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张国玉  余斌 《北方经济》2005,(11):59-60
一、"民工荒"的误读--"民工荒"还是"技工荒"?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在诸多专家、学者给出的解释中,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经验解释是:"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技能型工人的缺失."民工荒"的惊呼之下,掩盖不了"从来不缺少普通民工"的事实,真正缺乏的是"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等高素质工人,于是出现了"珠三角地区6000元月薪难觅高级技工"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孟兆娟 《北方经济》2005,(10):39-40,41
2004年春天以来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缺工现象,尤以珠三角地区最为突出.据统计,广东省有近200万人的用工缺口."民工荒"现象的突然而至打破了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神话,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民工荒"预警劳动力供给瓶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近期媒体报道,2004年春季以来,不但福建、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甚至江西、湖南等一些内陆地区也出现了招不到农民工的"民工荒"现象,成为媒体炒作的一个热点。关于这一现象的成因,众说纷纭,笔者也试图做一些分析。一、现象分析1."民工荒"是客观存在而非炒作。"民工荒"反映的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供不应求的问题。此次"民工荒"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长三角"、"闽三角"地区以出口导向型、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如东莞、深圳、泉州、无锡、嘉兴等,仅  相似文献   

4.
曹龙虎  黄东明 《发展》2007,(12):161-162
近几年来,"民工荒"问题从珠三角地区迅速蔓延到整个东南沿海,甚至于内陆地区也出现了相同的状况.本文将从"民工荒"问题着手,通过对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来探悉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珠江三角洲"民工荒"看产业转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民工荒现象 珠江三角洲的"民工荒"问题近年来日渐突出.1月19日,东莞市市长刘志庚在该市经济运行情况通报会上透露,该市目前缺工30万人.缺工引发了恶性竞争,同类工厂之间"挖墙角"的现象流行,这意味着:  相似文献   

6.
自2004年起,珠三角地区许多企业遇到了招工难问题,由过去的"民工潮"转变为"民工荒". "民工荒"现象的产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农民工工资低,生活就业环境差,但深层的原因是我国农民工文化和技能水平低,人力资本不足与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矛盾所引起的.因此,化解珠三角"民工荒"的出路在于:一是加强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民工就业能力;二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转移,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工荒"的出现,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反映,但绝不意味着我国劳动力总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而是对传统的劳资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对劳动力市场要求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反映.农民工供需比例和结构的不协调,供需均衡被打破,”民工荒”现象再次出现了.要解决”民工荒”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以及从体制上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夏土 《新财经》2011,(3):62-65
他料想到将发生民工荒,却万没想到会"荒"到如此程度。2011年春节过后,不少工厂主的心情跌落谷底,民工荒的源头到底何在?农历新年,广州仕达电子厂老板宁国辉在喜忧参半的忐忑中,度过了10天假期。2011年1月,宁国辉拿到了一份过千万的海外加工订单。他信心十足,觉得金融风暴的阴霾  相似文献   

9.
“民工荒”,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纠缠了几年之后,人们对它的态度,已经从最初的颇感意外,发展到今天的泰然处之,“民工荒”本身也不再是新鲜的词儿。然而,“民工荒”似乎远不满足于寓居沿海,其势力范围在悄无声息中已经扩张到了中西部地区,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有报道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民工荒"愈演愈烈,从"技工荒"到"普工荒",从"季节荒"到"常年荒",从"东南沿海荒"到"中西部地区荒","荒"成了劳动力市场上的关键词,预示着中国的劳动力供求已从以前的无限供给转向相对紧缺。缺工,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尽管人们提出种种解释,用各种办法缓解"民工荒",但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透过"民工荒"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月红  周浩 《特区经济》2007,(3):267-269
近年来,我国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现象,而且有愈演愈烈趋势。从“民工潮”到“民工荒”转变这一悖论现象折射出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特有的经济、文化、社会现象。“民工荒”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透过“民工荒”悖论。从技工需求缺口、人文关怀及教育公平问题等角度。探讨了我国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进一步调整办学思路、深化改革,跟踪市场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改善思想品德教育现状。以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给职业技术教育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钟菊英  刘勇 《浙江经济》2004,(17):30-31
当前发生的“民工荒”是暂时的、局部的,但所隐含的结构性、制度性问题却是长期性的。这些问题不解决,“民工荒”还可能持续发生。并在更大区域内扩散开来。  相似文献   

13.
由于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和农村人口的庞大基数,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和发达地区,"民工潮"一浪高过一浪.农民外出打工,不但增加了自身收入,而且对输入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2004年以来,我国东南沿海等一些地区相继发生"民工荒".广东的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急缺200万人,招收到足够的生产工人成为珠江三角洲一些企业的头等大事.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2004年福建省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报告显示,泉州、莆田等市劳动力市场均呈现求大于供的状况,有不少企业因招不到工人而停产或开工不足.  相似文献   

14.
吴丽文 《魅力中国》2011,(14):142-142
“民工荒”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已经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蔓延,特别是近年来,在广东省的一些欠发达地区也出现了“民工荒”现象。造成“民工荒”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薪酬问题却是最主要,也是农民工群体最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主要就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农民工的薪酬现状以及农民工薪酬的“供需矛盾”做了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何元睿 《发展》2008,(4):125-126
2004年1月起,有着近9亿农民的中国首次遭遇了“民工荒”,打破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神话。在广东东莞首次官方确认民工紧缺后,随之波及整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并向中西部地区纵深发展,其中尤以珠三角地区为甚。仅深圳、东莞两地就缺农民工50多万,据估计,广东省缺农民工近200万。至2007年,甚至像河南、安徽等民工输出大省也出现了“民工荒”现象。由此可见,民工荒已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民工荒释放什么信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代”民工荒表现为“数量荒”,实际上是“质量荒”,源于民工的“教育荒”。从一定意义上说,“民工荒”反映的又是“权利荒”,根源是“制度荒”。[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自2004年以来,在中国持续多年的"民工潮"出现了回流现象,城市中以农民工为主要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遭遇到"民工荒"问题。目前,"民工荒"这一现象又演变成了"抢工潮"并在全国不同地区上演,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农民工工资水平偏低、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城市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等。解决"民工荒"问题,需要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浙江工商》2010,(3):22-22
春节过后,中国部分地区再次出现了“民工荒”。其实,2004年以来,“民工荒”现象就已经开始出现,除了春节前后,其它时点也屡现“民工荒”。其波及范围也越来越广,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再到中西部地区,今年甚至在许多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如四川、安徽和河南等地也出现了“民工荒”,而且不仅是技术工人短缺,普通劳工也开始短缺。  相似文献   

19.
由“民工荒”引发的关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寄燕  谢钢 《特区经济》2010,(4):267-269
2008年底我国经济危机引起"返乡潮"后,2009年上半年在泛珠三角地区却又转折性地出现了"民工荒"。这场人力资源危机究竟是2004年的历史重演,还是新形势下的危机产物?本文在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此次"民工荒"问题层层深入,从直接原因、表层原因、深层原因剖析真相。如今金融海啸在中国正逐渐退去,但中国的"民工荒"现象还会继续存在。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是新时期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学术界对此也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为解决民工荒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后,由于经济复苏,企业用工短缺的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文章在对浙江省企业用工现状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此次民工荒的特点,并从六大方面对浙江省民工荒的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