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陈薇  汪哲雄  吴海燕 《价值工程》2021,40(25):137-139
常规公交、地铁、有轨电车、BRT及轮渡等公共交通方式按照不同的乘坐时序,乘坐距离,有着不同的收费标准.本文将出发地到目的地的线路抽象为图论单源最短路径的求解,运用图的邻接矩阵来表示各个站点的乘坐情况.在已有的收费标准下结合武汉地铁、公交线路的数据库数据,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多属性决策,从时间成本、费用成本、步行步数、换乘次数等因素中抉择最优的出行方案,并通过Python验证.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在中国不断在推行公交出行,城市公共交通需要不断改善,而公交线路也迫切需要不断进行合理优化。论文以桂林市23路公交线路的优化为例,对桂林市公交线路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利用收集到的公交线路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再结合所选公交线路所包含的居民覆盖区域对线路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方便居民出行,从而提高桂林市公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9,(31):30-33
公交客流特征分析对于促进公交高效运营和优化公交线网规划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实际运营数据对广州公交客流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行程时间、出行换乘、非直线系数、运营均衡系数四个方面,结果显示:广州公交整体运行时间相对稳定;单次出行平均乘车次数在1.16~1.26之间;部分线路区段非直线系数较高,最高为2.74;公交运营不均衡性在站点、线路、早晚高峰均存在,最后针对线路非直线系数较高与运营不均衡情况,提出广州公交运营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卡通数据记录了乘客的出行地点、时间信息,可反映城市居民公交出行的总体特征。文章提出了基于刷卡数据的常规公交、地铁客流计算方法,结合深圳市实际刷卡数据,分析了公交客流的时段分布特征、线路与站点特征和接驳换乘特征,可为行业主管部门优化公交线网、提升公众出行服务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日,相关部门首次向公众披露虹桥枢纽交通方案。5条轨道交通、13条公交线路和7000个车位,将使虹桥枢纽在交通出行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据悉,枢纽地区规划有轨道交通2号线、10号线、5号线、17号线、青浦线(20号线)经过,旅客下了飞机或火车,即可方便地乘坐上述线路,通过一次换乘进入市区完善的轨交网络,快速到达市区各个角落。此外,交通枢纽东西广场分别设置公交枢纽,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城市公交信息化服务对公交乘客出行方式转移的影响,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进行关于公交信息化服务下乘客出行方式转移的调查,获取个人属性、公交出行经历、公交出行评价、出行方式转移意向以及公交信息服务需求等信息。从公交信息使用者角度,重点关注公交信息化服务对乘客出行方式转移的影响,分别构建信息化服务情境下(公交到站时间与计划出发时间相差过大和车辆未在提示的时间内到达)的公交出行方式转移二项logit模型。模型结果表明:乘客平均候车时间、是否经常使用公交到站服务、是否有道路拥挤车辆未按时进站等原因而产生出行延误的经历、公交信息准确性评价与是否有必要提示同公交线路连续班次的到站时间等因素对不同情景下的乘客出行方式转移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成建 《物流科技》2024,(4):41-50
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承载着城市的交通运输骨干任务,积累了蕴含着乘客出行时空关系、出行规律及出行习惯等的客流票卡数据,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价值。首先,设计了轨道交通AFC数据预处理方法,构建了轨道交通客流刚性需求筛选算法;其次,改进FP-Tree算法并用于挖掘刚性需求客流OD,得出精准化的乘客进出站频繁项集;最后,构建基于换乘客流路径选择模型的客流换乘OD挖掘算法,将客流换乘OD转化为线路OD,精准化挖掘客流OD需求,研究成果可为轨道交通市郊线路快车停站方案的制定提供支持和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利用公交IC卡数据中较为完全和准确的客流乘车线路和时间信息,提高换乘识别准确率,对目前采用的固定参数换乘识别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可变参数换乘识别方法,即针对不同类型的换乘方式分别给出换乘时间参数的表达式,分别得到各线路公交车的时间约束阈值.最后,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对同一组客流记录进行换乘识别,将结果与实际数据对比可知,可变参数识别方法将换乘行为识别准确率从55.4%提高到了96.3%.  相似文献   

9.
针对偏远离岛地区公交运营收益低、当地居民出行难的问题,考虑该地区的出行需求空间上分布过疏、时间上需求波动性较大、且高支付意愿高质量服务需求无法被满足等特性,提出需求响应式公交运营模式,并将多条存在部分共线的公交线路进行联合优化。为此,建立了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上层模型为公交公司运营决策模型,以公交公司总利润最大为目标,以乘客对需求响应式公交的支付意愿作为约束条件,对公交公司在不同时间窗下的发班频率、所需车辆数及乘客所需支付票价进行联合优化;下层模型为乘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通过对乘客出行方式的选择行为进行分析,基于Logit模型确定选择需求响应式公交出行需求站点的乘客人数。最后,以浙江宁波梅山岛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比较优化方案和现状下的公交公司收益以及乘客出行时间成本,验证了提出的需求响应式公交运营模式以及双层规划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5,(28):206-207
本文针对城市公交线路选择问题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将公共自行车看作独立于公汽、地铁的第三种交通方式。利用网络图,主要从换乘次数、出行花费和出行总时间三个方面来确定最佳线路,分别考虑了各单目标,增加不同的上限约束,建立了任意两站点的最佳线路相应的网络流模型。  相似文献   

