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湖北制造业计件工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湖北制造型企业基本是以计件工资形式对职工进行工资核算,表面上实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实际上制度性的规避最低工资标准、加班工资等问题,导致职工劳动时间延长和劳动强度加大,从而降低劳动力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因此,应在加强政府监督的同时推进工会体制转型,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最低工资标准与劳动者待遇:统一抑或排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低工资制度的存废至今仍处于争议之中,我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企业三者的目标函数不同,最低工资标准陷于标准过低的权宜困境,其调整并没有真正惠及劳动者,因此要求重新定位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明确最低工资制度的社会保障制度归属,政府应该承担最低工资保障职能,同时建立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为主和最低工资保障机制为辅的工资制度,以及积极探索制定其他公共政策来保护社会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3.
王萍 《宏观经济研究》2012,(4):83-87,111
随着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由其引发的失业问题、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随之发生。最低工资制度是否能够真正达到保护低收入劳动者、消除贫困的目的,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议。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劳动供给变动引起的额外福利损失,将劳动者保留工资的异质性因素纳入到传统模型之中,进而计算出工资规制下劳动供给变动引起的额外福利损失。最低工资制度的的推广以及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需要谨慎进行,应在尊重市场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将政策的重点放在改善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上,同时逐步减少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次数,尽量使工资接近市场的均衡水平,从而降低限制劳动价格引起的多重损失。  相似文献   

4.
最低工资会打击农民工就业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智勇 《财经科学》2007,(10):103-110
本文对最低工资不利于农民工就业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反驳.指出,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劳动力保护政策,以维护社会公平.通过制定最低工资,吸引农民工加入工会,壮大农民工在经济利益上合法抗争和博弈的能力,同时建立和健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阻止农民工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的无限制发散.本文提出了农民工实行最低工资的可行性,并对最低工资法的实施效果给予了肯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5.
孔丽娜  韩兆洲 《经济问题探索》2007,(10):126-128,149
目前最低工资制度在我国实施存在着标准偏低、制度不能切实落实等问题.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首先进行劳资双方博弈分析,对最低工资制度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政府与企业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剖析原因,寻找双方的均衡点,达到既保障劳动者生活权益,又维护企业的经营权益,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目的,推进最低工资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一个内生决定劳动力市场中工资分布的非Walras均衡性模型,厂商对失业工人和在职工人跳槽提供不同的工资,在所有工人同质的情况下,得出均衡的工资分布为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之间的一个均匀分布,同时工人的保留工资和最高工资被内生决定。最后讨论了参数对保留工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户籍歧视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宇  刘艳 《生产力研究》2006,(7):11-12,24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户籍歧视的表现、原因及相应的对策。笔者认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主要表现为就业歧视和工资歧视,其深层原因是:制度因素(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导致对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就业歧视,而工资歧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最大化利润的理性行为。因此,要消除户籍歧视,必须实行配套改革,降低城市户口的含金量;改革农地制度,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等。  相似文献   

