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11年开始,一条从中国出发,沿途经过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最终到达新加坡的高铁线路将开始建设,这将是中国高铁企业的下一个增长点。"铁路越铺越长、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大"是近年来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高铁的现在与未来1992年,铁道部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中国正式提出兴建高速铁路;1997到2007年间,中国铁路完成了6次铁路大提速,铁路高速化的概念进入中国;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发布后,中国开始进入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时期,即"高铁大跃进"。相比于日本、法国,我国的高铁建设正处于蓬勃的发展时期,将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及科学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高铁也迅速发展,在当今机遇挑战并存的全球化国际环境中,我国高铁急需"走出去".中国高铁走出国门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举措,不仅可以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同时在国际市场竞争的过程中还能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领先高铁技术,不断为我国高铁注入新的血液,因此本论文将阐述将高铁"走出国门"的战略方案.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速铁路引领现代物流企业“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物流企业一方面是面对汽油价格不断上涨,另一方面是高铁不断提速。高铁物流运输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中国一系列物流供应链条也都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而改变,选择高速铁路运输将成为的中国现代物流企业新选择。从人流、物流的角度看,中国对高速铁路市场需求巨大,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国新建高铁里程将超过1.8万公里,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  相似文献   

5.
韦前 《经济前沿》2010,(3):156-160
随着高速铁路时代渐行渐近,产业经济战略中的"高铁"因素开始提上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筹划中。高速铁路的网络化推进对我国产业经济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理论上的高铁规模经济性、速度经济性、网络经济性,如何在中国现实中实现?它一旦实现,对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又将意味着什么?"高铁"技术环境与"高铁"产业发展将是一种什么关系?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正引起学界的关注与重视。2010年3月24日,在由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和产业经济研究院共同发起的暨南经济学术沙龙上,产业经济研究院张耀辉教授发表了题为"高铁对现代产业体系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问题"的主题演讲,引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现将其中一些主要学术观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欢迎评议,欢迎来稿。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进入高铁时代,高速铁路既给国人带来出行方式的转变,也拉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在享受着高速铁路带来的前所未有贴着大地飞翔的感觉,另一方面,高铁事故的发生也引发了国人对高铁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危险性的充分关注.多维度视角下的中国高铁,催生了人们对高铁的多重思维.正如对任何一门高新技术的认识一样,高铁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双刃剑"悖论,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并将直接影响人们对高铁的评价和未来高铁的建设.本文分析总结了人们对高铁的多种思维方式,并在总结高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预测了中国高铁的未来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中国高铁异军突起,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迅速走向国际市场。但中国高铁的出口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中缅高铁项目被喊停,中泰"高铁换大米"项目也遭遇挫折,中国高铁进入中东欧市场也面临一系列地缘政治与规制性风险。本文在对中国高铁发展成就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国高铁"走出去"面临的实际问题及其背后原因,随后对中国高铁"走出去"提出政策建议。一、中国高铁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铁、贸易成本与企业出口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高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日益显著的影响。本文使用2000—2011年中国高铁、海关、工业企业和城市等数据,将开通高铁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贸易成本变动视角,考察中国高铁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开通高铁城市的企业出口提高了12.7%。借鉴Faber(2014)构造"最小生成树"作为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始终成立。在机制研究方面,参考Donaldson&Hornbeck(2016)和Lin(2017)的方法引入和计算"市场准入",发现开通高铁通过降低固定贸易成本促进了企业出口。异质性分析发现,开通高铁显著提高了企业出口的扩展边际,对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行业、时间敏感性产品、东部地区城市和高铁直达港口的城市出口促进作用更大,对企业出口的有效影响范围约是高铁站到其所在城市中心30公里的道路距离。本文研究为优化中国高铁修建规划和促进企业出口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2015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达到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高铁依然是中国交通发展的重头戏,据草案显示,到2020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并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  相似文献   

