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外润滑油公司的实力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石油润滑油专业公司和即将成立的中国石化润滑油专业公司具有自身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今后两大公司润滑油的发展方向是大力改善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环保、节能、长效的抗磨产品,而不仅是扩大生产能力;外国石油公司凭借其品牌和销售网络等在中国的润滑油市场占有很大优势,但其高成本等劣势也不容忽视。在未来中国润滑油市场上,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之间,国内两大公司和外国石油公司之间都存在着异常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2.
外国石油公司在中国润滑油市场的定位是:以高档油为主,大力扩占中档油市场份额。市场目标消费群体主要是原设备制造商、汽车修理厂、汽车出租公司和运输公司、加油站专卖店及汽车快捷保修店。外国石油公司掌握了一定的市场营销规律,针对润滑油销售的周期性、季节性和知识性采取不同的营销方式。相比之下,国内润滑油企业的市场定位不明确,营销力量薄弱,产品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缺乏科研与应用一体化的产品开发机制。根据中国国情,国内润滑油企业的市场定位应该是:努力扩占高档油市场份额,巩固和发展中档油市场份额,重视低档油的市场份额;在营销策略上,要强化“质优价廉”或“质同价低”的价格定位,让利于批发商,建立营销网络,讲究包装、服务、用户咨询、物流配送等。应坚决压缩全损耗用油的产量,严格控制中、低档油调合 厂的建设,坚持“以高档油为主、内燃机油为主、多级油为主和小包装为主”的发展方针,大力发展绿色产品。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润滑油基础油市场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2008年,世界润滑油总消费量为3800万吨/年左右.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全球润滑油消费量明显下降,但亚太地区仍为润滑油消费的热点地区.预计全球润滑油需求从2010年后开始反弹.2008年底全球润滑油基础油产能为5000万吨/年,基础油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2010年产能将过剩约20%.近期全球基础油加氢工艺生产的Ⅱ/Ⅲ类基础油比例不断上升;基础油竞争的焦点继续集中在亚太地区;基础油开始走品牌发展道路;废油回收加工基础油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中国润滑油消费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进口基础油资源不断增加."十二五"期间,预计润滑油基础油年进口量仍将超过100万吨.中国在适时建设基础油生产装置的同时,也应适当利用进口资源,避免大量建设带来的区域产能过剩的风险.同时,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应积极开展废油回收业务,为国家的环保和节能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润滑油市场目前的特点是: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润滑油调合能力严重过剩;市场呈“三足鼎立”之势,竞争激烈:国外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地方调合厂分别占据润滑油的高、中、低档三个市场,国有的润滑油企业具有资源丰富,拥有添加剂生产基地,以及科研力量雄厚,加工设备齐全等优势,但仍面临发展的巨大困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正视挑战,全方位迎接挑战,在改革中创新,是中国国有润滑油企业发展的方向。为此建议:(1)发挥资源优势,实行总量调控和产品结构调整;(2)科学营销,积极拓展市场网络;加强服务与用户的沟通;(3)努力培育强势品牌,树立顶尖品牌,上乘服务的新形象;(4)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5)通过科学管理,压缩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6)两大集团联手合作;共同维护市场,提升效益;(7)努力探索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利用两种资源,开避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为中国国有润滑油企业赢得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5.
油品营销市场是外商投资中国最先涉足的领域之一,跨国石油公司己在华进行润滑油、沥青、燃料油和航空燃油等油品营销业务和服务。美孚、壳牌、埃索三大品牌以及加德士、BP、嘉实多、道达尔、LG等品牌已牢牢占据了中国润滑油市场,中国70%高档润滑油市场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外商的几十个调合厂能力已达90万吨/年,占中国润滑油需求量(380万吨/年)的24%,并通过已建立的兰州、锦州和上海合资润滑油添加剂厂基本控制了我国油品添加剂市场。  相似文献   

6.
2009年,在全球润滑油市场消费量大幅回落的背景下,中国的润滑油需求受惠于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表观消费量超过600万吨,同比增长6%~8%,成为全球润滑油市场的亮点。国内基础油资源供不应求,进口资源大幅增加,2009年润滑油基础油的进口量达到188万吨,对外依存度超过30%。同时,外资润滑油公司加大在华投资力度,市场份额稳步提高,中国国内市场竞争不断加剧。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继续向好,预计汽车产业等主要用油行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将带动润滑油消费继续增加;外资公司将加快在中国的布局,加强在中国市场的研发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在中国本土的生产能力,国内润滑油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基础油进口量将仍然维持在历史高位。  相似文献   

7.
立足市场提高国有润滑油企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中国润滑油市场有着自己的特点:润滑油需求增长速度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基础油国内资源供应相对充裕,进口资源也较多,并且向高质高价、低档廉价的两极化发展;在高档润滑油市场,国际品牌占据先导,加上部分民营企业的崛起,市场竞争极为激烈;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中档油市场需求有萎缩的趋势;由于农用运输车、农机具等的普及推广,低档油市场潜力仍较大。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国有润滑油企业应正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强化渠道与网络建设,努力拓展市场;减少环节,使销售渠道趋于扁平化;实行润滑油专业化销售,按产品线细分业务单元;合理利用广告等市场推广手段,努力提高品牌知名度;优化省市润滑油公司储、运、销环节。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成品油市场的开放,国内成品油市场已经改变了原有格局。分析了当前成品油市场上各竞争主体,阐释了我国的成品油市场开始呈现的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两大集团为主导,其他国有石油公司、民营企业、国际石油公司共同参与竞争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蔡湛 《化工管理》2001,(5):15-15
日前, 100多名国内乙烯工业的企业领导人和专家学者汇聚茂名,籍第十一次全国乙烯年会之际,探讨进入 21世纪的乙烯工业发展之路,把聚焦点放在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迎接中国石化迈进国际资本市场和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的严竣挑战上。   中国不仅要成为乙烯生产大国,而且要争当乙烯工业强国,是专家们共同心声。大家谈到,经过改革开放 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乙烯生产能力到 1999年末达到 440万吨,实际生产乙烯 435万吨, 2000年乙烯产量达 460万吨,其中中国石化集团拥有乙烯生产能力 264.5万吨, 1999年生产 269万吨,去年乙烯产量达 287…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抢占中国油品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品营销市场是外商最先涉足的领域之一,跨国石油公司在华进行润滑油、沥青、燃料油和航空燃油等油品营销业务和服务,现已大举进军中国润滑油市场,美孚、壳牌、埃索三大品牌以及加德士、BP、嘉实多、道达尔、LG等品牌已牢牢占据中国市场。中国70%高档润滑油市场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外商的几十个调合厂能力已达90万吨/年,占中国润滑油需求量(380万吨/年)的24%。并通过已建立的兰州、锦州和上海合资润滑油添加剂厂基本控制了我国油品添加剂市场。抢占润滑油市场面向日益增长的中国润滑油市场,嘉实多品牌持有者BP公司与汽车生产商东风集团公司组建润滑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