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三哩岛和切尔诺比利核泄漏事故之后,"福岛核灾"再次引发了关于核电站存废问题的争议,部分国家相继关闭核电站并实施核电站退役计划,核电站资产弃置义务问题无论是在能源领域还是在经济领域都是值得关注的课题。基于环境会计学理论、FAS 143及核电站弃置流程,构建核电站资产弃置义务会计核算框架。在此基础上,以美国Vermont Yankee核电站为例详细阐述核电站弃置费用预估,弃置负债确认、计量及信息披露的会计处理步骤。本研究不仅填补了核电站退役会计处理方面的研究空白,也为健全资产弃置义务会计准则和规范核电站退役会计处理模式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2.
弃置费用是指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应当承担的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文章通过分析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探讨新会计准则中弃置费用会计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会计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于2006年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 石油天然气开采》中首次就特殊行业企业弃置债务的确认与披露做出了规范,然而经笔者研究思考并结合国际实践发现,弃置费用会计核算仍存在适用范围有限、初始计量时弃置费用估计存在较大随意性等诸多问题,本文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扩大资产弃置会计的核算范围、制定弃置费用核算独立的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弃置义务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不应出现的会计记录错误近年来,大家都在关注会计准则的建设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问题,深切感受到会计的进步和发展。但各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会计准则规范的都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列报、披露),我国也仅是在《企业会计准  相似文献   

5.
资产证券化作为国际金融领域的创新金融产品,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拟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下资产证券化业务涉及的会计要素、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披露等有关会计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与减排相关的排放事项的会计问题得到包括FASB与IASB在内的国际会计界的普遍重视.两大权威会计机构为此专门成立联合工作组进行研究.截止2011年2月底已取得若干初步成果。文章介绍与评述了FASB与IASB工作组对排放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及列报披露等基本问题的初步观点。并对工作组部分还待讨论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基于我国政府及相关企业在未来也承载着繁重的减排任务.应该及时规范我国排放事项的会计处理与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7.
纪豪 《财会月刊》2007,(12):24-25
资产证券化作为国际金融领域的创新金融产品,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拟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下资产证券化业务涉及的会计要素、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披露等有关会计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说明了资产弃置费用概念,然后分别阐述了不同国家和组织对资产弃置费用处理的会计规定和处理方法,并对其进行了理论性总结,认为它是对传统会计处理方式的一种扩展。作为环境会计的一项重要核算内容,它涉及环境负债、长期资产、折旧与新增费用的组合处理,并采用未来不确定估计方式计量环境负债金额,具有较大的创新。对此,论文还提出了构建我国资产弃置费用会计准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资产证券化中资产转移会计确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 《财会通讯》2007,(10):50-51
资产证券化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并相继出现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应收账款证券化、信用卡证券化等。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先后发布的FAS77、技术公报85-2、FAS125、FAS140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颂的IAS32、IAS39及其修正稿,可以看出在资产证券化的历史进程中,FASB及IASC为解决证券化业务中会计确认、计量等问题建立完善的会计规范而作的努力。资产转移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资产转移的会计确认是其关键。我国于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中包含一系列的金融会计准则,即《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及《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这些会计准则虽非专门的证券化会计规定,甚至没有直接提及证券化,但对资产证券化所涉及的会计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会计处理方法。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发起人与特殊目的实体(SPE)间的资产转移会计确认涉及到采用表外处理还是表内处理,而两种处理方法对发起人的财务报表的影响重大,这使得证券化会计中资产转移的确认问题成为资产证券化会计业务处理的核心。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以下简称"新准则第23号"),对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资产转移会计处理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2006年出台了包括资产证券化在内的金融工具、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定,虽然其填补了传统会计的一些空白,但是随着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逐步深入,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定在指导和规范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应当结合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实际情况,完善资产证券化中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合并及会计披露等相关会计处理的会计准则,以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资产减值问题已经引起了各国会计理论界的普遍关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对资产减值的会计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并先后出台了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以规范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问题,更好地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但是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我国目前企业的管理现状和上市公司的监管机制下,资产减值政策赋予企业更多的职业判断和会计方法选择的权利,给会计人员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判断余地,为企业进行会计操纵提供了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2.
现行会计准则对期货的会计确认和计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本文从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信息披露这三个方面论述期货会计核算的理论依据,并针对期货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巧良  杨蔚 《会计之友》2006,(5S):89-90
企业合并会计被认为是会计界的四大难题之一。本文分析了FASB和IASB关于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比较了企业合并会计处理中重要内容的演变过程,并对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的建设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在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资产减值定义、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和计量的基础。我国可收回金额的计量与IASB和FASB不完全相同,主要基于公允价值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量的现值,这样必将造成可收回金额计量方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一、建立我国财务信息披露准则的必要性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颁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从总体来看.这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起点高、内容完整、覆盖面广;建立起了较为科学完善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标准,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领域的诸多空白,并在会计计量、企业合并、金融工具会计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和突破。笔者认为.完整的会计准则规范体系应该由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确认和计量准则、财务信息披露准则三部分构成,财务信息披露准则是会计准则规范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建立我国财务信息披露准则的必要性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采掘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着独特的行业特征,需要制定专门的会计准则对其会计处理与披露进行规范。在此方面,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简称油气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矿产资源会计准则最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本文研究了会计计量的涵义、要素以及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介绍了FASB与IASB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及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本文研究了会计计量的涵义、要素以及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介绍了FASB与IASB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及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新《企业会计准则》将"资产减值"作为一个单独的会计准则进行列示,完整给出了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时间与计量方法,详细的规定了其中的资产减值迹象判断、确认、计量、披露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本文指出了资产减值会计处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处理策略,并对如何完善我国企业资产减值的会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与行业的结合,部分企业会计准则的局限性日益明显,成为企业转型和变革的阻力。文章在现有"互联网+"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研究基础上,结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最新进展,采用文献归纳和案例法对"互联网+"会计确认和计量、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披露等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讨论,得出会计要素确认的条件不再是经济利益的流入及流出、"双重计量模式"计量方法将成为主流等结论,提出在"互联网+"下企业要适时总结会计实践,为基本会计准则的改进和具体会计准则的修订提供样本,从而改变企业会计准则自上而下的制定困境,让企业会计准则适应"互联网+"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