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3篇
贸易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认为,所谓宏观经济的间接调控,其根本的特征是宏观模型的一组中间变量内生化和市场化,或者说,中间变量的内生化是有效实施宏观经济间接调控的必要条件。同时,制度条件对宏观政策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影响,这些条件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的透明性,稳定性,政策传导体制的通畅性,经济主体产权的明晰性,事实上宏观经济模型的中间变量对政策反映的敏感度以及微观主体对这些中间变量的敏感度决定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程度,我国虽然已成功的放开了物价管制,但其他的中间变量仍然是由政府控制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十五"时期我国地区差距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十五"以来我国省区间差距开始出现缓慢下降"十五"时期,我国地区差距连年扩大的态势开始得到遏制,出现缓和下降的趋势.2000年,我国省、区、市人均GDP最高的上海市和最低的贵州省分别为34547元和2662元,分别是当年全国人均GDP(7858元)的4.4倍和33.9%,两者差距相当于当年全国人均GDP的4.06倍.而到了2005年,这一数据缩小到3.32倍.  相似文献   
3.
公共产品歧视性分配政策与城市人口控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在一个二元经济框架内,通过一个改进的“亨利.乔治”模型,研究了转轨过程中的经济发展导向政府的城市人口控制问题。证明非歧视分配政策和任由城乡人口自由流动的政策组合并非一个有效率的户籍制度安排。不同主体之间在关于城市人口规模的控制上存在着利益差别,歧视性分配政策有助于缩小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差别。实行非歧视的公共产品分配政策同时对城市人口规模按照生产效率加以控制是现有体制下一个有效率的户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近20多年以来,不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市场理论已经成为经济研究中充满生机活力的领域,今天,不完全信息模型已是研究工具箱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无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市场,还是发达国家的现代金融市场,不对称信息问题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及其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6.
7.
知识溢出与企业网络组织的集聚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企业网络是介于企业科层和纯市场组织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企业知识的溢出和外部性的相互给予会造成企业网络集聚规模报酬递增现象。一方面不断吸引企业进入网络组织结构,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内知识的外部性又会导致竞争加剧和限制网络的扩展。存在一个均衡的网络规模和最优的知识溢出水平使得整个网络的集聚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2014—2017年我国省级报纸对省份内地级市的空气污染报道数据,实证检验了媒体压力在促进空气质量改善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媒体对污染报道的增加,显著促进了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且这种改善的效果受污染报道发表报纸是否为省级党委机关报以及城市主政官员特征的影响。这意味着,媒体污染报道主要通过对政府官员形成的压力来促进地方政府进行污染治理、改善空气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治理投入的增加与工业污染排放的减少,是媒体压力促进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有效途径。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新时代我国舆论监督的作用机制以及更好发挥新闻媒体监督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的匹配样本,探讨我国企业进口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结果显示:进口对企业技术进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体现在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两个方面,即更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企业,更有可能选择进口,剔除加工贸易企业之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通过倾向性匹配和平均效应分析,本文发现选择进口的企业相比没有进口的企业,其全要素生产率显著并持续提高;出口企业,特别是加工贸易企业通过进口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相比一般贸易企业而言要低,但是依然显著为正;本文结果在不同采样和指标度量模型中均显示稳健。  相似文献   
10.
叶建亮  朱希伟  黄先海 《经济研究》2019,54(12):198-202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加快构建"创新引领、要素协同、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强化理论创新,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亟需产业经济理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由经济研究杂志社、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与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南京大学商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宁波大学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东北财经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