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以长春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未来经济处于新常态的发展态势,构建包含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评价等级标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以及层次分析法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3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2015年为现状水平年,应用模型对长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辖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不平衡,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全市用水效率,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从全国、淮海经济区和徐州都市圈3个不同的区域尺度,运用区位熵法对徐州都市圈8个城市的功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徐州都市圈的主要城市在功能结构上存在产业结构趋同且层次较低、城市中心性不强和外向型经济薄弱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增强城市间水平联系和互补性、提升城市产业层次和技术含量、强化城市集聚效应和扩散功能、促进首位城市升级等相应的地位重组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及评价研究,旨在综合分析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禀赋,以对其开发利用提供全新的参考路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开发条件和社会效应构成评价综合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及综合层3个部分在洛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指标的选取,共包含15个具体指标,构成一个梯级的、相互联系的、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在评价综合层中, 3个部分的权重分布情况为资源要素价值(0.647 9)资源开发条件(0.229 9)社会效应(0.122 2);指标层权重处于第一层次的指标有文化研究价值(0.136 7)、乡村扶贫效应(0.131 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0.126 5)和资源丰富度(0.093 1)。[结论]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其中人文旅游资源占基本类的71%,具有极强的开发潜力;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的价值是洛阳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乡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成为洛阳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设置了3层20个具体评价指标,用该指标体系分析了中国1996年、2000年、2006年3个时点上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2006年各省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并提出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旅游资源评价是一个综合的、多准则的、多因素的复杂问题,它对于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技术相结合,构建出包含资源价值、景区环境和旅游条件等3个准则层因子和13个子准则层因子的云台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模型。通过科学系统的评价,得到了相对准确的评价结果,观赏性、休闲性、环境质量等因素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森林康养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康养旅游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和大众的青睐,但对于森林康养旅游评价指标系仍属空白区,有较大的创新发展空间。文章结合各国森林康养旅游研究成果和经验,在分析森林康养旅游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康养旅游价值、环境价值和开发建设价值3个层次,选取8个准则层、32个指标层,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森林康养旅游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结果表明,3个子目标层权重最高的是康养环境价值评价,权重值为0.63,次之为康养旅游价值评价,其权重值为0.26,对开发建设价值评价的权重值最低,仅为0.11。说明森林康养旅游侧重于森林康养,以康养为主要需求动机的旅游形式,以森林环境质量为主导因素。该森林康养旅游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指导我国当下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辽宁省国土开发整治的现状、区域条件及未来发展趋势入手, 提出辽宁省国土开发整治的总体布局是:集中主要力量建设“沈阳至大连”和“沿海”两个经济地带;以沈阳、大连和锦州 3 个中心城市为中心发展辽中、辽南和辽西 3 个综合经济区,启动辽北、带动辽西和辽东;抓好部分城市群老工业基地改造、辽东半岛南部(大连)国际金融、外贸出口加工区、辽河三角洲石油化工、农业开发区、辽西走廊石油化工、能源开发建设区和辽北粮食、能源和食品工业开发建设区 5 个重点开发建设地区;搞好辽东生态屏障建设区和辽西水土流失整治区。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开发布局及其制度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开发布局优化是矿政管理工作的核心追求之一。文章通过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布局的基本理论,总结主要政策工具脉络,提出了矿产开发布局微观、中观和宏观的三个层次,分析评价了三个层次布局的主要机制。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布局的政策建议:(1)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矿产开发国际合作;(2)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融合的技术研究;(3)统筹矿业权审批登记监管制度,完善布局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9.
试论林业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作用出发,结合循环经济的"3R"原则,提出林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并根据循环经济的3个层次,从单个林业企业、企业间产业生态链、社会层次大循环角度对发展林业循环经济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辽宁省地质景观分布特点,对该省的旅游地质资源进行了旅游地学景观区、旅游区(景观亚区)、景区、景点4个层次的划分;针对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陕西南部地区山区自然灾害造成巨大危害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山区城镇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和措施:加快生态经济建设,推进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加强防灾减灾意识和措施、防治灾害;加强城镇建设规划与管理;改善山区交通条件,促进山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旅游收入的稳定增长,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文章立足于武陵山片区区域主要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与分类,分别应用"三三六"评价法和模糊综合法对该区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但发展并不均衡,旅游资源及产品同质性大、重复开发较多,同质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多于合作。该文针对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加强人文旅游资源竞争力的深度开发、提升自然旅游资源合力的整体开发、改善武陵山片区旅游资源系统外部环境和利用"旅游扶贫"促进武陵山片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对策措施,以期对该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旅游带来发展机遇。河南西部山地旅游发展需要重新审视,为此首先从提出的背景、核心内容及对山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等方面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解读;其次,提出山地区域划分的原则,并以此为依据对河南西部山地区进行范围划定,同时分析其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依据,从政府、企业、居民等三个主体层面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福建山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省建设的重要保障。然而长期以来,福建山区经济发展基本上处在资源经济的轨道上运行,只重视资源,忽视了生态资本价值增长,特别是忽视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据此认为福建山区经济的发展的思路必须从资源相对优势向竞争相对优势的转化并提出实现这一转化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平原林业特殊性及集体林权改革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原林业在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状况方面有着固有的特殊属性。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平原林业与平原农业、南方林区林业进行对比,指出了林权改革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平原地区在借鉴吸收国外和南方林区的经验的基础上,要进行林地制度创新、林木制度创新和配套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六安市是安徽省五大旅游区之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分析评价了六安市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客源地市场;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一心四片”的总体布局模式,即以六安城区为总接待中心和服务基地(中央区),向周边4个分区(金寨区、寿霍区、舒城区、霍山区)辐射,南部以山岳自然风光游览为主,北部以历史文化名胜见长;根据景点的空间分布及现有公路交通网的布局,注意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提出了弓箭式和放射型相结合布局模式,即以合肥、六安为中心覆盖全区主要旅游景点的公路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山西省山区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的综合分析,指出了山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用养失调、农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提高耕地质量、发展绿色食品、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湘南山区生态环境良好,但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以汝城县为例进行了研究;在介绍汝城县发展现状和分析汝城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示范区必要性的基础上,进行了生态经济分区,并探讨了各区发展生态经济的模式,提出了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和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淳安县生态公益林管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浙江省淳安县生态公益林管护的现状出发,解剖了当前生态公益林管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如何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管护质量,提出了必须制定生态公益林管理条例、打破单一的"封护"经营措施、实行生态公益林的有偿使用等建议,以促进生态公益林综合效益的提高和山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森工企业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家对《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总体要求,结合当前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林区在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以大兴安岭林区新林林业局为例,分析了林业企业林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围绕转变林区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振兴国有森工企业林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