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我国1267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集中度、制衡度与盈余管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期通过完善股权结构来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制衡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2009—2012年的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创始高管团队不同薪酬激励形式对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创始高管团队的货币薪酬、在职消费程度均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存在一种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表明了货币薪酬和在职消费对真实盈余管理的两面性影响。而创始高管团队的股权薪酬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正相关,这表明并不是股权薪酬越高,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越低,这意味着提高股权薪酬会加大对真实盈余管理的诱发行为。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2009—2014年五年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应计盈余管理是U型关系,而股权制衡度与应计盈余管理的三次拟合方程是最显著的。同时,在加入控股股东属性这一变量后发现,国有控股创新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显著低于民营创新企业,说明国有创新企业的治理效果好于民营创新企业。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封2005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和财务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了股权集中度、董事会治理与盈余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盈余管理与董事长与CEO两职合一显著正相关,与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公司法规定的合理范围内人独立董事的比例显着负相关。因此,应当改善股权结构、提高股权集中度,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职能,造对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有效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股权结构特别是“一股独大”的存在,是造成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基于此,本文调整了基本盈余反应系数,加入与股权集中度有关的研究变量,以我国上市公司2005~2007年的经验数据,分析了股权集中度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有显著的倒U关系;其他股东制衡能力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控制权竞争度与盈余质量呈现不显著负相关,但有行业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我国2006年至2010年通过股票期权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市场化进程、股权激励与真实、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发现: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当年股权激励程度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与应计盈余管理负相关;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有效期与真实、应计盈余管理均负相关;较高市场化进程对真实、应计盈余管理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2005年1235家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建立模型实证分析了审计意见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的关系。发现非标准审计意见与股权集中度正相关,与股权分置改革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ST公司、重亏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更容易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建议应深化股权分置改革,降低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审计师应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2005年1235家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建立模型实证分析了审计意见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的关系。发现非标准审计意见与股权集中度正相关,与股权分置改革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ST公司、重亏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更容易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建议应深化股权分置改革,降低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审计师应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现象,本文选择大股东控制程度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进而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以我国A股市场2002-2006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别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和独立董事制衡度三个方面衡量大股东控制程度。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股权制衡度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小;没有发现独立董事的制衡与盈余管理之间在统计意义上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秦学斌 《财会通讯》2009,(4):26-28,32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现象,本文选择大股东控制程度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进而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以我国A股市场2002—2006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别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和独立董事制衡度三个方面衡量大股东控制程度。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股权制衡度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小;没有发现独立董事的制衡与盈余管理之间在统计意义上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盈余管理的内在影响因素,构建盈余管理评价模型,以A股上市公司2009—2011年度数据为样本对其进行实证测算,构建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对盈余管理影响的计量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显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严重,异常应计利润占非可操性应计利润的比重大;高股权集中度主要源自于控股股东所持股份的过度集中,而非控股股东所持股份过于分散,从而对其盈余管理行为产生显著负面影响,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能力十分强,但非控股股东与控股股东的制衡能力差;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程度越高,其盈余管理行为越严重;非控股股东的股权集中度提升对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股权制衡度与盈余管理质量系数成负相关关系。该研究为有效控制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提供了理论与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运用2013—2018年中国上市私营矿业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从股权集中度的视角,构建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利用得出的相对动态效率值来评价技术进步,建立FGLS模型探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股权集中度对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股权集中度与中国私营矿业公司技术进步显著正相关;(2)股权集中度与中国私营矿业公司技术效率呈显著“U”型关系;(3)股权集中度与中国私营矿业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倒“U”型关系,当股权集中度为39.30%趋于相对控股时,中国私营矿业公司经济增长模式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3.
运用2007—2012年我国酒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酒业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呈显著倒U型的二次曲线关系,即过高的股权集中和过于分散的股权都不利于经营绩效的提高,只有适度的股权集中度最有利于经营绩效的提高;同时以S指数度量的股权制衡度与经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显示出股权制衡有利于经营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改革、大股东行为变迁与盈余管理幅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拓展LLSV模型分析大股东效用函数变化,推测大股东持股比例、流通程度、股权集中度等与盈余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随着股权流通程度的提高,大股东的盈余管理程度在降低,并且在股改后盈余管理的方向更加趋向于正向盈余管理;实施盈余操纵需要管理层的配合,在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大股东更有能力实施盈余操纵。  相似文献   

15.
韩菁  朱和平 《会计之友》2012,(26):72-75
文章以江浙民营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对公司治理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具体检验了公司治理各变量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无显著关系,董事会、监事会规模与盈余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两职合一、高管薪酬以及监事会会议次数与盈余质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股权集中度可以产生企业价值的正面效应,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文章以我国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财务风险对审计定价的影响,以及股权集中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财务风险越高,公司的审计定价越高;支持了股权集中度的"监督效应",股权集中度可以削弱公司财务风险与审计定价的正相关关系,并且这一效应在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规模显著影响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与审计定价之间的关系,股权集中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在大规模企业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市场化进程与现金股利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2000~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市场化进程对现金股利行为的影响.实证发现:在控制了公司自身特性后,虽然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总体上促使现金股利行为走向理性,但在引入股权集中度后,情况大为不同.股权集中度高的公司,市场化进程对现金股利行为不具有显著的影响力,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是影响现金股利行为的主要因素,与每股现金股利正相关,这种关系在国有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而在股权集中度低的公司中,市场化进程与现金股利行为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2013—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实证研究了业绩型股权激励与分类转移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股权激励业绩目标的内容中包含"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这一条件时,企业更有动机进行分类转移;业绩目标设定越高,越有可能进行分类转移.同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会抑制业绩型股权激励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现金股利在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2007—2012年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所有权结构、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和机构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之间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倒U型关系)。对于他们而言,出于谋求短期利益时,他们的持股动机与盈余管理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具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而作为长期持股者时,他们的持股动机与盈余管理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会抑制盈余管理。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独立董事的比例与盈余管理行为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比例越高越有助于抑制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我国2010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截面修正Jones模型,从盈余管理程度、正向盈余管理与负向盈余管理三个角度系统研究了终极控制权、股权制衡度、终极控股股东性质与盈余管理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控制权比例越高,盈余管理幅度越大;股权制衡度越高,正向盈余管理幅度越小;国有上市公司由于受到政府的"照顾",正向盈余管理动机显著小于非国有上市公司,负向盈余管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