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先生在所著《实业计划》中勾勒了一幅宏伟的经济建设蓝图,对全国各个地区都做出了规划和展望。东北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业计划》中的交通开发、商港开辟、铁路建设等方面,对东北地区多有涉及,从局部上可以总结出孙中山先生关于东北实业建设的图景。虽然受历史条件限制,多数构想未能实现,但对研究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以及近现代东北开发史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于1919年提出了《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实业计划)。这一《实业计划》是孙中山思想十分重要的代表作。在《实业计划》中,他系统地阐述了壮大中国物质基础、促进中国现代化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这些宏图在略是他深入进行理论研究和认真学习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反复思考的结果,是他认真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教训和深入考察国情后的积极探索的结晶。“东方大港”是《实业计划》的一项重大计划。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的“篇首”中提出了“于中国中部、北部、南部各建一大洋港口,如纽约港者”。在《实业计划》的第二计划中,确定以“东方大港之为第二计划中心”。孙中山先生提出建设“东方大港”的构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图画。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时期,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图谋瓜分中国的背景下,民族民主革命就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旋律,所以对于孙中山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我们较为熟知。如今,在和平发展的背景下,经济建设、尤其是思想建设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孙中山的思想对当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和近代民主法治建设的开拓者孙中山先生首创三民主义,并据此提出了民主宪政思想。文章阐述了孙中山宪政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析其五权宪法思想的主要内容,探究他宪政思想的当代启迪。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而且是中国现代国家的设计者和建设者,其宪政思想是现代国家建设在政治层面上的具体体现。在中国近百年宪政思想史演进过程中,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无疑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尽管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最终并没有得到实现,但其求索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此,深入的探究孙中山宪政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对于我们理解孙中山的宪政追求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是近代史上最杰出的历史人物之一,对中国的近代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在实践中所形成的思想也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璀璨的瑰宝.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信仰,也是其一生奋斗的目标.本文论述了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一、平均地权,二、节制资本,三、发展实业、加强社会建设,并总结了其特点,指出民生主义的思想对今天加强和改善民生建设仍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不仅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也是中国近代建设的伟大先行者。他率先勾画了近代中国最为完整、最系统的经济建设蓝图,提出了经济建设的一系列具体的方针政策,体现了他的雄心壮志和远见卓识。他《在安徽都督府欢迎会的演说》,是其经济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认为"吃饭"是衣、食、住、行四大民生中的第一需要,关系国家生死存亡,他提出了通过耕者有其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通过采用七种技术方法增加粮食产量,通过改善粮食分配等措施来解决百姓"吃饭"民生问题的路线图,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必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思想。孙中山关于空气、水、植物、动物为四种重要粮食的广义粮食观,对于当今人们从粮食高度认识空气和水在民生中的战略地位,对于当前及今后我国大力治理空气和水污染,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构想,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立足铁路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物。这一战略的提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直接前提。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对国共两党和近现代中国历史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虽然孙中山的以党治国思想也同时带有理论构想缺陷与制度设计的疏漏、过分的强调党权和直接党治、对人民群众持怀疑和否定态度等局限性,但它对于我们现今坚持党的领导、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和党法关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以及从严治党、打击腐败等当今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