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巨灾风险及其保险具有特殊性,风险可保性经典定义和大数法则不适用于巨灾保险及其费率精算。基于巨灾保险概念,在对巨灾事件离散模型、经济损失模型和保险损失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巨灾保险费率精算模型。以福建巨灾保险区划内住宅所面临的巨灾台风为例,利用实证数据资料对该模型及其矩阵化的应用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巨灾保险费率精算模型通用性强,易操作,结果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2.
重建我国巨灾损失补偿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个自然灾害非常严重的国家.面对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政府承担着主要的巨灾损失补偿责任,这与国际上通过政府与市场合作共同分散巨灾风险、补偿巨灾损失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本文对我国巨灾损失补偿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风险,就重新构建我国的巨灾损失补偿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巨灾风险损失分布特征是影响巨灾风险可保性的重要因素。文章运用中国及部分省市1949年以来洪水、干旱、地震、风暴潮四类巨灾风险损失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综合巨灾风险相较单一巨灾风险损失分布,以及全国范围巨灾风险相较省市范围巨灾风险损失分布重尾特征明显减弱,可保性明显增强。因此,建议以综合风险为保险风险,在全国甚至更广泛的范围开展巨灾风险保险。  相似文献   

4.
低碳韧性城市:理念、途径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韧性城市是指在城市治理和规划设计中协同考虑温室气体减排和应对气候灾害风险的不同需要,采用适应性管理理念,实现生态完整性和可持续城市的目标.低碳韧性城市需要转变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和治理理念,从目标、政策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协同管理.通过分析低碳韧性城市的主要内容、协同领域及协同措施,提出了建设低碳韧性城市的几点思路和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阮驰远 《会计之友》2008,(33):75-77
中国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巨灾风险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很大的隐患.仅2008年,就发生了1月份的南方雪灾和"5·12"举世震惊的大地震.但目前中国的巨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巨灾损失只能由政府和社会来承担.推动中国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增强中国应对巨灾风险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我国应该如何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尽可能减少和预防自然灾害给老百姓和企业带来的财产风险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自然灾害和重大灾害频发,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因此巨灾风险也正进入到商业保险公司可以投保的行列,其重要性对于国家和个人而言也是极其重要的.巨灾保险是目前我国商业保险市场不太完善的保险类型,我国也正在宁波对巨灾风险进行试点,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距离成熟和推广还有一段距离.本文首先简要论述可保风险的条件,然后重点探讨巨灾风险的可保性以及我国巨灾风险保险模式的选择,最后以A市公共巨灾保险试点的案例来具体阐述一下巨灾风险实行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由巨灾造成的损失巨大,严重危害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可以运用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来有效应付日益严重的巨灾风险。本文从巨灾风险的定义和特性入手,分析了发达国家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的主要产品类型及其是否可在我国运用的情况,并提出我国发展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使保险市场能和资本市场一起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气候巨灾风险债券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工具,可以合理转化由极端天气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进而有效分散政府财政和保险市场的资金压力,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选取贵州省1992—2018年间的洪灾直接经济损失数据,运用阈值模型测算洪灾预期损失风险数值,并从政府层面和保险机构层面评估当地风险应对能力;采用预期损失风险值为债券触发条件,根据无套利定价模型对洪灾风险债券进行定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政府部门和保险市场在面对洪灾造成的巨额直接经济损失时表现出的能力不足问题,有必要借助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的资源优势;目前我国缺少有效和系统的洪灾风险分散机制,洪灾风险债券的参与主体责任分工不清晰。最后从加快培育我国巨灾风险债券市场和建立健全我国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对于巨灾的发生,传统保险的风险管理方式有很大局限,因此加速完善巨灾风险的分散体系是当前的一致共识,实行巨灾风险证券化是一个可行之举。一、我国实行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必要性(一)我国巨灾频发,损失极大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重大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5339.9亿元。如此惊人的数字不得不让我们意识到巨灾对于我国危害的严重性。因此,除了继续改善和应用传统的风险分散方式,我们必须不断开发和使用新的方式,更好地分散巨灾风险、降低灾害损失。(二)传统的风险分散方式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速度加快的同时,其所面临的巨灾风险也在集聚。在中国,巨灾发生后,灾后重建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救助,受条件限制,保险业尚未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为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分散和减轻巨灾给地方政府投融资所带来的损失,在地方政府投融资过程中,应该对可能发生的巨灾损失进行投保。  相似文献   

