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区域旅游协作的目标是在区域范围内建立无障碍旅游区,使区域旅游要素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流动,多方位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本文在分析区域旅游协作利益不均等、区域内增长极辐射强度不同、管理协作机制不健全等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旅游协作的基本路径。以政府为主导,统一规划、联合开发,保证交通先行和共同营销是促进旅游区域协作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环渤海地区旅游产业集群构建与区域整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目前环渤海地区尚未形成空间结构合理、组织机制高效的旅游地域综合体的现实问题,本文在系统梳理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以及环渤海区域旅游整合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从环境优势、专业化分工、集群地域性与层次性三个方面分析了环渤海地区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并提出环渤海地区政策制度、旅游要素、市场网络、区域空间整合与协作的模式,以推动环渤海区域旅游整合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旅游流影响下的要素流动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进而就旅游业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机理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旅游业影响下的我国区域要素集聚能力呈现东、中、西三级递减的空间格局,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在初始年份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省份拥有更快的增长速度,旅游业对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要大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旅游协作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旅游协作涉及面广、关联度强,整体上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从协作主体上讲,区域旅游协作牵涉到旅游主管政府、旅游景区(点)、旅游企业、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居民和社会大众等;从系统因子上讲,区域旅游协作由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交通、旅游景区(点)、旅游商品、旅游娱乐,协作信息、协作利益、协作动力,协作目标、协作内容、协作模式,协作机构、协作规划、协作反馈,政治、经济、文化、自然、技术,协作政策、协作规范、协作人才等组成;从系统运行上讲,区域旅游协作又包含协作可行性分析、协作平台构建、协作目标与任务的确定、协作策略的选择与组合、协作反馈系统的构建等内容。本文试图从这三个层面分别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都市旅游圈一体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晓光 《特区经济》2005,(10):176-177
一、都市旅游圈一体化理论模式 竞合模式是针对主导旅游资源相似的临近地域而提出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the cooperation competing model),简称CC模式。在这里,竞合是指基于竞争前提下的有机合作,其实质是推动和实现区域旅游的一体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合的动力以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为背景,以相关地方的利益为基础,以市场交易为基本方式,以政府协作为补充,在塑造和发挥各相关地方及景区特色的基础上,最终建设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竞合模式对协调旅游空间竞争和空间合作的关系可以起到显著的协调作用,实现“双赢(win-win)”甚至“多赢(multi-win)”的区域旅游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次浪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通过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时间序列下的上海和周边区域间经济关系的起伏过程的分析,揭示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动力。认为,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是由于区域内部各次区域间商品和要素流动密度不断增加而产生的区域整体化趋势增强的过程和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由改革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出来的产品和要素的跨次区域流动是最主要的因素。产业集聚、产业转移、产业分工以及空间距离、要素流动网络和制度成本是影响要素流动并和其形成互动格局的主要解释变量。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内生于经济发展和市场化进程,并与之形成互动,由此认为: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应该更多的依靠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和民间力量,政府部门的工作则因放在弱化乃至消除各种阻碍要素流动的区域行政壁垒和强化区域一体化公共产品的供给上面。  相似文献   

7.
郑芳  侯迎 《特区经济》2012,(7):162-164
在海南省旅游业总体集聚、要素集聚及区域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海南省实际,总结出海南省旅游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旅游资源、旅游产业自身属性、区位条件、政府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及旅游基础条件等,并针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海南旅游空间集聚模式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规模递增、技术进步与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粟娟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9):45-49
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技术进步贡献率是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用OSL估计方法建立了样本区域旅游就业线性模型和索洛余值增长模型,研究发现:已有研究中基于经济规模不变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前提假设与现实严重不符。现阶段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弹性和为2.03,呈规模报酬递增,且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贡献差异明显,资本投入要素贡献度高达182%,劳动投入32%。平均广义技术进步贡献率极低仅为一11%,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最后为持续发展西部旅游经济,提出加强技术引进、制度创新及继续大量资本投入的旅游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滨海旅游地是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类型之一,文章选择产业发展与旅游业较为突出的浙江滨海带,探讨产业带发展背景下旅游发展模式,总结出旅游主导功能的旅游景区型、旅游辅助功能的旅游产业融合型、旅游互动功能的旅游—产业园区互动型三种模式,为我国深入实施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中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文章提出,浙江沿海产业带应该坚持园区经济与旅游经济互动原则、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和海陆联动原则,构建旅游空间新格局,加快旅游产业融合,突出旅游功能区协调,维护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从而能促进多种模式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区域旅游协作的利益博弈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旅游利益的帕累托改进形成了区域旅游协作的动因,利益的多少也直接影响到各地的旅游合作偏好程度,使旅游业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在参与区域旅游协作时应采取不同的策略。本文在分析区域旅游协作的必要性、动因和旅游合作偏好程度的基础上,探讨了各地区在参与区域旅游协作过程中所应采取的各种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11.
