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的影响投射到资本市场,使得高管在职消费再次成为公司治理关注的焦点之一。基于高管在职消费的视角,考察具有审计经历的独立董事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审计经历的独立董事对在职消费具有抑制作用;相较于曾经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过的独立董事,现任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的独立董事更能发挥对在职消费的治理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具有审计经历的独立董事的公司治理效应显著存在于非微利亏损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且具有审计经历的独立董事通过降低在职消费,提升了公司投资水平,从而体现优化资源配置、改进公司治理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沟通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经常性工作。会计师事务所内部之间需要多层次坦诚沟通,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及政府部门之间也需要经常性沟通。注册会计师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主导力量,因此,注册会计师的沟通能力至关重要。(一)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及治理层的沟通注册会计师在遵守职业道德原则的前提下,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进行必要的沟通,有利于与被审计单位形成良好的工作关系,加强相互间的协作与配合。具体而言,在接受委托前,应就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与管理层沟通,以便初步评估审计风险,决定是否接受委托。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与审计委托模式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我国现有审计委托模式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独立性的影响,提出建立一种双委托代理的审计委托模式,以期提升我国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高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4.
邹群 《财会月刊》2005,(12):23-25
注册会计师和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审计业务中的委托代理关系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导致注册会计师难以发挥有效的鉴证作用.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引入财务报表保险制度进行了阐释,通过对制度变迁影响的各方利益与成本进行了分析,论证了财务报表保险制度引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 《西部财会》2006,(9):58-59
近年来,审计失败案件屡屡发生,注册会计师正在经受着从未有过的信誉危机。分析审计失败的原因,注册会计师本身专业素质不高是一个重要因素,而审计委托代理制度的缺陷、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审计市场供求关系扭曲是深层次的原因。防范审计失败风险就要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素养、完善委托代理机制、实行审计轮换制,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法律制度约束等方面入手,以期遏制审计失败发生的几率,提高审计质量与审计信誉。  相似文献   

