下降效应。技术进步的“净”效应取决于一国是否能够有效促进新型生产方式的扩散,是否能够创造新兴的产业部门。  相似文献   

7.
中国进出口弹性实证分析:1999~2003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介绍从1980年到2004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从381亿美元增加到11547亿美元,增加了19.7倍;其中, 出口从181亿美元增加到5934亿美元,增加了31倍多;进口从200亿美元增加到5614亿美元,增加了 27.7倍(数据来源于商务部官方网站)。通过计算我国进出口弹性,可以定量了解我国对外贸易特征,考察收入及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不少学者已对我国进出口弹性进行了实证估计,结果不尽相同。厉以宁等(1991)对中国1970-1983年的数据分析后,认为中国进口汇率弹性为-0.6871,出口汇率弹性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OECD数据,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拟合了一个"典型"经济体(包括中国)双边金融服务的出口流量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双边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潜力及贸易壁垒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进出口双方的GDP、双边距离、进出口双方的经济自由度及是否使用共同语言会对中国双边金融服务出口产生显著的影响;中国对主要的金融服务出口市场(包括中国香港、美国、卢森堡等)普遍贸易过度,而对小型的出口市场则普遍贸易不足;中国双边金融服务出口贸易过度的经济体,贸易壁垒水平较低,而贸易不足的经济体,贸易壁垒水平则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对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收入结构变动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对不同收入来源的影响程度,得出了如下主要结论:推进城镇化进程,农民各项收入来源得到不同程度的增长;农民工资性收入与城市化基本同比率增长.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逐年下降,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逐年增加,但两项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变化甚微;城镇化时农民各项收入来源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相应建议.促使农民收入结构更加合理,使得农民收入在城市化进程中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信息成本理论,以2008~2011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本土偏好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上市公司注册地与机构投资者所在地之间的地缘联系减少,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随之下降,并且这一效应只在上市公司位于非一线城市的情况下存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显著削弱了地缘联系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说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时候,将会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使得地缘联系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减弱,从而降低了不同远近距离的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减轻了"本土偏好"程度。  相似文献   

11.
数据     
《中国总会计师》2020,(5):13-13
1-4月全国财政收入62133亿元1-4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133亿元,同比下降14.5%;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596亿元,同比下降2.7%。4月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5万亿元4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2.5万亿元,同比微降0.7%;其中,出口1.41万亿元,增长8.2%;进口1.09万亿元,下降10.2%;贸易顺差3181.5亿元,增加2.6倍。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全面考察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会显著影响我国的进出口。但是,这种影响程度在1994年以后明显地出现了下降趋势。同时,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进出口的调整存在明显的J曲线效应,其中进口变动大致滞后于汇率变动2个季度,而出口则滞后1个季度,滞后期限均短于西方发达国家。本文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中小企业》2008,(11):17-19
有理由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保持乐观。虽然对西方国家的出口有所下降,但快速发展的亚渊国家正在填补部分空国。工资和土地价格上涨,但涨工资推动了国内消费,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生产成本增加则有助于铲除那些污染严重的低附加值工厂——  相似文献   