11.
何方 《物流技术》2012,(3):112-115
首先根据实际路径资料构建非完全有向图,利用Dijkstra算法得到任意两点之间的最优路径,根据要求虚拟合并或删除非目的地节点,对图形进行简化,重新构造出包含所有有效路径信息和有效节点的非完全有向图,在此基础上运用非完全有向图TSP问题的求解方法进行路径优化。通过示例验证了该算法对于解决物流配送中的此类特定问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卢金昊  董驰 《价值工程》2012,31(10):195
基于数据结构的最短路径问题已成为研究图论中的热门课题之一。Dijkstra算法作为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基础理论,被广泛应用与工程计算中。本文针对传统Dijkstra算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优化方法,主要通过对最短路径结点的选取、数据的存储结构与组织进行了改进,经过比较分析,得出改进后的算法,降低了存储空间,有效提高了运行效率,在最短路径计算中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快递车辆运输成本问题,研究了如何利用Dijkstra算法来迅速寻找出快递车辆配送派件过程中的最短路,并与解决该类问题常用的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和A*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了Dijkstra算法可以准确迅速地寻找出快递配送车辆派件过程中的最短路,从而有效的帮助快递公司降低运输成本。  相似文献   

14.
齐述顺  李横  张勇 《物流技术》2012,31(1):148-150
在对缓冲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和次短路算法,对部队摩托化机动途中油料运输力量前往的后方油库和路线进行了求解,使用排序函数按往返路径所需时间,从小到大对所有可能的路径进行排序,得到多个可供选择的油料运输方案,为油料保障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交通路网中,寻找任意两点间最优路径是出行导航的基本功能。除了最优路径算法自身性能外,道路权重的选择也直接决定了寻径结果的优劣。现有最优路径算法通常以通行能力为道路权重,其可能导致不合理的寻径结果,同时也不具有全局负载均衡的能力。因此本文以Dijkstra算法为例,引入可达性概念作为道路权重,从而弥补以通行能力为道路权重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贾春梅 《物流科技》2009,32(10):43-46
车辆路径问题中,行驶路线往往取决于一系列约束条件,如配送中心个数,货物需求量,交发货时间,车辆容量限制等。要想达到一定的目标,如路程最短,费用最小,时间尽量少,车辆尽量少等,就得借劲于合适的算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蚂蚁算法在解决著名的旅行商(TSP)问题上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已陆续渗透到其他问题的求解上。文章主要针对多车场多车型车辆路径问题,用蚁群算法以及蚁群算法的优化算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集装箱多式联运运输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秋秋  王辉 《物流科技》2006,29(12):29-31
基于集装箱多式联运在进行门到门的运输过程中可以选择多种运输方式和路径的组合进行优化运输这个特点,本文将多式联运的运输优化问题转化成为一个最短路径问题,以成本和时间为优化目标建立了选择最优路径的模型,并选择遗传算法作为求解算法对实例问题进行了求解验证。  相似文献   

18.
将应急车辆路径优化和物资分配结合,依据应急响应的时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三个准则,建立了多出救点、单需求点应急物资车辆路径-分配优化决策模型。首先通过对多目标函数的无量纲化、权重聚合处理等,构造决策效用函数,采用Dijkstra算法求解备选路线权重。其次,结合应急物资分配的多出救点组合选择,利用总体决策准则值,进行优化求解。最后,构建应急物资车辆路径-分配优化决策模型及其算法,算例及其分析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刘胜  朱晓宁 《物流技术》2011,(11):139-143
在分析了超限车运行特点及其径路选择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Dijkstra算法的多约束最优路径决策模型,其中引入了广义里程的概念并给出具体算法步骤。以沈阳至哈尔滨的局部路网为实例,应用Matlab软件进行辅助求解。最后,应用综合评判法对选出的两条路径进行了进一步选优。  相似文献   

20.
The effect of routing changes on the efficiency of suburban-rural pupil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s demonstrated in a case study of a suburban-rural county in Virginia. A computer assisted routing method was used that included manual route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route evaluation. Various policy options affecting routing were identified and new routes were developed. The recommended routes represented a 17%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routes required, a 19%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buses required, and a 57% reduction in the total number of vacant seats. While the computer assisted method used produced a more efficient routing structure, the process of manual route design was still slow and tedious. Techniques such as interactive computer graphics appear to be suited to the school bus routing problem and their use should be explo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