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张璐 《活力》2012,(6):176-176
2010年春节期间由凤凰卫视和东方卫视借鉴美国脱口秀节目《深夜秀》而创办的脱口秀节目《壹周立波秀》开播了,节目邀请到了上海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担任主持.取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2.
在2005年7日上海举行的“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论坛上,我认识了无锡小天鹅股份公司总经理柴新建,他不大愿意谈自己的情况,事后我和他联系了几次,他总算把江苏小天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源介绍给我。  相似文献   

3.
花生酱、辣椒油,“川湘”的名气可谓大也。可如今,“4050”人员郑志明要与“川湘”叫板,推出“明绿“品牌花生酱,辣椒油。让上海人吃上海口味的调味品。他说:让上海人吃上海口味的调味品,这是我创业之初衷和心愿。  相似文献   

4.
《东方企业家》2004,(8):15-15
中国,上海,浦东陆家嘴,Visa国际服务组织上海代表处,下午两点的阳光里,我接过李胜递过来的名片:SHENG LI,Vice President,他一笑,“尽管在国外那么多年,我从来没有取英文名字,我依然很中国”,他的微笑里甚至有点调皮,但,绝对真诚。  相似文献   

5.
莫愁 《财会月刊》2011,(12):I0025-I0025
1967年,周立波出生在上海,小学一年级时就已经成为学校宣传队的—分子,经常上台演出。童年时,他不满足于舞台上毫无生气的表演,于是在生活中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啼笑皆非的闹剧,表演天分初露端倪。后来,童年的顽劣了他舞台上的段子。  相似文献   

6.
陈治中 《活力》2007,(3):21-22
尚志市(原珠河县)元宝村是革命老区,也是解放前后远近闻名的“光腚屯”。1946年,著名作家周立波在此村参加过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其后,他所著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中描绘的“元茂屯”原型,就是此村。正是这个独具特色的山村,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光辉业绩,谱写了一曲加快发展步伐奔小康的新篇章。这一巨变使昔日的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一家一户一床被,大人孩子一起睡”的“光腚屯”,到1996年“脱胎换骨”地改变成为“亿元村”。  相似文献   

7.
《财会通讯》2007,(B02):34-34
去年高考前,我采取了“报喜不报忧”的方法,努力让孩子进入良好的状态,让他能始终如一有个好心情,从而渡过“非常阶段”的难关,他用实际行动,最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自己喜欢的上海名牌大学。  相似文献   

8.
李杨  CFP 《东方企业家》2006,(8):20-20
让“大腕”开口越来越困难了。2006年6月6日,上海国际地产大会“地产巨头峰会”发布会。冯仑念了段四平八稳的“上海共识”.王石则对满场记者卖关子:“内容是什么?我不告诉你,因为这是内部会议。”发布会匆匆结束,王石迅速赶往机场。首创集团总经理刘晓光终于被挡住了,他评价“国六条”:“第一支持,第二赞成,第三要看细则。除了70%,90平米以下,我相信还有别的细则。对楼市肯定会有影响,但我们现在还在看。可能会有一个时段(影响较大),但是时段多长时间,我现在说不准。”  相似文献   

9.
引子 坐在我面前的黄定余总经理,中等个儿,朴实无华,除了高挺的鼻梁给人很深印象外,显得平平淡淡。然而他一开口,却让人为之振奋——他说:“做产品,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品牌!”上海宏星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宏星地板”,在黄总的打理下,就是这样一个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和“上海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的著名地板产品。  相似文献   

10.
种子的力量     
孙铭训 《经营者》2013,(2):225-226
2012年10月,我跟随上海汽车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丈量边关”之旅,旅程的最后一天,在广西凭祥市的法卡山烈士陵园,一位参加过对越作战的老兵陈述了他对幸福的认识——“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的成功不会是偶然的,周立波的成功既依赖于“天时地利人和”的社会环境,更凭着扎实功底所具备的艺术实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总会计师》2011,(7):154-154
7月20日下午两点,上海,国际篮球巨星姚明召开了题为“明谢”的新闻发布会。在这个场合,他正式向媒体宣布:”作为篮球运动员,我将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正式退役”。姚明表示.退役之后要去进修。  相似文献   

