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草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进行合理的草原旅游发展,有利于把草原利用模式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本文主要从我国草原旅游资源优势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发展草原旅游的意义以及草原旅游产品开发类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社区的角度来进行旅游目的地建设和管理,谋求旅游与社区的共同发展,被认为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运用社会学分析方法对社区参与草原旅游发展的运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社区的角度来进行旅游目地的建设和管理,谋求旅游与社区的共同发展被认为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社区参与草原旅游发展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国南方草原旅游开发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南方草原旅游前景,探讨了南方草原发展旅游的可行性和旅游开发与草地资源综合利用及保护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南方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方向和主要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为旅游业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旅游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构筑旅游业发展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为例,对草原文化旅游资源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草原旅游业如何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安全的草原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问题深刻改变了人类的发展思维,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安全。草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由此而产生的区域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发展草原旅游是国家的生态安全需要。为了促进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由此产生的区域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推行恰当的草原旅游,有利于把草原利用模式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我国大多数草原的生境条件比较恶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条件约束明显,所以在发展中要进行准确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旅游开发的角度,通过对我国南方草原与北方牧区草原资源背景条件的综合比较、分析研究,认为这两类地区虽然在自然条件方面有一定相似性,但在文化背景方面有较大差异,南方草原受草原资源条件和民族风情浓郁程度的限制,无法达到北方牧区草原旅游那样可以依靠原汁原味的草原文化来吸引本国及周边乃至全世界游客的能力,但可以利用其比较优势,通过精心的策划,从满足市场需求入手,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南方区域性度假休闲、观光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9.
浅谈内蒙古草原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在内蒙古草原旅游开发中旅游产品组合单一、景区规模小且分布散、环境破坏及季节制约性比较严重。应全方位打造草原旅游精品,加大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建立多角度的金融投资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以促进内蒙古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葛宏 《经济纵横》2013,(6):61-64
随着草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旅游文化、旅游与文化相得益彰的势头日趋显著,重视开发当地文化溯源和旅游景点的挖掘与研究成为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新亮点。本文以内蒙古为例,分析了草原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业发展中如何开发文化资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促进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智勇 《经济论坛》2010,(11):103-105
依托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走草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是锡林郭勒草原旅游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锡林郭勒草原发展生态的旅游条件及现状,提出了锡林郭勒草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2009’中国·张北坝上草原文化旅游节”以其独特的创意、鲜明的特色、丰富的内容,为社会各界呈送了一场草原文化旅游的盛宴,成为张北旅游业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点线面结合 区域联动 发展陆桥沿线旅游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为中心,树立“大旅游”观念,注重 点、线、面结合。带动新亚欧大陆桥区域旅游业发展城市无论是作为旅游目的地或是作为旅游中转地(经过城市中转,到农村或森林、草原旅游),在旅游活动中部处于中枢地位。城市是发展旅游业的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而草原民俗旅游更是独具特色.只有发现并解决草原民俗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将民俗文化资源中那些能为旅游业利用,才能把吸引游客的民俗因素和民俗事象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文化优势.发掘遍布自治区各地的良风美俗、丰富旅游内容,不仅可以直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国际、地区之间的交往,而且还可以形成特色旅游,弥补纯粹以观光、度假旅游为主、产品结构单一的缺陷,提高内蒙古旅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由于存在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等地域差异,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旅游业发展业绩和发展潜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包头市的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不断增长,但是,作为首选旅游目的地的地位与知名度却明显下降.对比研究包头市的旅游资源禀赋、开发程度、旅游市场、经济与政策环境等因素,提出区位条件是当前客观存在且短期内难以改变的不利因素.目前,当务之急应为转变思维模式,宏观上以国内中远程市场为重点目标,确立草原、民俗-古迹-黄河的旅游开发序列,微观上倡导建立以“参与体验、观摩感受”为核心的规划理念与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发展银川旅游业而新近成立的黄河旅游开发区,近邻银川城区,集黄河、沙漠、草原及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众多旅游资源于一身,有着发展旅游业较好的区位条件与资源基础。通过“一镇四景区”的建设,完全可以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西部大漠黄河第一景区”。  相似文献   

17.
刘祝 《经济论坛》2013,(10):48-49
在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从提升草原文化人文环境、积极发展文化创意旅游城市、深挖节日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保护新生行业、有规划地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政、企、学、研一体化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呼和浩特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十多年来,呼伦贝尔市旅游业迅速崛起.2001年-2007年旅游收入增长约6倍,由占到GDP的6.5%.上升到14.34%,居内蒙古自治区的前列.室韦俄罗斯民族乡特色游是呼伦贝尔旅游序列(都市、草原、森林、湖泊、口岸、民俗、历史遗迹)中的一点.本文分析介绍了室韦俄罗斯民族乡的旅游特色与民族魅力.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吉林西部草原文化经济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吉林西部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渊源,具有开发多元性旅游资源的潜质,因此,吉林西部文化经济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中华  刘继斌 《经济地理》2008,28(1):163-166
分析了影响吉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旅游资源及其空间组织、旅游城镇及其载体功能、旅游通道及其线路支撑;构建了"五地、两带、四轴"旅游空间结构,其中,"五地"指长(春)吉(林)城市人文旅游地系统、长白山旅游地系统、通(化)白(山)人文与森林生态旅游地系统、延边民俗文化与边境旅游地系统、西部草原湿地旅游地系统五个旅游地系统,"两带"指哈大旅游发展带、东部旅游发展带两条旅游经济发展带,"四轴"指长通轴、长长轴、长白轴、长延轴四条旅游发展轴;提出做大做强长春—吉林旅游区、全力塑造长白山旅游品牌、加快旅游城镇培育、建立快捷的旅游交通通道体系促进旅游空间结构形成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