许辉春 《特区经济》2012,(10):23-25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区域旅游合作这个新概念也逐渐出现在中国的旅游发展史上。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提高旅游竞争力、改善区域旅游总体形象,实现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泛珠三角区域的旅游合作是我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区域的旅游合作。在分析了泛珠三角区域的旅游合作态势,探讨了区域旅游合作利益机制的主体和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解决区域旅游合作利益机制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熊亚丹 《特区经济》2011,(9):146-14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一体化演进推动旅游产业在区域内不断集聚。环鄱区内旅游业地缘关系紧密,通过分析旅游产业密集带旅游资源、旅游市场与旅游企业发展水平现状,针对旅游产业密集带构建中存在的缺乏整体旅游规划、旅游内部发展不平衡与利益补偿机制不完善问题,提出应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区参与的旅游合作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与多层次管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合作不仅带来了区域空间的整合,而且也引发了区域管治的重构。经历30年的利益博弈和沟通磨合,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己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区域管治的困境。文章基于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脉络的梳理与分析,揭示区域旅游合作与管治的内在关系,认为多层次管治是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的优劣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业是一项开放、关联度极高的产业,当前,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2005年底,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达成书面协议,自此,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正式形成。本文根据上述背景,分析了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的优势与劣势,这将有助于探索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彭森森  彭学明 《科技和产业》2010,10(4):44-47,77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湘西地区旅游业呈现地理空间高度集聚现象。旅游产业集群现象日趋明显。但是,简单现象分析只能说明区域旅游产业有着高度的集聚趋势,却不能解释大湘西旅游产业集群机理进行直观的显现。本文对大湘西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机理进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旅游集群现象,从而为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科学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于萍 《特区经济》2011,(11):163-165
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趋势下旅游业的必然选择。江苏省与周边省市旅游合作具有便捷的区位交通、丰富的旅游资源、庞大的客源市场等合作优势,但也具有经济发展不平衡、旅游发展不平衡、旅游整体形象缺失等劣势。基于此,本文对江苏省与周边省市旅游合作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以期进一步加强区域间的旅游合作,并促进江苏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寇蕾  黄斌  戴林琳 《特区经济》2012,(7):158-161
目前国内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尽管速度较快,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形式在各地大量涌现,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各旅游目的地之间缺乏统一规划、资源特色不明显、配套服务设施缺乏、经营模式单一等问题突出。区域旅游合作对整合资源、统筹城乡发展、丰富区域旅游类型、满足都市居民对乡村旅游的需求,提升其综合发展水平是一条可行的途径。本文基于对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研究,提出了包括空间发展、运营模式、产品开发、策划营销及支持系统在内的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以期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PPT战略最先是由英国国际发展局提出的,其目的在于促进贫困人口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致力于贫困人口发展机会的开发.基于PPT战略,神农架的旅游深度开发要搞好三位一体的旅游格局,旅游形象三大层面,旅游产品三大品牌,三区一式旅游开发金三角和旅游深度开发的外部协作区.  相似文献   

19.
周成  肖雁  毕剑 《改革与战略》2014,(1):115-119
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是当前旅游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Theil指数等方法,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山西省2001—2011年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特征及演变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山西省旅游业发展迅速,区域旅游经济绝对差异逐渐扩大,而相对差异呈现缩小态势,旅游经济总体向良性方向发展;空间上,中部地带内城市旅游差异显著,是地带内旅游差异的主要贡献者,而地带内差异又是造成全省旅游总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分析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缩小区域旅游差异、促进全省旅游业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颖 《科技和产业》2019,19(7):29-32
为优化粤北山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收集2013—2017年粤北山区5个城市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四大维度的统计数据,运用生态位理论,对其旅游生态位发展态势、生态位扩充程度进行评测与排序。从分析结果可见,韶关综合生态位排名第一,为粤北山区旅游城市中的双核心城市。韶关、梅州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处于扩充状态,其区域旅游业影响力日益增强。通过粤北山区旅游生态位综合分析,可见要实现区域协调均衡发展,重点在于搭建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平台,致力于产业集聚与优势互补,注重旅游经济投入与产出比优化,从而实现弱势旅游地的突围与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