13.
我理想中的城市是:巴黎就是巴黎,上海就是上海。假如我在巴黎看到了上海。或在上海看到了巴黎,就会觉得很不舒服。 从“上海应该是上海”这个角度来说,所谓“东方巴黎”,只能算是对上海的一种侮辱,而非赞誉。上海当然有它洋气的一面,但究竟不算过分,骨子里的它,依然是很中国、很本土的城市,也被外国人视为最能代表当代中国的城市。“东方明珠”才是为上海量身定制的“帽子”,尺寸大小刚刚合适。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近日就上海党建接受媒体专访,在谈到党的群众工作时,他再次涉及“房价不能再涨了”的话题,态度诚恳坦率、满怀深情,观点鲜明精辟、实事求是,他说“我不认为房价越高越好。虽然在某些地方、某些区域可能短期内是要涨的,但是我们的政策导向,一定要千方百计地使年轻人有房住……。”  相似文献   

15.
蔚子 《上海质量》2007,(12):13-15
哈林顿博士是著名的国际质量管理专家,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上世纪八十年代摩托罗拉、GE进行质量改进革命以应对日本产品长驱直入美国本土之时,他正担任美国质量协会主席一职。此前,他担任IBM质量经理一职长达30年。此后,他继续为质量事业在全球奔走,并开始关注中国,关注上海,成为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顾问。“哈林顿卓越绩效长江行”、“卓越绩效五大支柱报告会”等,就是他在中国留下的佳话。2007年12月12日他抵达上海,开始了“青浦质量行”,考察了青浦的企业,并为该区的160家企业作了“质量兴区报告”。12月14日上午,在上海质科院他那充满阳光的办公室里,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6.
“美帝国主义打了个喷嚏,中国就得肺炎了……我们都以为美国人很有钱,什么拉斯维加斯、百老汇……现在才知道他们在花明天的钱,这个叫做超前消费。他们说是在花明天的钱.可花起钱来就好像明天不存在一样。”3年前,上海喜剧演员周立波将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海派清口的调侃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惟一一位脑外科博士下岗后去了美国。临行前,伤心地倾诉:“我是出于无奈,被生活所迫才出国的。”无独有偶,陕西省一位医学博士也被迫离开陕西落户上海:尽管当时陕西领导明确指示一定留人,然而,“金凤凰”还是飞走了。又据报道,湖南省株洲市某单位以优越条件引进了一“海归”人员,该员到位后潜心科研,无暇随俗嬉笑,不料,日子长了非议丛生,有说“不合群”的,有说“清高”的等等。最令他伤心的是,主管也苟同非议,叫他要“注意关系”云云。无奈,他只好走人。临走时,他叹道:“不怕辛苦,只怕心苦”。  相似文献   

18.
吉颖新 《中国企业家》2009,(23):133-133
“我的机会来了。”黎瑞刚说。作为中国第二大电视传媒机壮总裁,他今年刚满40岁。2009年,在他操盘下,上海文广传媒集匿(SMG)成为中国第一家完成制播分离、转企改制的广电传媒,打开了上市通道。  相似文献   

19.
情感顾问     
我和男友恋爱两年,他从不主动约会我,问他喜欢不喜欢我,他总是念“嗯”、“啊”、“哦”的三字经,就连上床这种事,他也表现得比女人还矜持,我抱怨他太闷,他只知道傻笑;我生气了,他也不知道甜言蜜语地安慰我;最后,我眼睛哭肿了,他却一副没事人的样我们的年纪都不小了,问他结婚好不好,他说好,然后就没有下文了。有时候我真想冲他大声...  相似文献   

20.
萧柏林 《上海房地》2011,(11):61-61
海派清口艺人周立波说,十几年后,房价必大跌,建议白领都租房。他说,我可以毫不负责任地说,房价在10年到15年后,肯定大跌!为什么?这与我们的独生子女政策有关。1978年,全国有864张独生子女证,现在,32年以后,全国独生子女达到1亿400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