10.
万相昱  唐亮  张琦 《技术经济》2021,40(10):130-138
基于2006—2016年中国高速铁路开通数据,以高铁开通为准自然实验场景,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促进了市辖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加剧了产业结构不合理,推动了县级市的第二产业比重向第三产业转移,并且这种影响并非从建设期开始;通过进一步研究,本文发现开通高铁的市辖区通过减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引致产业结构高级化,市辖区位于城市集群中增强了高铁开通对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影响效果,而县级市位于城市集群中则推动了开通高铁的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铁海外声誉日隆。日前,外媒报道称,中国企业将参与俄罗斯首条高速铁路的规划设计工作。另据外交部2015年5月4日透露,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俄罗斯期间,双方将在能源、航天、税务、金融等领域签署一批重要合作文件。专家指出,随着中国高铁驶向俄罗斯,两国将开启更多领域的合作,最终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2.
张朋 《经济》2011,(8):36-37
虽然高铁正式运行速度铁道部门主动下调,但人们对高铁经济的热情没有下降。高铁沿线城市开始兴起了打造"高铁经济带"的热潮,期望高铁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新变化。高铁能否起到沿线城市所期望的"鲶鱼效应"呢?毫无疑问,高铁除了使旅行更加高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民航和高铁快速健康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成熟的标志。民航经过了改革带来的快速发展之后,先经受了金融危机的打击,又开始遭受高铁的冲击。高铁对民航的冲击影响无疑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延续下去,虽然两者之间存在着竞争,但更多应该看到高铁对我国民航的拉伸影响。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从民航和高铁竞争的角度切入,结合民航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探讨我国民航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财经文摘》2010,(9):12-12
中国目前已投入运营动车组360多组,其中时速250公里的动车组200多组,时速350公里的100多组。今年年底,中国动车将达500组左右,目前中国高铁已累计运行2.8亿公里,运送旅客5亿人次。而根据2008年10月发布的《中国铁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20年,中国将建成四纵四横高铁网,贯穿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这三大城市群。这意味着,中国已正式步入高铁时代!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兰新高铁的建设备受瞩目,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 776公里的兰新高铁自兰州西站引出,经青海省西宁,甘肃张掖、酒泉、嘉峪关、哈密、吐鲁番,引入乌鲁木齐站,将成为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线"。2014年11月16日,铁路总公司宣布,兰新高铁乌鲁木齐南至哈密段正式开通运营,列车初期运营时速200公里,乌鲁木齐南至哈密的运行时间将由5小时缩短至3小时左右。按计划,兰新高铁哈密至兰州段将于2014年底开通运营。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铁快运的开通运行,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中国铁路总公司一方面看到某些高铁线路一直在亏损经营,一方面又看到物流市场的高端快递对安全性,准时性的需求而开试高铁快运.本文主要通过查阅有关高铁快运大量的期刊、硕博论文资料,总结分析了国内外高铁快运运行的基本情况,开展对高铁快运的可行性、开展高铁物流的运营模式分析,主要研究内容是发现一些高铁与物流基础设施不配套的各种细节问题,并提出适合中国市场的高铁快运长远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铁的价值     
《经济月刊》2011,(8):36-41
虽然高铁正式运行速度铁道部门主动下调,但人们对高铁经济的热情没有下降。高铁沿线城市开始兴起了打造“高铁经济带”的热潮,期望高铁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新变化。高铁能否起到沿线城市所期望的“鲶鱼效应”呢?  相似文献   

18.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日前透露,2007年将确保京沪高速铁路开工建设,并在2010年基本建成。同时,国家发改委也已经批复了京沪高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京沪高铁历经诸多争论和考证后终于要迎来开工建设。经过初步预算,京沪高铁的投资额至少在1500亿元以上,一场高铁的盛宴俨然出炉,从上至下的产业链都将从中国耗资最大的高铁建设中分得自己的一杯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高铁开通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8—2019年中国254个地级市的经济数据,实证检验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收敛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地级市经济存在全域性的绝对β收敛、俱乐部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收敛速度依次递增。高铁开通产生了较强的扩散效应,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收敛;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高铁开通对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经济收敛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然而并未对东部地区的经济收敛性产生显著影响。此外,机制探究显示,高铁开通的经济收敛效应主要是通过改变不同区域内人才、资本要素的集聚程度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江霞 《江南论坛》2013,(12):55-55
东北三省到长三角的距离正因高速铁路(高铁)被迅速拉近。从上海铁路局官网获悉,12月28日零时起,"上海铁路局将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首次开行上海虹桥至哈尔滨、长春、沈阳北、大连北、深圳北等多趟高铁、动车组列车"。这意味着,除了票价贵且屡屡误点的飞机和坐车时间长久的长途汽车之外,中国的高速铁路网将首次实现长三角高铁列车与东三省的直通,同时,相比之前的铁路乘车时间,本次新开通的班次将大大降低普通旅客的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