6.
独立审计是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缓解委托代理成本的有效机制,其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审计质量,而职业声誉是市场衡量审计质量的便捷标准,注册会计师职业声誉的损害是否会削弱社会公众对审计质量的评价,进而影响市场对公司价值的判断?文章以2002年3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未通过年检的五家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切入点,研究声誉受损对其主审上市公司累计异常回报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异常回报率显著为负,而且这种负面反应的程度与上市公司的委托代理成本相关,但与独立性不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公司治理中,激励思路成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主要思想,激励体系中主要包括年薪、股权以及管理层通过在职消费形成的代理成本。文章从博弈角度出发,通过选取2008—2012年上市公司数据将管理层持股纳入薪酬激励体系中,建立非对称纳什讨价还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各变量关系,结果表明在固定年薪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代理成本存在负相关,管理层持股比例提高可以抑制代理成本、改善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8.
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和治理层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性,管理层和治理层作为内部人员,对企业的情况更为了解,更能作出适合企业特点的会计处理决策和判断,因此,管理层和治理层理应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确定审计范围。审计准则在规定注册会计师承担的责任和所要实现的目标的同时,还规定了为履行责任和实现目标所须实施的审计程序。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投资者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和分析信息完全条件下与信息不完全条件下的委托代理模型,探讨了投资者利用激励与惩罚机制促使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质量的问题。契约参数的确定表明,注册会计师的固定收入、激励系数都会受到审计质量的影响。如果投资者能够有效利用激励与惩罚机制,则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促使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0.
郭敏 《价值工程》2012,31(3):107
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和治理层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性,管理层和治理层作为内部人员,对单位的情况更为了解,更能作出适合企业特点的会计处理决策和判断,因此,管理层和治理层理应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审计准则和职业判断确定审计范围。审计准则在规定注册会计师承担的责任和所要实现的目标的同时,还规定了为履行责任和实现目标所须实施的审计程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投资者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和分析信息完全条件下与信息不完全条件下的委托代理模型,探讨了投资者利用激励与惩罚机制促使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质量的问题。契约参数的确定表明,注册会计师的固定收入、激励系数都会受到审计质量的影响。如果投资者能够有效利用激励与惩罚机制,则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促使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不断增多,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收费低价竞争问题日益严重,审计收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在于市场供给过剩、市场对高质量审计需求不足以及委托—代理关系的扭曲。低价恶性竞争不但会影响到审计程序执行的完整和审计工作的质量,还会对注册会计师行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手段对此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芬 《中国审计》2005,(20):39-41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迎来了假账案件曝光的高峰,甚至中航油这样被称为最透明的上市公司也难逃舞弊巨亏的丑闻,我们不得不质疑:注册会计师审计还值得信赖吗?要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又达到监管的目的,应进一步理顺审计关系,改变现行审计委托模式,扭转审计市场消费导向。民间审计委托的理论模式民间审计是在两权分离形成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理论上,这种模式(见图1)是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被审计人进行审计,并向审计委托人报告工作结果、收取审计费用。这里的委托人是明确的自然人,审计服务对象构成是单一的财产所有者,委托…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在上市公司审计委托代理关系中将导致审计质量不能满足审计报告使用者的客观需求。如何避免委托公司与代理事务所合谋舞弊是审计研究领域极为关注的问题。基于审计质量实为各参与者进行多阶段相互博弈的结果,文章构建会计师事务所、公司管理层与政府监管机构三方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并采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发现三者间的行动策略存在相互作用且会影响审计质量。进而提出提升政府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正确认识市场局限性是提高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财务报表审计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而后发表审计意见,因此审计质量至关重要。而审计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受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高管会计师事务所关联关系的影响。总体来说,一方面,高管会计师事务所关联关系会影响审计独立性进而降低审计质量;另一方面,有效地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审计业务的进行也有利于促使企业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然而,高管会计师事务所关联关系是否会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影响目前的研究结论尚不一致。本文对高管会计师事务所关联关系与审计质量、内部控制与审计质量以及高管会计师事务所关联关系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6.
内部治理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内部审计理念,是对内部审计功能及作用领域的重新审视。是基于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所形成的所有权监督,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内部监督机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基石。基于治理层面的内部审计仍然立足于第二层或更低层的委托代理关系,是管理层对下一级进行监督、评价和咨询的管理控制机制。如何协调内部审计在不同委托代理关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全面拓展内部审计职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独立观察者的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证券市场接连发生了一系列财务欺诈案件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审计失败案件,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公信力受到严峻挑战。有关人士强烈呼吁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提高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审计失败案件频发,其原因何在,又如何防范呢?本文仅就这些方面进行探讨。 一、审计失败原因探析 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由于没有遵守公认审计准则而形成或提出了错误的审计意见。 (一)执业环境对审计的影响 1、委托代理关系不当。在我国目前股权分散和流动的情况下,审计服务的委托方实际是公司的管理层或董事  相似文献   

18.
审计制度自身的缺陷以及注册会计师的不恰当行为是导致审计失败的内部根源,被审计方和证券市场监管方存在的问题是造成审计失败的深层次原因。文章指出,应强化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实现审计市场与会计市场分离,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等对策,规避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  相似文献   

19.
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制度。本文运用公共经济学理论分析发现,资本市场上的基本审计产品是纯公共产品。在现行审计委托制下,由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完整性负责的一方委托注册会计师,导致审计独立性缺失,使得审计质量主要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审计报告成为“信用品”。对此,本文提出两项治理措施:一是建立由审计产品的使用者购买注册会计师审计产品的使用者委托制;二是在审计署设立“公众利益实体审计司”,采用授权委托制,由政府购买注册会计师审计产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审计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20.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治理的完善也有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文章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为基础,利用博弈论的观点分析公司治理完善程度与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指出公司治理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关系。并以商业银行为例,探讨当公司具有众多的分支机构时,如何利用注册会计师审计完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