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企业经济》2013,(3):173-176
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本文选取2006-2011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契约中包含的激励强度、激励模式、激励有效期三项内容与公司业绩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强度与公司业绩正相关;较弱证据支持非业绩股票模式比业绩股票模式更能提升公司业绩;股权激励有效期与公司业绩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股权激励是建立在委托代理理论基础上的一种长期激励方式,对于提高管理者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业绩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对于股权激励的研究多集中于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的关系上,鲜有文章涉及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是影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直接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行权/归属条件、激励力度、激励有效期都会对激励效果产生显著影响,这些结论可以为其他公司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提供参考,从而促进股权激励机制的有效发展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何捷 《企业技术开发》2010,29(6):119-120
股权激励被认为是委托代理关系,即降低代理成本长期激励管理层的有效方法,部分企业引进股权激励计划后出现净利润亏损,更引起了人们对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关系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4.
罗敏 《财会通讯》2014,(10):61-63
本文通过采用2009年至2013年国内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对股权激励作为减少代理成本的长期激励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管理层持股与否对改善公司的长期业绩效果不明显,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长期业绩经营绩效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公司采用管理层持股激励模式时要恰当提高管理层持股比例并采用恰当的股权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5.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解决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长期激励机制,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业绩提升方面被市场寄予厚望。本文利用CSMAR数据库相关股权激励的数据信息,以股权激励方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整体状况,发现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股权激励是解决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主要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研究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机制的原因。研究发现,高管年龄和股权集中度对股权激励的采取有影响。高管团队越年轻,公司越容易选择股权激励。  相似文献   

7.
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主要源于委托代理冲突,股权结构又是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本文从股权集中度、股权性质、股权制衡、股权流动性和股权激励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特殊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越集中和第一大股东为国家股时,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现象越严重,而增强股权制衡、加大股权流动性和增加股权激励,可以有效地缓解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8.
股权激励计划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司治理手段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股权激励通常被视为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途径,能够促使公司的管理层与股东形成利益共同体。在我国,2006年1月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允许已经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几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苏宁、国美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深沪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考察了不同股东结构对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影响,实证分析了股权结构对企业的代理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比例、公司主要股东人数以及银行负债的多少与公司的代理成本呈反比关系,且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下的委托代理问题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深沪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考察了不同股东结构对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影响,实证分析了股权结构对企业的代理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比例、公司主要股东人数以及银行负债的多少与公司的代理成本呈反比关系,且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下的委托代理问题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2011年和2012年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的经营业绩指标对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当年和后续年度的激励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发现整体来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在实施当年其激励的效果很小。随着实施年限的增加,股权激励的效果会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2.
股权激励可以减少现代企业两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成本过高、内部人控制严重的现象。但是股权激励发挥效率是基于一系列前提条件的,如资本市场条件、成本效用原则与业绩约束原则等。当这些条件不具备,而又缺乏严格监管的情况下,股权激励不仅达不到上述目标,反而会加剧委托代理问题。笔者通过分析海南海药股权激励案产生公司巨额  相似文献   

13.
根据代理理论,由于两权分离,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代理问题。上市公司从内部激励与外部监督来减轻代理冲突。内部激励手段主要是股权激励,而外部监督方式主要是外部审计。文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研究了股权激励、代理成本与外部监督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代理成本高的公司,更有可能选择高质量的外部审计;股权激励能明显改善内部治理机制,减小代理成本,从而降低公司对审计质量的需求。并且持股比例越高,公司对审计质量需求越低。  相似文献   

14.
以257家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2005—2011年财务数据为样本,检验实行股权激励计划能否减少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以及能否显著地降低经理人代理成本。研究发现,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对来说更容易出现过度投资行为,其过度投资比例与自由现金流正相关;研究还发现,实行股权激励计划后并没有显著降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公司治理中,激励思路成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主要思想,激励体系中主要包括年薪、股权以及管理层通过在职消费形成的代理成本。文章从博弈角度出发,通过选取2008—2012年上市公司数据将管理层持股纳入薪酬激励体系中,建立非对称纳什讨价还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各变量关系,结果表明在固定年薪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代理成本存在负相关,管理层持股比例提高可以抑制代理成本、改善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16.
金发科技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前后的盈余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后,股权激励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理论上讲,股权激励制度可以约束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减少股东对其进行监督的成本,实现委托代理双方  相似文献   

17.
业绩预告是影响市场估值的重要信息,文章以2005—2018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业绩预告精确度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和质押比例降低了业绩预告精确度,但该影响只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降低了第一类代理成本,提高了第二类代理成本,第二类代理成本在股权质押与业绩预告精确度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传导作用。文章结合我国股权特点,以股权质押和信息披露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第二类代理冲突,对丰富内部公司治理理论和股权质押的经济后果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姜彤彤 《财会月刊》2008,(10):65-66
海南海药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后,直接导致其2007年业绩出现亏损。本文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企业会计准则下股权激励成本巨大,影响了上市公司激励选择,而且股权激励存在利润操纵空间,激励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高管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价值创造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 《财会月刊》2011,(20):3-6
本文基于价值创造角度,从委托代理理论和激励理论出发,研究上市公司最高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并选取沪深A股市场2005~2009年披露高管持股信息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了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水平与企业价值关系的模型。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07—2016年沪市A股与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高管权力、高管能力以及产权性质对企业股权激励强度在授予阶段和行权阶段等不同控制环境下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授予阶段,高管的权力越大,授予的股权激励强度越大,高管权力对股权激励授予强度的正向影响大于高管能力;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高管权力越大其被授予的股权激励强度越大。(2)在行权阶段,高管能力越强,其越有可能达到行权所设定的业绩目标,解锁行权的股权激励强度越大,高管能力对股权激励解锁行权强度的正向影响大于高管权力;高管年薪对高管股权激励行权强度能够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在既定的股权激励业绩目标下,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中高管权力越大其行权的股权激励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