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职业事故与职业病使国家、企业与劳动者个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事故普遍存在,不可能根除事故的发生,但是可以预防的.在信息完全时,让市场发挥其作用,达到最优工作安全水平;而在信息不完全时,可根据成本与效益原则进行政府管制,减少市场失灵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认为,最理想的市场是完全信息且自由竞争的,即市场的所有参与者都完全了解与商品交易相关的所有信息,且相当多的生产销售企业以相同方式向市场提供同一标准化产品.这样的市场可以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效率,也是采购人乐见其成的.但完全信息市场几乎不存在于现实世界,采购人也必须直面不完全信息市场中的种种困局.  相似文献   

3.
自然垄断、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以及外部性等因素的存在,使价格不能或不应该完全依靠市场形成和决定,从而需要政府在必要时进行价格管制。自然垄断、公用事业行业是政府价格管制的重点;竞争性领域的价格可由市场形成,但当涉及公共利益时,价格不应该完全由市场决定;除常规性的价格管制外,在一些特殊时期,政府还会采取一些临时的价格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作为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的两家寡头运营商,各具优势。它们在多方面展开博弈,试图在不同的市场情况下制定最合适自己的竞争策略,从而成为市场的赢家。根据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实际情况,文章主要分析了价格竞争策略,资费套餐竞争策略以及卡特尔。在分析价格竞争策略时,采用了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以。在分析资费套餐竞争策略时,采用了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以及智猪博弈模型。然后又探讨了两家运营商合作形成卡特尔的可能性。最后基于以上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李建国 《财贸经济》2001,(12):43-45,76
一、信息不对称的一般原理 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竞争模型假定市场参与者具有关于所交易商品和价格的完全的信息,缺乏完全信息的情况称为不完全信息.信息不对称是信息不完全的一种情况,即一些人比另一些人具有更多、更及时的有关信息.信息不对称不仅是由于人们常常限于认识能力不足,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更重要的是,由于行为主体为充分了解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太大,不允许其掌握完全的信息.因此,信息不对称其实就是信息分布或信息获得的不公平性,其主要来源一是信息的不公平性,二是市场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6.
一般均衡理论隐含着完全信息的假设,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市场却大多数都是非对称信息市场。一方面信息不对称促进了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发展,但是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同时也存在着危害,本文正是通过分析不对称信息市场,提出了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耿 《商业研究》2006,(16):32-36
企业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发行股票时,对定价的选择与外部投资者的决策构成一个信息不完全的动态博弈。通过博弈的精炼贝叶斯均衡可以发现,均衡条件下的市场类型及效率关键取决于卖方以高价卖出“差”企业时所获取的“超额收益”与差企业的“包装成本”之间的相对大小;在某些情况下,还要受到发行企业质量分布函数的影响。改善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包装成本、降低信息不对称,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则应实行限价发行制度。  相似文献   

8.
博弈论纵横谈——非对称信息下的网络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芳 《北方经贸》2002,(8):23-25
信息时代 ,网络经济日益成为热门的经济学研究领域。文章分析了网络经济中信息非对称的现象 ,描述了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的结果 ,直接显示的机制的均衡结果与原机制的均衡配置相符合 ,得出政策不只是处在附属的地位 ,政府完全可以运用积极的贸易政策影响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消费者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和对中小企业的决定性作用越发显著,企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要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和接受服务时,达到预期的满意程度,并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维护消费者的各项权益。尤其是在进入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后,新进入市场的中小企业会在收集所需信息的基础上,有效防范市场发展带来的各项风险,而后结合价格策略实现博弈。本文在了解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进行了深层研究,并结合价格-质量-成本函数关系、博弈矩阵、盈亏平衡,对新进入市场的中小企业行为进行了深层研究。最终结果显示,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消费者对全新替代产品的需求和期望效用没有关系,但是对新产品的价格非常敏感。新进入市场的中小企业具备投机博弈的强烈动机,虽然可以实现部分预期,但完全相同的博弈无法持续重复。由此可见,政府部门要根据消费者与新进入市场中小企业之间的价格博弈关系,制定更加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反欺诈机制,以此降低不完全信息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黄芳圆 《商》2014,(40):24-24
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今天,百姓对食品的安全问题忧心忡忡。危机面前及时公布信息,才能有效化解社会疑惑,塑造政府形象,相关政府部门及时、准确地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在整个监管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每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时,为何行政机关发布的信息往往零散、笼统、可靠性低?本文拟通过分析食品安全信息不公开或不完全公开的原因,希望对如何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1.
特许权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市场各个参与者之间呈不均匀分布状态,即一些人比另一些人具有更多、更及时的相关信息。信息不对称的产生,不仅是人们认识能力的不准确,更重要的是由于行为主体获取充分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太高,不允许其掌握完全信息。由于特许权在物质形态、价值构成、市场属性等方面的特殊性,以及新兴市场的不完备性,而中国特许权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  相似文献   

12.
农户信贷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由于信贷机构与农户之间不完全信息,信贷机构贷款前无法有效判别农户基本信息的真伪性、贷款后无法甄别农户的信贷违约风险,信贷人员依其主观进行判断,易于增加农户信贷违约风险。因此本文对信息不对称下农户信贷违约风险的独特性、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同时用相关理论进行解释,以期对降低农户信贷违约风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由物流企业买断核心企业生产的产品后批发给多个零售商的买断模式,从博弈论的视角研究了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与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时零售商1与零售商2的最优订购量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用来说明在不完全信息市场上,相关信息在交易双方的不对称分布对市场交易行为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市场运行效率问题,经济学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若干理论和模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败坏问题,为合理利用市场资源要搜寻信息、市场信号、契约设计以及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不断改善宏观干预手段和方法、加强道德教育和社会监督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 关于商业暴利,有人认为,“买卖双方只要在明码标价等前提下愿买愿卖,双方就达成契约,就不应该管了”。事实上,非风险报酬的暴利是市场经济结构内的蚁穴,必须加以限制和制止。 一、作为暴利来源的欺诈是对信息不对称的人为放大 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所有的信息都凝聚在价格中。在这种能够保证“信息的完全性”的市场条件下不存在不确定性。但是,信息不对称是现实市场的常态,它广泛存在于保险市场、金  相似文献   

16.
叶建亮 《商业研究》2002,(15):27-29
近20多年以来,不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市场理论已经成为经济研究中充满生机活力的领域。今天,不完全信息模型已是研究者工具箱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无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市场,还是发达国家的现代金融市场,不对称信息问题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及其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非重复博弈条件下信誉缺失与惩罚的关系及博弈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朝孝 《商场现代化》2006,(17):311-312
本文分析了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以及时滞特征,通过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非重复博弈条件下信誉缺失与诉讼过程中胜诉概率、惩罚力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投资市场基于弱有效市场特性,投资信息的利用程度偏低,投资者行为非理性现象明显。本文利用静态博弈原理,通过分析市场参与者投资博弈过程,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着重探讨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非有效市场中的博弈选择。  相似文献   

19.
杨英 《商场现代化》2007,(9):164-165
不完全信息会导致决策的风险。在资本市场中,信息是不对称的,上市公司作为信息强势群体,会通过机会主义谋取私利;中小投资者作为信息劣势群体,往往会采取非理性的投资行为,从而加大了市场的风险。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商》2015,(32)
在现实复杂的经济环境里,市场机制不一定总是能发挥作用,资源配置可能出现低效率,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垄断、公共物品、外部影响、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不一定仅仅依靠市场自身就能解决,还需要政府发挥职能作用共同制订对策来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