8.
王煌  王相敏 《经济研究导刊》2014,(7):272-275,295
农村学校的撤并实质是对农村原有办学格局和利益关系的一次调整。布局调整后,地方政府、家庭、学校原有的利益均衡格局被打破,不同主体之间以利益为轴心的新一轮博弈成为必然。以地方政府和学生家长作为利益博弈中的局中人,深入分析两者在农村学校撤并中的博弈策略、过程和行为逻辑。结果表明,在农村学校撤并过程中,处于弱势的学生家长由于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而不得不采取"非常规行动"策略,而相对强势的地方政府因政策执行信心不足,博弈策略相对单一,根据学生家长的策略见招拆招,当双方博弈陷入僵局,学校的参与会使博弈达到均衡。最后,提出建立农村学校撤并标准评价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农村学校撤并应坚持以人为本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调整劳动者福利状况的重要政策工具,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这不仅有利于增加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而且可以降低企业的劳动者流失率,更可以利用最低工资制度的倒逼机制,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最低工资制度是劳动者获得最低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劳动力供给即将减缓并逐步降低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劳动者最低工资水平不仅是调节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提高劳动者福利水平、进而扩大内需的必要措施,也是实现社会资源合理分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时金芝  卢越 《经济论坛》2023,(12):131-142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措施。以工资分配制度为核心的初次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分配秩序和分配结果,因而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文章简要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工资增长变动情况,并总结了初次分配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初次分配的市场机制持续优化,但劳动者工资水平也存在着行业差异过大和相对偏低的问题。此外,河北省最低工资因其较低的数额和调整频率导致保障性不足。为此,建议着力提高劳动报酬份额,倡导企业建立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制度,遏制行政垄断行业收入畸高的态势,同时增加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频次与额度。另外,建议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加强企业工资调整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经济学原理及古诺博弈模型对电力市场的排污收费制度进行研究,分析排污收费前后电力市场均衡的变化,推导出了古诺博弈均衡的通用解,分析了企业排污系数(βi)、企业边际生产成本(bi)和政府施行的排污收费税率(r)对均衡结果的影响,分析了征收排污费过程中发电企业的行为选择过程,认为电力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会根据排污收费税率(r)来调整其排污量。最后提出了政府如何制定排污税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最低工资政策是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措施,其所引发的经济影响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本文利用2005-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结合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数据,考察了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低工资标准上涨显著加剧了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机制检验发现,最低工资标准上涨通过促进要素替代与提高企业融资约束加剧了投融资期限错配;异质性检验表明,这一影响主要在劳动密集度高、平均工资水平低、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以及公司治理水平低的企业中表现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在短期内显著提高了企业的违约风险,投融资期限错配是这一影响的中介机制。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最低工资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利于企业从劳动力因素视角审视企业的风险管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杨二霞 《经济论坛》2006,(23):40-41
一、我国最低工资的现状我国从1993年的最低工资规定出台已有13年,各地政府在其制定和调整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出台了不少文件,但是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还不尽人意,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另外,在执行过程中监管力度不严,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劳动者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以至于有些私营企业的劳动者领取的工资长期低于政府颁布的最低工资标准。所以,我国最低工资在理论研究、标准制定和实际执行中都存在诸多问题。二、最低工资标准的含义及影响因素2004年3月1日起施行的《最低工资规定》中指明,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项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干预劳动力市场的手段,维护了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美国最低工资制度发展较为完善,对我国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企业工资分配主要由市场决定。大体做法是,任何企业、公司的工资分配由企业根据市场上劳动力供求情况自行决定。企业向社会招聘员工时,先根据劳动力供求情况标出底薪,向市场招募劳动力。如招不到,再适当调高工资水平。花红和津贴视企业效益而定。政府没有制订企业工资标准,也没有最低工资标准。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最低工资制度不仅是对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保障,也是对劳资间相对权力关系和积累的制度环境的协调.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并非单一的外生性保护政策干预,也是积累进程中劳动者生存环境、劳动力供求条件以及经济增长体制改变内生作用的结果.最低工资增长标示着普通劳动者收入提升,亦可能通过正向的生产率效应和需求效应,驱动就业与工资的同向增长.近年来,中国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与劳动力供给结构性不足、公共政策保护性增强等因素相关联,但同时与中国经济增长体制转变的内在逻辑相一致.经验分析显示,当前更高的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推动潜在的青年劳动力供给增加,并且不会导致失业率的提升.充分发掘最低工资标准合理提升带来的正向供给效应和需求效应,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变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17.
效率工资理论是宏观经济学在近二十年中取得的最新发展之一,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研究方向”。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多种效率工资模型,很好地解释了自然失业率的形成及其与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失业救济水平等之间的关系。运用博弈论模型分析企业和员工在效率工资博弈过程中的行为和采取的策略,阐述效率工资的实际效果及要求,为企业和政府推行效率工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是一种地方政府主导型模式,但各省、市、自治区地方政府在最低工资标准制定中所重点考察的因素却比较模糊,这使得目前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文章采用T型关联度分析方法,具体分析各因素对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影响,并对其合理性进行研究,以探寻科学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9.
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同最低工资提高10%一般将使青少年就业率减少1%到3%。最近,新的研究认为小幅度提高最低工资对就业率没有影响。这个结论主要基于两位经济学家的研究:普林斯顿大学的David Card和Alan Kruegex。西方经济学家对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研究是深入而广泛的。根据以上的讨论,西方经济学家普遍接受最低工资与就业的互动关系及其社会福利功能。中国的最低工资制度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研究不多。西方经济学家的这些研究对于研究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是很好的借鉴。当前,中国的最低工资政策有其特殊背景,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最低工资制度,首先要从法律上加强其效力;其次考虑将最低工资制度与最低生活费制度合并,并细划最低工资层次和范围;最后建立工资结构统计数据库,根据政策目标计算最低工资标准。  相似文献   

20.
彼得.戴蒙德、戴尔.莫滕森和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三人因在劳动力市场搜寻与匹配理论及其应用的突出贡献,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中,戴蒙德通过提出著名的戴蒙德悖论,开创了劳动力市场搜寻与匹配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莫滕森认为,建立工资公告等匹配机制有助于劳动力市场博弈实现均衡,从而拓展了摩擦性失业相关理论研究;而皮萨里德斯则通过推动匹配函数与工资议价等的确立,进一步完成了劳动力市场搜寻与匹配理论的系统化过程。借鉴该理论,中国劳动力市场应做出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提高农村的信息水平、政府制定针对性相关政策等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