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全球经济的热点问题之一。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入手,通过对“双顺差”形成原因的分析,揭示“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探索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12日公布2012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正式数据。统计显示,虽然二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逆差,但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依然呈现"双顺差"格局,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2012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772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为2.1%;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49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629亿美元。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经常项目顺差537亿美元。其中,按照国际收支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始终呈现"双顺差"的状态,尤其是2005年以来,双顺差的规模仍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我国持续16年的"双顺差"格局,在国际经济中是非常罕见的。在长期的历史原因、政策原因、外部环境等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不可能短时间消失,并且,长期的"双顺差"状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弊大于利,因此,本文通过对2005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状况进行分析,提出政策建议,希望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通过国际收支这一衡量标准来反映出来,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中国国际收支多年持续双顺差,这充分表明了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对1982以来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研究,以确定中国国际收支变化趋势和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金融     
《国际商务财会》2013,(5):92-92
外汇局:一季度中国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 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公布2013年一季度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的经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保持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经济运行基本平稳.从九十年代开始,中国的国际收支开始走上顺差的道路.仅2007年上半年,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增长132%.如此之大的双顺差给经济的平稳运行增加了无形的压力,如何应对国际收支的顺差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压力,成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国际收支双顺差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和归纳学术界所提出的关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形成原因的主要观点,总结关于双顺差的主要研究成果,以便更多的学者在更新的平台上对我国的双顺差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双顺差剧增成因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邓立  张坤 《财贸经济》2007,(9):106-110
当前,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持续存在,并不断扩大,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深刻影响,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从世界范围对国际收支失衡进行了分析,认为国际收支失衡是一种普遍现象;接着,从5个方面分析了持续双顺差的原因,并对我国双顺差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分别从短期和中期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所暴露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收支是一国的国际经济交易活动的综合反映,然而这一反映对外经济活动的外向型指标从本质上反映着一国的国内经济情况,国际收支状况只不过是国内经济运行状况的外在表现而已。中国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在本质上暴露了国内制度建设的缺陷、金融市场改革不到位的缺陷以及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性等问题,从而为从本质上改善国际收支失衡提供了解保持"双顺差"(1998年除外),带来了中国外汇储备持续不断的增长,截止2009年9月中国外汇储备达22725.95亿美元,这势必会增强中国抵御游资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形成的特点,若平衡国际收支,可以有两条途径:减少经常项目顺差和减少资本项目顺差。如果通过减少贸易顺差,甚至是贸易逆差来平衡收支,可能对出口造成过大冲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及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外国直接投资(FDI)在中国的规模不断扩大,它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中国国际收支顺差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笔者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各账户,即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以及错误与遗漏账户三个方面分析了FDI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同时探讨了FDI与我国目前"双顺差"的关系,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便使FDI更加有利于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之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连续6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阐述我国双顺差的构成特点;运用弹性分析理论和吸收分析理论分析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成因,说明我国双顺差现象是国内经济失衡的结果;论证了国内产业结构不合理、储蓄大于投资和消费等国内现实因素是造成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商》2015,(4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不断增长的"双顺差"和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1990~2012年国际收支状况入手,阐述了近十年来的国际收支现状。发现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研究和探讨国际收支对于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高竞争力、促进收支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程英  刘丹 《中国物价》2008,(2):52-55
外国来华直接投资的净流入不仅形成了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文章认为通过调整我国国际收支的资本与金融项目,改变我国过度依赖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大力支持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平衡国际收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两个现象出发,从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支撑作用和现存的阻碍因素,进而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将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局面的改善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际收支的平衡表的编制始于1982年,1984年开始公布年度国际收支平衡表,1997年以后的统计指标的设置完全国际可比.在这二十多年间,中国国际收支规模及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自20世纪后半段以来,更是出现了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1995-2006年(除1998年资本与金融账户逆差外),中国国际收支持续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日益严峻,本文主要对双顺差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存在已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一直保持双顺差。双顺差给我国带来一系列问题: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持有和运用面临巨大的风险与损失,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我国与相关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加剧,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被削弱,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等。推动我国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对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象、具体原因以及影响,并根据当前我国的经济政策导向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1994年至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变动及特征分析,揭示出"双顺差"这一我国特有的国际收支结构特征,并指出了其存在的巨大负面影响。针对"双顺差"这种严重不平衡的收支结构,提出了一系列调整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李旭新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2):115-116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现象。双顺差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快速融入的结果,反映了我国储蓄大于投资的结构性特点,但过于早期的出现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和基本国情有着不利的作用。双顺差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但也引起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国内的货币供给等问题,同时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逐年增多。重点分析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国际收支的历史发展状况,以及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的不利作用,得出结论认为国际收支双顺差在我国将是一项长期的"存在",更需要积极地扩大内需等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