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无锡、绍兴两地地缘相近,文脉相通,人员相亲,特别是两地有着共融的文化生态。无锡是吴文化的代表,绍兴则是越文化的代表。吴越文化又有着共同的文化品格,那就是历史悠久,求利务实,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灵活变通,开放包容。解读两地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放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上。  相似文献   

2.
在《李白集校注》收录的1030多首诗文中,经粗略检索,其中与越州的人、事、物相涉的有100首左右,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一,这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唐时的越州,辖会稽、山阴、诸暨、余姚、剡、永兴(萧山)六县,与现在的绍兴行政区域大体一致。因此可以说,“诗仙”李白(701—762)与越文化、与现在的绍兴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7,(4)
作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绍兴地域传统文化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日渐减弱,主要表现在居民对地域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断弱化、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度低、地域传统文化建设缺乏长效机制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对此,可以通过加大地域传统文化宣传力度,用多种手段提升居民的参与度,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地域传统文化的长效发展机制等加快地域传统文化与社区文化建设融合速度,提升绍兴城市社区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6,(4)
文章对绍兴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作了简要说明,并就发展基础、经济转型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对绍兴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立足于产业基础、地区特色等对绍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提出了绍兴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绍兴师爷”是清代地方行政幕府中的绍兴人群体,是清代幕客的主流。他们擅刑名钱谷之学,挟藩籍案牍之才,遍游全国各地方衙门,而有“无绍不成衙”之称。那么,为什么清代的刑、钱幕友盛产于绍兴呢?清代的绍兴为浙东八府之一,下辖山阴、会稽、诸暨、萧山、余姚、上虞、新吕、嵊八县。绍兴府地处东南沿海,与杭州府同濒钱塘江湾,沿钱塘江西上,可达福建、江西;北通运河,直达中原;又与宁波相邻,浮海可南下闽粤。绍兴本府则河湖交织。水道纵横;曹娥江、浦阳江和南运河,沟通府内八邑,所以越人自古“水行而山处,以舟楫为车马”。这种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交通,为绍兴人的社会流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如何看待地处中原的河南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这对于总体的战略决策和局部的战略规划都很重要。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古称豫州,位居九州之中心,故又有“中州”、“中原”之称。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曾经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源地,曾经是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代下绍兴黄酒产业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要在众多酒饮料行业中立足,绍兴黄酒企业要不断拓展自己的品牌文化,提升整体包装形象。弘扬黄酒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倡导绿色包装。  相似文献   

8.
古代文化孕育了扬州城市精神:崇文尚德、开明开放、创新创造、仁爱爱人。当下培育和践行城市精神,必须汲取古代文化的精华,扬弃古代文化的糟粕,从古代文化母体中突围,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整合古今文化。  相似文献   

9.
陈尧明 《江南论坛》2009,(12):62-62
江南文化是一个品牌。江南文化是一坛陈年的老酒,江南文化是一壶沁人的茶香;江南文化是文人骚客如迷如痴的地方,江南文化是当代江南突飞猛进的乐章。 江南文化也就是长三角文化,它以太湖、西湖流域为核心区。江南文化包括吴文化、越文化和海派文化.在历史上吴文化和越文化两者交融成为江南文化。  相似文献   

10.
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曾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首府和南宋王朝的都城。靖康二年(1127),金攻陷东京,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掳,北宋灭亡。其后,宋高宗南逃,建立了偏安江南的南宋政权。绍兴八年(1138),定都杭州。至前幼帝德祜二年(1276),杭州作为南宋的都城共139年。南宋时的杭州,是十二、三世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经济文化繁荣于一时,是杭州在古代发展的一个高峰。宋人笔记小说《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我国传统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方向。产业集群内部文化生态包括多中心网络型和核心-外围网络型两种基本类型。已有的核心-外围网络型产业集群文化生态阻碍了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应从确定集群文化生态战略、调整集群成员文化生态位以及建立成员文化间的交流融合机制等方面着手,促进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多中心网络型文化生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客家文化旅游:回顾、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俞万源  李海山 《经济地理》2006,26(4):710-713
客家文化旅游在我国已悄然兴起,并在客家热的推动下顺应文化旅游的发展潮流而蓬勃发展。通过对客家文化中心———闽粤赣边区客家文化旅游的观察,回顾我国客家文化旅游20多年的发展历史,总结发展现状特征与存在问题,展望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社会,县域文化主要体现为市井文化,市井文化的繁衍,逐利价值取向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商贾行列,县市规模日大和繁荣,以县城为中心的县域经济呈现出兴旺发达景象.到了近代,洋人的坚船利炮使国人萌发了"经世保国富国"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产业思想,市道风行,为区域商品经济发展培植了土壤.  相似文献   

14.
王超 《现代经济信息》2011,(24):232+242
玉石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最为灿烂的核心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辉煌中积累出历史的底蕴和文化的沉淀。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和伟大复兴,许多考古成果再次证实了玉石文化在古代的辉煌,然而如何紧跟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使玉石文化与玉石市场经济发展完美结合,成为玉石文化与玉石产业必须重视的课题。文章在简要介绍玉石文化的基础上,指出玉石文化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必要性,并着重探讨了玉石文化对提升珠宝品牌的影响力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疏仁华 《铜陵学院学报》2005,4(1):99-99,118
铜陵是我国久负盛名的铜都。古代铜陵人在找矿、采矿、冶铸方面所显现出来的技术在中国古代冶金史上表现出很强的先进性。他们不仅创造了极为先进的生产文化,同时也孕育出了独树一帜的工业文学。  相似文献   

16.
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心城市主城区经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顺龙 《发展研究》2007,(12):13-14
中心城市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我国文化发展繁荣方面起关键作用.一般而言,中心城市主城区是服务经济活动最密集的区域,对中心城市的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古街保护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到底是包袱还是财富,是现代化进程的障碍还是经济发展的机遇?这是一个看似好回答其实难回答的问题。在全国众多城市兴起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热的同时,对各地历史古街区建设的专家评论和对各类古街案例运作现状的市场评价大体都是毁誉参半,而对绍兴在古街保护利用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却是肯定者居多。因此,本文拟从实地调研绍兴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情况着手.探讨“绍兴模式”的经验举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7,(4)
创业文化教育是高校创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文章从范蠡商圣文化的视角,以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范蠡商学院为例,研究如何将富有创业特质的商圣文化与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为提高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20,(2)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文化,具有极其丰富和深远的内涵。中国传统廉政思想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由此而发展。中国传统廉政思想文化不断吸收历代统治者以及思想家、政治家等的廉政思想,持续创新发展。通过研究中国廉政思想文化的发展创新过程,进而可以得出中国传统廉政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挖掘其精华,将有利于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显著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的实效性,进一步促进传统廉政思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继承传统文化促进管理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其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要把古代优秀的文化与我国管理实际结合起来,促进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