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建红 《西安金融》2006,(11):43-44
本文就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中暴露的问题,客观分析其产生原因。针对因体制缺陷导致助学贷款供需两难的现状,积极探索.提出由政策性银行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公平与效率:国家助学贷款低效均衡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制度设计下,国家助学贷款是按商业性原则办理的政策性贷款,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决定了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低效率均衡。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的国家助学贷款的业务开展为案例,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开展中的双重目标所带来的主要矛盾:低收益、高风险的政策性贷款与商业银行企业化经营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国家助学贷款供给水平、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的制度设计下,国家助学贷款是按商业性原则办理的政策性贷款,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决定了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低效率均衡.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的国家助学贷款的业务开展为案例,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开展中的双重目标所带来的主要矛盾:低收益、高风险的政策性贷款与商业银行企业化经营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对提高国家助学贷款供给水平、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应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大学生所在地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尽管由农行和农村信用社发放了一般意义上的助学贷款,但数量毕竟有限,远远无法满足贫困学生的合理求学资金需要.因此,针对国家助学贷款覆盖面较小,而农村贫困学生数量多且资金需求量大的实际,要解决上述问题,就是尽快发展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具体可主要委托农村信用社办理.从实践结果来看,与高校集中办理的助学贷款相比,生源地农村信用社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将有效缓解供求矛盾,至少有以下好处:……  相似文献   

5.
国家助学贷款具有明显的外部收益。目前政府和央行要求各主办银行加大助学贷款的力度,但是国家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业务风险又比较高,各主办银行在办理该业务时面临两难选择。本指出,各主办银行按毕业生就业率对高校申贷学生进行市场细分,并确定营销的目标市场则有助于解决该问题,促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以及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疆金融》2013,(2):150-154
<正>助学贷款在新疆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国家助学贷款,另一种是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是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将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手续由借款人所在高校转到其家庭所在地金融机构进行审核、发放和收回的贷款,相对国家助学贷款而言,对资金风险控制力较强。此项工作在阿克苏地区推广运行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广大经济困难学生和社会有关方面的肯定,但由于多种原因,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还没有达到预期成效,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进一步完善。本文力求通过对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难点问题的原因剖析,提出有效促进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稳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谢慧英  崔学东 《甘肃金融》2003,(12):65-66,68
"金钥匙"助学贷款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为解决贫困学生求学难的问题而推出的一项新的政策性贷款业务,它对于贫困学生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为其继续求学深造解了燃眉之急,但综观助学贷款发放全貌,尚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助学贷款发放更是举步维艰,甚至出现了助学贷款停贷局面.为此,我们对民勤县办理助学贷款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两种国家助学贷款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卫东  初明  赵竹青 《济南金融》2007,(2):32-34,38
高校集中办理和生源地两种模式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为解决贫困学子上学难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两种贷款模式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各自存在的优缺点,对如何有效发挥两种国家助学贷款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政府方面看: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对助学贷款政策落实不够重视,督促不力.为尽快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2005年3月,平凉某高等专科学校制定了国家助学贷款实施办法.从一年多来的组织实施情况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尽管做了一些工作,但进展缓慢,目前仅有某高等专科学校与某商业银行达成了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意向性协议.  相似文献   

10.
国家助学贷款:如何做到各方面都欢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显亭 《中国金融》2005,(23):40-40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运用财政贴启、资金撬动银行贷款、资助高校贫困学生的一项重要政策。国家助学贷款如果不“助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国家助学贷款如果不按“贷款”的原则来办,也就失去了可持续性。如何把国家助学贷款办成各方面都欢迎的贷款,积极推动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政府相关部门和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各经办银行始终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