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宓福驹 《金融论坛》2002,7(2):13-15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根据风险管理的需要对贷款进行质量分类,但按<贷款通则>划分的"三项贷款"(逾期、呆滞、呆账)与按<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划分的"后三类贷款"(次级、可疑、损失)之间有较大差额,形成不良贷款分类上的"剪刀差".作者分析了这种"剪刀差"产生的根源,认为主要在于商业银行是否及时地识别了贷款的潜在风险,并指出"五级清分法"弹性过大,目前尚不具备普遍的操作性.作者还进一步分析了"后三类贷款"产生和积累的原因,包括实体经济方面的因素和银行自身的不足,特别提出要及时识别和防范那些确实存在但尚未实现的潜在风险.最后就压缩贷款分类中的"剪刀差"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近几年实行的两种贷款分类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两种贷款分类结果有较大差异,形成不良贷款“剪刀差”的原因,在于是否识别了贷款的内在风险。进一步指出:结构调整滞后,经营管理不善,要素市场发育不全是“后三类贷款”产生和积累的实体经济原因;赢利渠道单一和贷款管理不善是“后三类贷款”产生的银行方面原因。针对上述分析,本文不压缩贷款分类中的“剪刀差”、“识别和弥补内在风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潜在风险贷款是指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银行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借款人将来如期偿还银行贷款本息产生不利影响的潜在风险因素,对信贷资产安全构成一定威胁的贷款。潜在风险贷款在五级分类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关注类贷款。当潜在风险不能及时识别和得到有效控制,就变成了现实的损失。正确识别潜在风险贷款,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和规避,对确保银行贷款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贷款是商业银行传统主营业务,数据仓库是当代最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之一,把后者应用于前者,成功地设计了贷款管理决策支持系统(DSS),这对于发展数据仓库技术和科学地完成贷款管理及其决策支持,具有双重现实意义。一、建立贷款DSS的意义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与生俱来,商业银行要在风险中生存发展,必须稳健经营。贷款管理更是如此,要实现稳健经营,不仅要化解已发生的风险,还要及时识别和弥补实际存在,但尚未发生的风险。而科学合理的贷款分类是商业银行识别贷款内在风险,确保稳健经营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信…  相似文献   

5.
<正>《办法》落地实施需要业界在深刻理解“风险分类”核心要义的基础上,系统、立体地去把握“风险分类”这个“行为”应有的正确姿势基于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客观需要,结合多年的监管实践经验积累,为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准确识别、评估信用风险,真实反映资产质量,中国银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23年2月13日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6.
马宏建 《金融博览》2002,(12):20-21
热点一:实行分类管理强化信息披露 长期以来,我国对信贷资产质量采用的是一逾两呆的分类方法.去年,央行正式发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决定自今年1月1日起,在中国银行业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它根据银行收回贷款的可能性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并将后三类贷款视为不良贷款.五级分类能更准确地识别和显现贷款的潜在风险,及时跟踪贷款质量.  相似文献   

7.
陈洁 《时代金融》2013,(18):230
贷款前瞻性分类是指商业银行按照可能发生的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按照2007年中国银监会印发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规定要求,商业银行每季度必须定期对全部贷款风险程度进行前瞻性反映,并根据风险程度动态调整贷款档次。近期,人行铅山支行接到一起新型的企业信用报告异议处理案件。经分析,引发异议的根源正是商业银行贷款前瞻性分类业务的开展。由于对贷款进行前瞻性分类是目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日常操作行为,其分类结果将通过对接系统频繁送达征信系统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致使这种类型的异议呈现出普发性和继发性特征,极易引发征信异议诉讼纠纷。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管理分类上通常有三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按照贷款到期日和贷款形态,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帐,简称“四级分类”;第二种是按照贷款到期偿还的可能性,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简称“五级分类”;  相似文献   

