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电信业的互联互通问题日益凸显,作为其核心内容的接入定价问题越来越受到规制学家的关注。论文介绍了当前几种主流接入定价方法,通过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合当前中国电信业的基本状况及现实特点,从理论上得出中国电信业应采用以成本为基础的网间互联接入定价方式,为三大运营商更好地实现有效竞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制定合理的接入定价是实现有效互联互通的经济基础。有效的接入定价应达到促进竞争、促进关键设施的有效利用、鼓励网络内部和不同网络之间互联互通的目标。中国目前应选择以长期增量成本为基础的接入定价模式。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竞争行为深受双边市场影响,由于交叉网络外部性、需求价格弹性以及用户归属性等因素的存在,平台企业实施倾斜性定价结构,在一边市场免费定价.免费定价极易与掠夺性定价行为混淆而招致反垄断规制.但就市场结构而言,免费产品相关市场难以界定,因而企业市场支配地位无法证成.就行为构成看,无论依成本标准还是损失补偿标准,免费定价都难以符合掠夺性定价的一般构成.论竞争效果,免费定价不影响同等效率竞争者竞争,且能增进消费者及社会的福利.从排除合理化抗辩角度而论,免费定价已成为互联网领域独特商业模式,实乃互联网平台企业经营所需.因此,将互联网平台企业免费定价视为掠夺性定价的观点是伪命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SCP框架对我国电信业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信业的改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借助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框架来分析我国电信业的市场结构、企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得出我国电信改革并不彻底、垄断尚未完全打破、有效竞争仍然不足的结论,并提出电信产业组织优化的五点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小灵通”之战看中国的电信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透过“小灵通”进入移动市场的市场博弈现象,对电信改革中的定价、互联互通、频段分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激励性规制引导电信竞争,为电信产业的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规则与产业环境。  相似文献   

6.
结合有效竞争的理论,从结构、行为、绩效三方面对我国审计市场进行分析,讨论注册会计师市场的过度竞争与规模经济,市场定价行为和审计质量,并提出建立寡占型审计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电信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由原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逐步被目前初具规模的电信业竞争格局所代替。良好的国内环境为电信的平稳增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电信全球化也给我国电信业引进外资及走出国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中国电信业只有把握机遇,走出恶性竞争的怪圈,通过新业务开发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他国的电信产业将与我国电信产业直面竞争,我国电信产业积极寻求自强,市场化成了惟一而又可靠的路径.市场主体的多元化的出现及新老电信运营能否充分竞争,核心问题在于电信网络能否有效互联互通,本文探讨了我国电信网络竞争中运营商互联互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通过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过去有关电信业改革的讨论主要强调引入竞争的改革,却忽略了资费管制的改革。技术的进步使电信业的部分部门失去自然垄断性,可以引入竞争。但电信业仍存在着具有自然垄断性的部门,对这些部门的传统资费管制方式,在竞争格局下显得问题突出。因此,有必要实行价格上限管制,由此实现我国电信自然垄断部门资费管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郭超  张磊 《全国商情》2009,(23):22-23
本文综合了近年来我国电信业规制体制改革的一些观点和素材,简要介绍了我国自然垄断行业以及具体到电信产业规制体制的整体情况;阐述了在2008年新一轮拆分重组后,我国电信规制体制存在的弊端;最后,针对目前较为突出的激励性规制改革、互联互通管制等问题,提出了两条我国电信产业规制体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3G背景下电信竞争模型与接入规制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3G正在重组我国的电信产业组织,同时对电信运营商商业竞争模式的变革提出要求。本文构建3G背景下电信竞争模型,分析垄断运营商的网络规模决策及网络竞争的福利效应,并对电信接入定价决策及接入规制政策进行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垄断运营商缺乏提供普遍服务的激励;在网络规模非对等下,引入电信竞争通常是社会低效率的;在位者提供瓶颈资源的接入定价是社会低效率的,可以采用基于机会成本的有效元素定价对接入服务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12.
规制理论认为,价格上限规制是一种高效率的激励机制,对提高被规制厂商的生产效率有正面效应,并在长期内可以实现一种社会最优结果。本文通过设定一种"Laspeyres型"的价格上限规制结构,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面临现实和潜在竞争的被规制厂商的策略性定价行为。结果表明,价格上限规制具有反竞争效应:被规制厂商可以利用价格上限约束来提高其采取激进定价行为的可置信程度,从而阻止潜在竞争厂商进入。在位厂商的这种策略性定价行为将不利于产业的公平竞争,长期来看会损害社会整体福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电信产业中拥有本地市话网络的在位者在下游市场(长途电话网络)面临潜在进入者的竞争的两厂商模型。两个厂商关于成本的信息是非对称的,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的决策将会影响下游市场的市场结构,即下游市场竞争结构不是外生的。本文认为,规制者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所设计的零售和接入价格机制,在潜在进入者的成本是私有信息的情况下,对进入决策乃至市场结构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因为商业补贴会扭曲本应建立在商品的性能、质量和价值等因素之上的效率竞争, 诱使消费者偏离购物的本意,不去考虑商品的质量、性能和价值以及真正需求等重要的购物因素, 导致过度消费或非理性消费。为维护消费者利益,对商业补贴进行法律分析,探讨规制商业补贴的法治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对商业补贴的掠夺性定价、低价倾销、商业贿赂、附赠式有奖的法律分析,论证商业补贴不正当竞争性及其规制路径。结果/结论商业补贴作为一种促销行为,也是一种竞争策略,但商业补贴违反竞争法的基本原则和商业伦理道德,损害其他经营者的竞争利益,涉嫌亏本贱卖、附赠式有奖销售、商业贿赂等不正当价格竞争。因此,应规范商业补贴行为,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15.
张东起 《当代经济管理》2003,25(3):24-27,32
勘测设计产品与其它产品一样存在着激烈的价格竞争,仅按以往的收费标准、定价方法已不适应于今后的市场竞争,应针对不同的业主和市场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和定价方法,方能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6.
关于打破电信市场垄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打破电信垄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但电信业的垄断阴影犹存。要打破 电信垄断,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重构电信管制制度,深化电信市场准入制度的改革,建立以市场 为基础的价格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7.
资金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格不应该因为供给者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情况下,资金价格是由资金供求关系及资金供应渠道的成本和风险决定的。但由于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正规金融资金定价带有很强的非市场性,而民间金融完全依市场资金供求来定价。这两种定价方式导致在社会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民间融资中出现了高利贷现象。高利贷一方面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另一方面脱离资金状况的价格导致企业高额的利息负担,破坏了经济的发展。资金价格双轨制既是高利贷形成的体制原因,也是当前资金分配不公平的体制因素。当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资金价格双轨并轨,以合理的统一的资金价格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