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规模、创新与企业品牌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竞争中,有品牌无规模.品牌无法发展与保持;有规模无品牌,规模经济也不可能实现。与此同时,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本文通过矩阵图把规模、创新和品牌联系起来,指出了企业品牌发展的两个路径:弱势品牌→规模品牌→强势品牌、弱势品牌→技术品牌→强势品牌。而这种从弱势品牌到规模品牌、技术品牌,再到强势品牌的发展过程,正是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打造中国邮政强势品牌——谈中国邮政改革中的品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兵华 《时代经贸》2007,5(1X):43-44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邮政也要改革,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邮政各个业务几乎都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打造邮政品牌也显得很有必要,本文结合邮政改革分析中国邮政品牌建设的优势、劣势,从几个方面简略谈了邮政品牌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中资银行现在已出现了有世界竞争力的金融品牌,无疑显得为时尚早。事实表明,金融品牌就像舞台上的主角,台上的光鲜靓丽离不开台下的多年功夫,也离不开台前幕后的支撑保证。银行每一个品牌的推出,无不体现了银行的经营策略,需要市场调研、科研开发、系统支持等一系列的工作。因此,世界上不乏一夜成名的工商企业,但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一夜走红的银行。对此,有专家指出,金融品牌的建设与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周燕云 《时代经贸》2012,(24):171-171
企业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关键,是成就企业基业长青的基础支撑,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更需要加强企业品牌的建设,创造品牌的影响力。一个企业也唯有通过品牌建设,才能使品牌获得提升,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肖四喜 《经济师》2023,(2):273-274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也变得更为完善,消费者自身的品牌意识也在逐步提高,在当前市场消费的主体环境之中,品牌已然变为目前引导消费者展开目标消费的主要风向标。而且,品牌消费观在消费者的实际群体之中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青睐。品牌消费的发展已经成为目前发展的主要趋势,也促进企业经济建设和品牌消费之间变得密不可分。目前,企业品牌建设之中依然会出现品牌建设方面的意识不足、品牌发展定位模糊以及品牌建设没有设立长效机制等相应问题。要想推进企业不断发展,为企业节省更多的宣传成本,加强企业在行业内部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产品实际附加值,才是目前企业内部品牌建设的主要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6.
一、企业品牌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过去单纯的产品竞争已经发展成为品牌竞争。企业管理者已经认识到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加强企业品牌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也要看到目前企业品牌建设尚处在探索阶段,因此在实践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邮政也要改革,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邮政各个业务几乎都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打造邮政品牌也显得很有必要,本文结合邮政改革分析中国邮政品牌建设的优势、劣势,从几个方面简略谈了邮政品牌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房地产企业品牌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超 《时代经贸》2007,5(10Z):230-231
本文通过引入品牌及房地产品牌的概念,研究房地产企业品牌的建设过程,为房地产企业树立了正确的发展目标。通过对品牌维护和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提出了房地产企业品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许林 《经济研究导刊》2014,(13):14+22-14
品牌竞争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品牌也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无形力量,建立自己的品牌比经营的手段更为重要。分析蔡林记的品牌发展历程、建设现状,着重在质量和管理规范等方面探讨蔡林记品牌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在品牌定位、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总结,希望对中小企业的品牌建设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对农产品消费需求逐渐扩大,人们的品牌观念和意识也显著加强。以方正县稻米品牌建设为例,介绍方正县稻米品牌建设及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意见,以期促进方正县稻米品牌合理建设,推动方正县稻米品牌健康、有序发展,增加稻米销量、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农民增收,进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去年以来,福建移动大力开展品牌建设,对“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三大品牌进行准确定位,并围绕各个品牌不同的消费群体,开展特色业务创新和服务提升活动,使三大品牌的内涵更加丰富。“实施品牌战略、构建科学的客户体系,是复杂多变的市场经营工作的中心和主线,也是企业持续努力的目标。”福建移动总经理刘平告诉记者,“品牌建设还能优化现有的客户结构,使企业的营销成本诵过客户品牌积累起来,转化为影响未来的财富,成为企业能够长期依赖的市场优势。”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规划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良好的城市规划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这对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城市规划也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蓝图,它能够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当前,如何提高城市规划水平,是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主要是基于此,要探讨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举办2006中国品牌建设高峰会,评出地产旅游酒类行业最有影响的“十大领袖品牌”、“十大首席品牌官”,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目的在树立中国品牌建设的标杆,推动中国品牌事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中国首席品牌官、品牌管理师队伍,将一切怀有品牌中国之伟大理想的企业家和品牌工作人员团结起来,举起品牌创新的旗帜,吸纳中国品牌事业各方面的势能,为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整体提升,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培育与发展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我国汽车工业所要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在详细分析了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内涵和有机构成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发展过程和现状的剖析,提出了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随后对如何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汽车工业自主品牌进行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5.
