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凌飞 《山东审计》2002,(4):24-25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有百种方法。即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可以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类。在我国的统一会计制度中允许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从国际范围来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已废止递延法的使用,主要是由于递延法不考虑税  相似文献   

2.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使所得税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会计报告准则之间实现了实质性趋同。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而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其中债务法又可以划分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利润表债务法,新准则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以往所使用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所得税核算主要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在税率变化时,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具体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利润表债务法),企业可以任选其一。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的处理。弄清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利润表债务法的异同,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新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4.
在实务中具体运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即递延法和债务法。在所得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无论是采用递延法还是债务法核算其结果相同;但在所得税率变动的情况下则两种处理方法的结果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5.
所得税的核算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类。应付税款法的核算比较简单,而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包含递延法和债务法。对于所得税的核算,尤其是对存在税率变动和时间性差异的情况下递延法和债务法的核算,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难度,不易计算正确。本文拟对递延法和债务法中所得税的核算规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加权平均法在递延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于1994年制定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中将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分为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针对这两种不同的差异,会计核算可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在具体运用时义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采用递延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时间性差异转回之前没有发生税率变动时,这些以前各期发生而在本期转叫的各项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额就应按以前形成时的原有税率来计算。  相似文献   

7.
关于所得税会计的几个特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类。在税率变动时,纳税影响会计法可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其中债务法又可分为损益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损益表债务法是对时间性差异进行跨期核算的会计方法。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于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差,因而损益表债务法是从损益表出发,据以核算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并根据税率的变更做出调整,使之符合资产与负债的定义。资产负债表法是对暂时性差异进行跨期核算的会计方法。由于暂时性差异产生于资产与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差,因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的,据以核算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更加符合负债和资产的定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我国财政部规定,可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法;在选用纳税影响法时,可采用递延法或损益表债务法。但鉴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利于与国际惯例接轨,使会计信息更具可比性。因此,建议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9.
损益表债务法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在所得税率更时,需要调整递延税款账面余额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资产负债表法是指按预计转回年度的所得税率计算其纳税影响数,作为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一种方法,损益表债务法将时间性差额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对本期所得税费用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额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期末资产,负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处理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时间性差异所造成的纳税影响时,通常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递延法与债务法。但这两种方法在处理税率变动和开征新税时,存在一定区别,哪种方法更科学、更合理,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些探讨。一、递延法与债务法的比较(一...  相似文献   

11.
一、所得税会计原理简述所得税会计是用来处理纳税收益与会计收益间的差异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影响的一种会计程序,以全面地反映纳税收益与会计收益间差异的来龙去脉,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纳税收益与会计收益间的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包括时间性差异和其他暂时性差异。所得税会计对永久性差异一般不在法务上专门处理,而主要对暂时差异作出处理。对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方法,从国际上看有应付仅江法、递延法和债务法。我国国内所得税会计准则征求它见月中,提倡的是损益表布务法.下面我们就以根益表债务…  相似文献   

12.
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债务法分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损益表债务法。本文对两种不同的债务法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的特点,并对理解和应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异同(一)概念损益表债务法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已确认的时间性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以下简称新所得税准则)变化非常显著。在以往的所得税处理方法中包括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而因为在所得税税率变化的情况下对递延税款处理方法方法的不同.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分为债务法和递延法。  相似文献   

15.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1.会计核算方法发生变化。新准则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应付税款法、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将不再适用。在我国的会计实践中,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应付税款法,仅有少数企业选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不同所得税会计方法的选用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而且通过所得税费用能够获取的会计信息也非常有限。新准则只允许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16.
新旧企业所得税准则及制度在会计处理上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准则改变了原会计制度中可选的多种处理方法,即禁止使用应付税收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递延法和债务法(实质为利润表债务法),规定使用国际上通用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种改变不仅是方法的改变,重要的是一种观念的改变.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利润表债务法相比更注重交易和事项的实质,采用一种财务报告使用者易于理解的方式在财务报告中反映这些交易和事项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1994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明确了企业在按会计准则规定与按税法规定对企业收益、费用或损失因确认和计量不同产生的差异,可以选择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处理,对纳税影响会计法既可以选择递延法,也可以选择利润表债务法。2006年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15日公布并已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一律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而以前,我国所得税会计实务中一般采用应付税款法,会计教学上一般只介绍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这里的债务法是指利润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19.
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在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方面的不同,导致按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之间存在差异,,在会计核算中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即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与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均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这种核算方法的特点是本期从净利润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而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将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计入…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新会计准则规定,所得税的核算方法由原来会计制度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下的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改为纳税影响会计法下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针对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作一初步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