9.
以往我们的“双降”过于侧重不良贷款余额与比例的降低,但通过日常的监管工作发现,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正常、关注类贷款成为新风险暴露的集中地。一是通过对不良贷款的真实性检查,部分正常关注类贷款实际上已成为事实上的不良贷款。二是潜在的风险较重,如不引起各行重视,五级分类将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各行应严格按照五级贷款分类的标准真实地进行贷款分类,  相似文献   

10.
海北州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从2002年开始,先后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几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认真执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指导原则》,积极地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贷款五级分类方法在消除“一逾两呆”贷款分类方法的不确定性,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等方面有了积极的进步,体现出了五级分类方法的先进性。但目前各行在推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2002年我国商业银行全面实施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各家银行都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以及各自总行“分类实施细则”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实施对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影响整个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银行风险管理意识与手段的不断提高,国际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制度也在不断改进,从起初的“银行必须对贷款分类”阶段的3~4个等级,到“对贷款定价必须度量风险”阶段的8~10个等级,进入“股东要求有效的风险报酬”阶段的15-20个等级的划分。显然我国现行贷款风险分类为五级已不能满足需要,我国商业银行面临贷款风险分类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突出的问题是不良贷款数量仍然较大,贷款潜在风险较高。把好贷款准入“门槛”,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环,但这只能将风险信贷客户挡在门外。对于客户踏进“门槛”后形成的现实风险或潜在风险,只有通过积极而有效的贷后管理去防范和化解。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对银行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银行的资产管理存在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目标不一致性、被监管者缺乏宏观审慎的动力、资本工具创新弱化新资本监管框架效果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使用利益引导方式优化银行资产配置,及时跟踪研究金融工具创新潜在风险,准确识别系统性风险的状态和判断逆周期资本工具应用时点等方式来识别风险、预防风险。  相似文献   

15.
自1998年人总行发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银发[1998]151号)并几次修改以来,关于贷款分类的话题一直成为金融界讨论研究的热点。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个不同档次,即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或贷款风险分类法,俗称五级分类,下同)与以贷款期限为基础的分类方法(俗称四级分类,下同)相比,在标准、途径、手段、措施等方面有了本质的改变,按照这两种分类法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有的甚至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6.
2009年3月3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正式印发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明确指出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目的是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实现对商业银行科技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价、预警和控制,促进商业银行安全、持续、稳健运行,推动业务创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李成文  王富生 《金融纵横》2004,(7):17-19,44
为加快与国际银行业通行做法的接轨,银监会要求从今年起在商业银行中全面推行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法。亦称贷款风险分类法。从目前推行风险分类法的情况看.虽然商业银行基本能按照上级行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但在推行风险分类法的认识上仍有偏差.主要认为目前实行风险分类法缺乏充分的内外部环境,企业财务信息不对称,信贷人员的素质不适应等。本文力求通过对两种贷款分类方法的分析与思考。揭示推行风险分类法的现实作用,促进商业银行按风险分类标准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贷款形态。  相似文献   

18.
银行贷款风险分类形态为正常类的基本特征是“贷款状态一切正常”。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如何审计正常类法人贷款?如何透过“正常”表象发现、揭示正常类法人贷款中已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这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审计的一大难点,本文结合笔者银行审计工作实践,理顺审计思路,重点阐述了发现审计线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现行贷款分类方法的主要弊端长期以来,我国银行把贷款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帐四类(后三类合称不良贷款)。这种分类法实际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确立和四大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以期限为依据的贷款分类法弊端日益显现:(一)信贷资产质量识别滞后,不利于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我国现行的贷款质量分类法主要以贷款是否逾期以及逾期长短进行认定,对于贷款风险只能事后发现和控制。而未到期贷款并非都是正常贷款,也存在大量的隐形风险。如有的贷款虽未到期但贷款人已丧失还款…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划分标准的探讨刘亚平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划分标准存在的弊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划分标准,目前主要依据财政部《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和人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的规定,将贷款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帐四类,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