医院转型升级不仅是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满足群众医疗服务的需求。转型升级过程是传承历史又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时期,对医院未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医院品牌建设是贯穿转型升级整个过程的灵魂和有力助推器,抓好医院转型升级时期的品牌塑造,对医院的发展起着深远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宋军 《当代经济》2014,(24):28-29
目前,“中国农谷”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政策汇聚和品牌汇聚效应也日益彰显.在这良好发展气场的氛围里,紧紧抓住“中国农谷”品牌的文化包装,不仅可以促进“中国农谷”的建设和发展,而且对荆门城市形象的塑造也具有重要作用.区域文化是“中国农谷”品牌建设的核心,在“中国农谷”品牌打造的过程中,以区域文化为切入点准确定位“中国农谷”品牌的文化包装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小企业实施OEM策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力勤  蔡常青 《经济师》2008,(5):207-208
今天已经出现了许多OEM企业发展自有品牌的现象,它们希望先用OEM扩大产量,有了规模效应,然后再利用成本优势推出自有品牌。在经营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中小企业热衷于为大品牌做OEM。文章对OEM暗藏的玄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了OEM策略的重点是要最终打出自己的品牌,同时应该赋予OEM策略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8.
石磊 《经贸实践》2007,(4):21-25
语云:“与日俱增”。人一定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才会有相应的感悟。有些感悟自认为很好很管用,其实别人早就说过了。但一定要等到自己亲力亲为之后,才体会到原来很多简单的道理竟然如此的真理!做企业也是一样,这几年来,一拨一拨的各行各业的人见了面总是这样千篇一律地问我和我的父亲(即:洁丽雅集团董事局主席石昌佳先生):为什么一个做小小毛巾的企业能在这么短的时问内后来居上迅速蹿红?从而引领国内毛巾企业快速走上品牌建设之路?其实,答案早就见著于各种管理类文本及教科书中,也早已为近些年来喧嚣尘上的各种培训和讲座者们奉为“圣经”。不同的是:我已经亲身体会过了。  相似文献   

19.
企业品牌国际化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经济论坛》2009,(12):132-133
一个品牌要想真正占领一个市场,就必须适应当地消费者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品牌国际化的过程必然是与当地消费者沟通的过程,品牌国际化实际上是全球一体化与本土化的统一。目前,我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有诸多难点和制约因素,面对品牌国际化的趋势,品牌国际化的发展模式、策略等问题都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都在加紧品牌建设,并围绕品牌展开强大攻势。随着3G牌照的发放,中国电信如何在品牌和市场的博弈中发挥自身优势占得先机实行品牌战略及如何建设和发展新品牌成为其重组后面临的现实性问题。重组后的中国电信具有品牌、规模、客户资源等优势,但也存在资金短缺、品牌缺乏内涵等劣势,这对于中国电信来讲是威胁也是机遇。中国电信可以通过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价值,加快业务捆绑策略,细分目标市场,制定行业规范标准,发挥政府监督职能等方面加强品牌战略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