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魏澄荣 《亚太经济》2004,(5):10-11,15
当代国际分工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国际分工,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相对不利的被动地位,面临较大的困难与挑战。发展中国家要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化比较优势为发展升势;深入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在价值链中的地位;自主参与国际分工,以创新促动产业的升级。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当代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突破,并详细论述了构建在新型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上的全球产业分工新格局,提出了按照分工层次划分的“金字塔”理论。并且就如何适应新格局下的挑战,提出我国在成为WTO正式成员的“后WTO时代”,应该主要立足于信息产业的基础制造和装备制造产业,充分结合我国的要素优势和世界经济需求,确立我国在未来国际分工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3.
从国际劳动分工和不平等交换的角度,作者讨论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以及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挑战。文章认为,如果把国际劳动分工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必然导致一个有中心和有边缘、有主导和有附庸的世界经济体系的产生。在资本、资源、技术和劳力重新组合的国际劳动分工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拥有雄厚资金和发达技术的一方将明显地占有优势。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是国际劳动分工体系的建立,国际劳动分工体系又是国际资源与财富分配的基础,而一个国家在国际财富分配中的份额又会影响其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进而影响到国家政局的稳定,所以,如何应对全球化并在国际劳动分工体系中占领一个优势地位对未来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张晶晶 《发展》2008,(8):115-116
1975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萧条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告一段落,但同时资本的扩张和积聚也有了质的转变,意味着新的国际分工将要形成,从而取代传统的国际分工。本文通过三项案例的实证研究,证实了世界经济将朝新型国际分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刘洋 《中国经贸》2012,(2):18-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跨国服务与跨国商品交易的模式不断增加,加之技术的迅速广泛传播,使得产业资源的国际流动更快。于是各国为抢占产业分工的制高点以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均开始实行经济结构的发展战略调整,导致了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更应充分利用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及时调整国内的经济结构,顺应国际发展形势,从而提高自身地位在国际分工中的分量。  相似文献   

6.
美国资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作为一种强扰动因素影响着国际分工的变化形态,而且将随着扩散作用深入到国际分工体系发展进程。该文在对当代国际分工趋势和格局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分工的关键影响因素,从复杂系统观的视角出发,建立了金融危机对国际分工的影响路径模型,并进一步从宏观的经济长波与周期波动、微观的跨国公司运营模式入手,分析了金融危机对国际分工的传导机制,揭示出金融危机对全球分工未来发展影响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7.
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是经济全球化中少数几个最大的赢家之一。加入WTO是中国为争取更多分享经济全球化利益而主动实施的重大战略。这表明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即由通过设置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将竞争对手拒之于国门之外,立足国内积累、扶持本国企业,维护国家经济利益,转向开放市场,减少壁垒,引入竞争,主动参与国际分工,以本国企业为支撑,同时争取更多利用国际资源加快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分析东亚国际垂直分工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了中国在东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认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比较优势的转化及提高吸收能力可以促使中国在东亚国际垂直化分工体系中获得更多的分工利益。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国际分工体系思想从国际分工体系的主导者、分工规则和分工格局等维度考察国际分工体系,并形成了对国际分工体系的演变与实质较为系统的阐释与分析,在理论层面有助于认识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演变、实质与当代变化,在实践层面有助于探索我国应对当代国际分工体系的挑战的策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在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国际分工体系思想的基础上,不断系统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以创新驱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外商投资与国家安全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上升,大规模外资正在加速进入中国,其影响力,已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单一的经济领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是我国引进外资的一种主要形式。中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始于国际直接投资领域,可以说,如果没有国际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就没有目前国际产业分工的格局,也就没有中国整体经济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国际直接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中国经济快速融入世界主流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首先,文章介绍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演进过程及其对中国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其次,详细剖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最后,笔者对中国应该采取的战略对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结论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双重“中心-外围”的世界分工格局所累积的全球经济失衡被打破的结果。面对这一危机,中国应该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立足广阔的国内市场搞大国经济战略,同时积极参与全球多极化制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陈子烨  李滨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3):21-43,155,156
中美贸易冲突根源的探寻不应停留在国际贸易层次,而是应该从当下的国际分工结构和国际生产关系中去寻找。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认为国际分工及其相应的国际生产关系是决定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政治经济地位与利益的基础。发展中国家在传统的国际分工结构中长期处于外围、在生产关系上处于依附地位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落后,特别是技术水平落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生产链作为一种新的国际生产组织方式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在这一新的国际分工生产中,发展中国家的依附地位并没有改变,但是具体的依附形式不同于历史上的依附形式,呈现出“技术—市场”依附的特点。在这种新的依附形式下,广大参与全球生产链分工的发展中国家只能从中获得微薄的附加值,进而形成一种依附式发展,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却能够主导全球生产进程并从中获得高额的附加值。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就需要摆脱依附式发展模式,实现在全球生产链中从中低端向中高端的攀升。近年来中国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提升世界市场地位方面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相应成就触动了美国作为现有国际分工主导者的既得利益。为了维护其霸权的经济基础,美国不惜发起贸易战以遏制中国的发展有其必然性。中国摆脱依附式发展以及美国相对衰落所导致的国际分工格局现实和潜在的变化正是中美贸易冲突爆发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3.
孔琳 《改革与战略》2011,27(10):9-11
文章基于逻辑曲线,从人的发展角度分析了当代国际分工的转换,解释了在较高的人类发展程度上,产品内分工将会替代产品间分工,各国各部门基于价值链各片段的分工将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方式。同时,一国人类发展达到足够高的程度时,也会引致全球的产品内分工,这一机制转换与当前知识密集型产品的全球外包的高速增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沈晗耀 《上海经济》2012,(3):24-28,6
如果没有总部经济,就没有经济中心,经济中心的影响力主要靠总部经济来体现.不难想象,像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中心城市如果没有国际级的大银行、财团、跨国公司等"总部"机构,也就不能成就其国际经济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5.
产品生命周期各期间企业财务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禀赋说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本来就存在严重的片面性 ,然而国内近年来颇具影响的 ,必须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对“入世”的发展战略思路 ,就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加入WTO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和国际价值理论为指导原则 ,各国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的决定因  相似文献   

16.
李婧 《亚太经济》2008,(6):29-33
2006年以来,美元对国际主要货币的大幅贬值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流向中国,威胁中国的金融安全,使中国有步骤推进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促进跨境资金双向流动的计划受到挑战。中国需要继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按照市场化原则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采取盯住货币汇率制度、完善外汇市场等手段,促进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灵活;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经济抵抗外部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国际分工深化中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增长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分工深化和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增长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本文介绍了与此相关的理论,并运用JK模型分析了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增长机制,从中得到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兵团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兵团区域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处于天山北坡经济带和南疆经济中心地带的农八师、农一师、农四师和农六师等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得分较高,南疆西南部和北疆西北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各师的区域综合竞争力较为薄弱。对此,兵团各师应"扬长补短",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和特点,促进兵团区域综合竞争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一国据以发展经济和对外贸易的两种理论,各有其优缺点.绝对否定或肯定两者中的任意一个,在实践中都是有害的.正确的办法是把两者辩证结合起来,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实力还不强,产业结构还不合理,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国力,把两种理论结合起来考虑,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提高我国国际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两岸金融合作的现实基础与分阶段推进战略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作为高度对外依赖的小型经济体,要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与祖国大陆经济联系。从长期看,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将经历从对立到经济趋同再走向一体化的过程。本文认为,两岸金融合作将呈现阶段性特征,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约束条件和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