11.
在巨灾风险逐渐增多、造成损失不断扩大的现实背景下,传统保险和再保险方式已无法应对不具传统可保条件的巨灾风险。有必要对巨灾风险证券化这一新的巨灾风险转移方式进行国际的、动态的、系统的理解和把握。巨灾风险证券化这一创新方式使巨灾风险的转移不再仅限于保险市场,而是扩展到资本市场。它对提高保险人的承保能力、改善投保人的福利、增加投资者的收益、淡化政府"最后再保险人"的角色、改善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本结构、实现保险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资本的有效流动等各个方面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促进巨灾风险证券化理论的系统和成熟对巨灾风险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和运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对中国保险业在这方面的创新研究也将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本文旨在对巨灾风险证券化的相关理论和实务进行较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在中国推行巨灾风险证券化进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巨灾风险概述(一)巨灾风险概念国际保险界对巨灾风险尚未达成统一认识。在美国巨灾风险管理白皮书中,巨灾风险被定义为影响到全美国保险市场并使其无法维持日常经营活动,或巨灾损失超过了保险人的所有者权益的规定比例。瑞士再保险公司将巨灾风险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祸。我国一般的保险文献对巨灾风险的定义均指"洪水、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一定地域范围内大量的保险标的物同时受损,引发巨额保险索赔而对保险企业业务经营稳定带来巨大影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浅谈我国巨灾保险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巨灾风险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很大的隐患。仅2008年,就发生了1月份的南方雪灾和5·12举世震惊的大地震。但目前中国的巨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巨灾损失只能由政府和社会来承担。推动中国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增强中国应对巨灾风险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我国应该如何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尽可能减少和预防自然灾害给老百姓和企业带来的财产风险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巨灾债券可以分为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形成的巨灾债券和社会因素造成的灾害形成的巨灾债券,但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巨灾债券都用来分散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所带来的风险.结合2020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的损失,巨灾债券发起人应重视巨灾债券在各类大型流行病(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H1 N1、禽流感病毒H7N9、非典型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地介绍和评论了巨灾债券的LFC实证定价模型,这一模型将巨灾债券价格表示为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相权衡的等式关系。尽管它存在周期性和季节性调整的问题,但是仍然能够帮助我们对巨灾债券市场价格进行富有创见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物流运行协同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影响农产品物流过程中各节点协同的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农产品供应链协同风险的评估模型和农产品物流协同风险预警系统,并提出了协同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梳理建国后城市大气污染的演变特征和治理政策的变迁过程,发现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着科学研究不充分、政策制定滞后、治理工具单一、行政激励不相容以及社会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应从提高科学认知、完善市场机制、构建有效的约束与激励、加强区域合作以及引入社会力量协同治理等方面完善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巨灾风险证券化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缪淼 《集团经济研究》2006,(25):188-190
一、国外巨灾风险证券化产品及发展意义 (一)巨灾风险证券化产品品种介绍 所谓巨灾风险证券化是指将巨灾风险进行证券化处理,利用从资本市场筹集的资金化解巨灾风险的一种融资方式.主要形式有巨灾期货、巨灾债券、巨灾期权等.  相似文献   

19.
城市社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窗口,其治理成效的大小直接关系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快慢。不可否认,各级城市政府为响应政策号召,也在积极探索高效的城市社区治理实践,试图转变过去的全能型政府治理模式,进而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但是,当前郑州市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效果仍不尽乐观,协同治理整合机制不优化、协同治理保障机制不健全、协同治理沟通机制不畅及社区居民参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俨然成为了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效能的现实梗阻。基于此,为了进一步优化郑州市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效果,针对当前郑州市城市社区协同治理机制现存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不断推进,城市社区治理已基本构建起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共治格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力量面临新旧问题双重叠加的发展困境。通过对武汉市城市社区治理推行"一体两翼"、"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构建"三方联动"协同治理机制的实践分析,对城市社区治理总体布局和治理机制进行再思考,提出加快城市社区治理中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力量的恰当回归、转型发展与自治结构重构的完善,实现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协调、共享、共赢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