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完善,其中资本市场方面也在不断受到重视,一些大型的企业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便采取并购重组的方式为企业纳入新的动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在并购重组的过程中,税务筹划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由于我国企业对并购重组后如何进行税负规划和确定纳税方式都不够专业,因此本文对于并购重组中的税务筹划进行了必要的思考,并且思考出相应的筹划措施.  相似文献   

2.
论企业并购重组中文化整合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并购重组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大问题。文化整合是企业并购重组的重要内容。认真总结和反思中外企业文化整合的经验和教训,合理构架文化整合的内容。有利于我国企业并购重组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9,(4)
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了实施并购重组并创造新企业价值的机会,我国企业并购重组活动日益频繁。企业并购是一把"双刃剑"。如何避免并购重组中的误区和障碍,增加并购成功率,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这对企业来说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并购重组的理论、价值来源进行分析,并结合案例对并购重组进行了分析,以此来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军华  赵立扬 《时代经贸》2010,(24):247-248
并购与重组是我国企业外部扩张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并购重组业务在我国尚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相关税收法规显得笼统和模糊,而且存在部分法律真空,这些法律空白使税收法规处于滞后状态。本文从企业并购与重组中的避税操作、西方发达国家的反避税经验与完善我国企业并购反避税制度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企业并购与重组的税收法规构建,以期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的税收法规环境。  相似文献   

5.
并购与重组是我国企业外部扩张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并购重组业务在我国尚处于探索与发展阶段,相关税收法规显得笼统和模糊,而且存在部分法律真空,这些法律空白使税收法规处于滞后状态.本文从企业并购与重组中的避税操作、西方发达国家的反避税经验与完善我国企业并购反避税制度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企业并购与重组的税收法规构建,以期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讲经验,完善我国的税收法规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实施了新税法及新会计准则这一形式下,企业应该改变或调整并购重组的纳税筹划方法.如何利用好新的税收政策和税收杠杆减少企业的税负,对并购方企业完善管理、实现经济利益而言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企业并购重组的方法及类型,分析了并购的目标、支付方式、融资方式及整合方式等,探寻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纳税筹划的新的突破点,以增加企业并购重组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钢铁工业已进入大重组、大并购的新时代,重组浪潮风起云涌。要想做大做强我国钢铁业,必须走重组并购道路已是不争的事实,而重组的关键是要高度重视盘活存量资产。  相似文献   

8.
石志冰 《时代经贸》2012,(18):172-173
本文以2007年-2010年发生并购重组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并购重组对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影响,对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后成长性进行了初浅的研究。本文发现:并购重组后,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有显著提高,但是并购重组对于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鲍屹锋 《新经济》2013,(29):59-60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欧美金融危机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我国迎来了企业重组、并购的新局面.本文在简单概括资产管理风险和企业重组、并购的包含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重组并购中面临的并购价格难以定位、融资渠道不畅、并购后财务整合问题等资产方面的困难,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企业应采取的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马金辉 《经济师》2008,(3):159-160
知识型员工激励及机制构建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管理者必须根据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和需求,根据企业并购重组后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手段,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企业并购重组后的运作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既有经济风险因素,又有非经济风险因素。在经济风险因素中,战略选择阶段中的战略定位失误,评估实施阶段中的低估并购成本、交易方案设计缺陷,整合阶段中的文化冲突等,都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风险因素。而政治、社会、军事、法律、舆论等非经济风险因素则贯穿并购的各个阶段。要较好地规避海外并购的风险,中国企业应该系统地分析内外环境及各种可能产生的风险,作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规模经济现状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前,我国主要产业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过低,生产要素配置过于分散,缺乏规模经济。合理扩大我国制造业的企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是提高我国工业竞争力的当务之急。以横向联合方式为主的企业购并是短期内实现规模经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10年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政治关联对并购当年(2010年)和并购后连续五年(2011—2015年)企业价值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影响在并购企业采用不同并购战略选择时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研究发现,并购企业中央政治关联和地方政治关联均对并购后企业短期价值和长期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在一定条件下,跨地并购战略在企业中央政治关联与企业价值(短期/长期)间有正向的部分中介效应,即中央政治关联企业通过跨地并购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企业地方政治关联可以显著地促进多元化并购战略的实施,而实施多元化并购战略进一步增强了对企业价值(短期/长期)的抑制作用,即多元化并购战略在企业地方政治关联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并且对直接正效应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目标市场负向需求冲击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目标市场负向需求冲击与跨国并购发生的概率呈正相关关系;第二,目标企业的选择要么是生产成本最高的企业,要么是生产成本最低的企业。最后,本文依据核心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不完美市场和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企业并购能否通过协同效应带来有效的市值管理?本文选取了在2007—2010年期间发生并购的A股上市公司,检验了并购的价值创造和市值管理有效性之间的联系,并做了分组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对企业未来三年经营绩效有正协同效应的并购可以为上市公司带来更高的市值管理效用。分组检验结果进一步显示,投资者更为关注异地并购、同行业并购、民企并购以及股权分散型企业并购。这些并购类型的市值管理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在吸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行业技术环境和企业双元创新倾向,提出跨界技术并购企业创新绩效实现机制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使用fsQCA对107个上市公司跨界技术并购案例进行构型研究。结果发现,在高创新绩效构型中,主并企业创新倾向与吸收能力不同维度间存在差异化匹配关系;企业潜在吸收能力与现实吸收能力间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技术基础广度和吸收转化投入强度对于创新绩效提高相对重要;丰富的外部技术资源更有助于创新绩效提升。研究结论拓展了吸收能力理论,丰富了跨界技术并购领域实证证据,可为不同特征企业制定跨界技术并购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与思考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我国上市公司从事着大量的并购活动,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和会计数据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上市公司并购中应积极拓展有实质性的规模扩张,同时在产业转型中更应注重原有产业的技术升级和致力于营造公司主业的强势竞争力,从体制和制度上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8.
We examine the effect of M&As conducted by U.S. and Chinese bidders (US‐Japan and China‐Japan M&As) on the stock prices of Japanese targets. We find that both types of M&As tend to increase the stock prices of the Japanese targets and that market reactions a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for US‐Japan M&As than for China‐Japan M&As. Additionally, capital participation produces greater market reactions to China‐Japan M&As than other structures, while acquisition produces this effect in US‐Japan M&As. Our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research indicating that market reactions increase for bidders operating in a developed country with high‐quality institution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JEL G32, G34)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西方经典企业并购理论可主要归结为使总价值增加的效率理论、自大理论、代理问题和再分配理论。为检验这些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本文分别采用会计研究法和事件研究法,对中国上市公司1999年发生的85起控制权转让案和2002年55起重大资产重组案的并购绩效进行了全面分析,兼顾了并购绩效产生所需的时间因素和实证研究的实效性,从而揭示中国企业并购之动机及其绩效。研究表明,并购重组给目标企业带来了收益,其CAR为24.502%,超过20%的国际水平;而收购企业收益不大且缺乏持续性。同时本文结合个案分析补充大样本研究的不足,得出并购理论在中国具有一定适用性。最后,本文从并购动机、并购方式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并购失败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创业导向并购战略是新创企业发展采用的探索性扩张战略。以大富科技为例,在分析企业创业导向并购行为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并购目的,定义了3种不同类型的创业导向并购行为,分别为基于开拓新市场的创业导向并购、基于进入新行业的创业导向并购以及基于深化工艺和系统支持的创业导向并购。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3种创业导向并购对象选择因素及其特征,丰富了创业导向战略相关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