14.
尽管已有部分学者从不确定性的角度对2008—2009年全球爆发的“贸易大崩溃”事件的成因进行了解释,但迄今为止鲜有文献系统和深入地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动态的影响。为此,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开发的世界出口动态数据库,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月度指数(BBD)的基础上构造了出口目的国的年度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进而考察了目的国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来源国出口动态的影响。研究发现:(1)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加剧会导致来源国出口退出数量的上升,而对来源国的出口者、进入者、进入生存者及现存者数量的影响均不显著;(2)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加剧会导致来源国的出口者、进入者、进入生存者和现存者的平均出口的下降,但对来源国退出者的平均出口额的影响不显著;(3)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导致来源国出口企业退出率上升,同时对进入企业的存活率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4)目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来源国出口产品动态的影响不显著。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外贸增长动力机制及贸易创造的外部约束条件的认识,同时也为思考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以确保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一议题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李恒 《价值工程》2019,38(22):102-104
改革开放以来,服务贸易额迅速增长。为了进一步探究制度距离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效应,文章利用2009-2016年中国对34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出口贸易数据,建立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引力模型并在其中加入制度距离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各种制度距离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不尽相同;各制度距离中,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影响程度最为显著的是贸易自由度距离。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增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量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亚五国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汇率改革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向中亚五国出口的影响。运用全面FGLS模型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汇率改革和"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出口额的增加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的影响。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出口存在J曲线效应,对相邻国家的出口额显著大于非相邻国家。中国对中亚五国出口结构的单一化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提出政策建议: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的实施,拓宽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出口渠道;注意J曲线效应并结合相应政策,以防短期出口额下降;深化汇率改革,进一步放开外汇管制。  相似文献   

17.
日本和欧盟都是世界上较大的发达经济体,也是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而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下,双方的经济和贸易都日渐萎靡.本文利用经典贸易引力模型,对1995—2015年日本与欧盟28国的双边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影响日欧双边贸易量的重要因素包括两国距离,双方GDP,人口数量和关税.其中,欧盟国关税税率的下降将对日本进出口产生显著的影响,且不同产业的差异又呈现出显著地差异;日本进口欧盟成员国的数额与出口国GDP表现出正相关,与日本本国GDP呈负相关,且欧盟国出口国的GDP对其影响要大于日本本国GDP的影响;从日本本国人口数目和出口国人数看,日本作为进口国人口数目与进口数呈正相关,而出口国人数增加却不利于其出口,且影响并不显著.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日本应优化进出口结构,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双边贸易伙伴关系,尤其对于具有贸易潜力的成员国应引起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18.
采用1992~2009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在测算出各国出口复杂度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碳生产率等因素对出口复杂度演进的影响。研究发现,碳生产率作为一种新的比较优势决定因素,对提高各国出口复杂度至关重要;不论是高收入国家还是低收入国家,碳生产率的提高都能够显著促进出口复杂度的提升;各类资本禀赋与出口复杂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在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中存在差异;自然资源禀赋不利于出口复杂度提升的“资源诅咒”现象更容易在低收入国家出现;经济开放度的扩大更有利于低收入国家出口复杂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经济过热一般是指由于经济增长过快,使得某些行业的产品价格快速提升,从而产生通货膨胀压力的局面。因此,我们应该担心的不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过高的问题,因为社会财富增加、老百姓就业更加充分是好事。但是,如果伴随经济增长的过程是价格的快速提升,就会产生一种恶性循环。价格是一匹不好控制的“烈马”。上游产品价格的提高,会带来下游产品价格的提高,进而带来各行业成本的提高,这样一来价格就会像进入加速器一样不断快速提升,这种传递作用是非常可怕的,也会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例如会对国家的金融体系产生压力,而当这种压力积聚到一定程…  相似文献   

20.
新兴的信息产品市场大多是双边市场,其中企业进行竞争时如何利用信息产品特性和市场双边特性,对产品质量和双边定价进行决策,运用纵向差异化策略达到最优收益,是双边平台型信息产品企业面对的重要问题。结合双边市场理论与版本划分理论,建立博弈模型,分析双边信息产品市场内平台型企业竞争的最优双边定价和产品版本划分的具体质量。结果显示:企业产品定价受产品组合质量差异的影响,对卖家定价由市场情况决定;企业提高付费产品质量可以提高收益,此时免费产品质量应根据市场双边特性强度进行调整;市场双边特性显著时企业免费产品质量应降低以提高收益,反之亦然;企业产品质量决策保证了双边规模和上游收益,下游收益则受市场双边特性强弱影响,市场双边特性显著时,平台付费产品价格和付费消费者规模提高,下游收益和总收益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